摘要:大友克洋说,他想让东京本身成为《阿基拉》里的主要角色,他将这种想法通过光呈现出来,尤其是霓虹灯。这也是大友克洋和他的同事在《阿基拉》里力图呈现的——光被层层铺入故事里,就如同被层层绘入赛璐璐片里一样,光指向了藏于影片角落里的意义,并从不同角度照亮了角色和及其在霓虹世界里的位置。

小趴说:Hi!大家好,又到了[ 学术趴翻译馆 ] 的专场。今天为大家带来的这篇文章将与你走进动画「阿基拉」的世界。

在宗教故事中,光是神的创造物,由光开始,神创造了万物,赋予他们生命,开创了世界。自从动画诞生后,人也试图扮演造物主的身份,从虚空中创造新世界,给予新世界以生命——然而,动画中创造光,却比创造其他万物更难。

于是,早期动画的创造者能够赋予虚假人物、甚至动物以生命,却难以真实描绘光。而今天要介绍的人,他赋予动画中的光以生命,给动画中光的使用与真实感的营造开启了新的篇章。

站在东京废墟上的异能少年——大友克洋

1983年,日本SF大赏花落《童梦》,这个以前只颁发给科幻小说家的大赏这次却对这位漫画家兼动画制作人青眼有加,大友克洋这个名字,随着80年代的序幕拉开,大步走进人们的视野。

神作「阿基拉」:如何赋予动画中的光以生命

大友克洋,日本漫画家、动画制作人,漫画作品以精细的画面和巧妙的剧情铺陈为特点,在业界广受好评,他对物体的质感和运动的速度有着高超的表现力,对每一个场景都有着极为细腻的描绘。

《阿基拉》——赋予光以生命

快30年了,《阿基拉》依然是日本动画中的一座高峰。

神作「阿基拉」:如何赋予动画中的光以生命

它也经常被人们挑选出来,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毋庸置疑——《阿基拉》以精雕细琢的作画而闻名,动画里的每一帧都体现着制作者对色彩和细节的细致入微的关注。

这些心血给了这部动画的灵魂无可比拟的丰富性。

神作「阿基拉」:如何赋予动画中的光以生命

1988年,一场大爆炸毁灭了东京。

影片中有着林林总总的光,它们的质感和纹理都不尽相同,但它们都作为强有力的动机和象征,成为展露其制作者天赋的重要元素。

神作「阿基拉」:如何赋予动画中的光以生命

一次飞车党的追逐中,铁雄碰到一个有超能力的小孩而发生车祸

今天,我想结合大友克洋这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动画《阿基拉》,谈谈传统赛璐珞手绘动画中如何打光。

视频加载中...

翻译:焰焰 / 校对:学术趴翻译馆 / 时间轴:MuuLoo

原标题:AKIRA: How To Animate Light 作者:Nerdwriter1

此视频仅供学习

与实拍电影摄影不同,动画中的打光完全是从零开始构建的。也就是说, 在实拍里,人为地控制光源,就能达到灯火通明的效果;而在动画里,光只能被制造。

神作「阿基拉」:如何赋予动画中的光以生命

当然,如今许多动画中的光由计算机生成,将虚拟光源布置于3D环境中,使得动画中的光具有现实生活中逼真的质感。

神作「阿基拉」:如何赋予动画中的光以生命

“赛璐珞和背景须保持不动,以便主摄像机采用特艺彩色染印进行拍摄。

神作「阿基拉」:如何赋予动画中的光以生命

迪士尼动画如何制作,1938

现在,操作员将一只唐老鸭的赛璐璐片置于背景之上,同时顶部摄像机对一帧画面进行曝光。”

如前文所说的,《阿基拉》这部电影采用了20世纪上半叶发明的赛璐珞动画风格,即把线条和上色绘制到多层透明可滑动的赛璐珞片,并且分层置于背景之上。如此合成的帧被拍摄好,串在一起就成了动画。

神作「阿基拉」:如何赋予动画中的光以生命

神作「阿基拉」:如何赋予动画中的光以生命

这种传统2D动画风格,结合日本动画的典型视觉修辞,让《阿基拉》中的光显得独树一帜又干脆利落。光与影的之间界限清晰可辨,让人想起黑色电影里的打光方式。

神作「阿基拉」:如何赋予动画中的光以生命

神作「阿基拉」:如何赋予动画中的光以生命

与黑色电影一样,《阿基拉》中的光与城市的夜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举个例子,片头字幕后的第一个镜头,霓虹灯招牌闪烁着。

神作「阿基拉」:如何赋予动画中的光以生命

而此时的隔壁酒吧里,金田在等着朋友。

神作「阿基拉」:如何赋予动画中的光以生命

大友克洋以此展现未来东京萧条的错乱感,而没有比这更简洁的表达方式了,而这也一直贯彻到整个影片当中。

实际上,这是一座物欲横流又充满浪漫情怀,并且极具多样性的城市——有人醉生梦死,有人不甘现状,有人想在城市中引发暴动。

神作「阿基拉」:如何赋予动画中的光以生命

灯光在城市表面分割出无数的碎块,将其打造成一个精致的无底洞。

这座城市里,被剥夺权力的年轻人用摩托车行驶留下的条状光纹来彰显个人存在和个性;这座城市里,权威化为了刺眼的聚光灯,就好比枪或勋章一样。

神作「阿基拉」:如何赋予动画中的光以生命

大友克洋说,他想让东京本身成为《阿基拉》里的主要角色,他将这种想法通过光呈现出来,尤其是霓虹灯。

神作「阿基拉」:如何赋予动画中的光以生命

霓虹灯不管对东京还是赛博朋克类型来说,都具有特殊意义。

这种凄楚而美丽的光既表现了光鲜亮丽,也意味着现代性中消费主义的浮华,而这种阴暗错乱的一面也正是赛博朋克主要关注的焦点。

而就东京而言,它早已是霓虹招牌文化的中心。

神作「阿基拉」:如何赋予动画中的光以生命

1957年,自从东通工公司将那块近10米长的霓虹灯广告牌放在银座区之后,它便有了一个新的名字——索尼。

神作「阿基拉」:如何赋予动画中的光以生命

从那以后,霓虹招牌开始不断增殖并成为一种标志,甚至成为东京夜晚必去的游览胜地。

威廉•吉布森的小说《神经浪游者》、电影《银翼杀手》,都将东京霓虹灯生动且富有暗示性的形象纳入其中,作为被科技渗透的昏暗未来世界的主色调。

神作「阿基拉」:如何赋予动画中的光以生命

《神经漫游者》

神作「阿基拉」:如何赋予动画中的光以生命

《银翼杀手》

《阿基拉》也秉持了这一传统,但这里的霓虹元素从里到外渗透在所有光源里。

既有建筑上的霓虹灯,也有从显示屏上反射到人脸的霓虹灯光,各种控制板上是霓虹的明亮原色,城市上空徘徊的聚光灯,也像巨大的霓虹灯管来回晃悠着,机枪开火的弹轨也像霓虹灯拖动的条纹,甚至太阳透过窗户照耀时,也带着一丝霓虹特有蓝光。

神作「阿基拉」:如何赋予动画中的光以生命

在霓虹光下,新东京及其居民却不常被这种灯光照亮;反而是在被困在这张白炽的大网中,而这张网只服务于资本的统治。

神作「阿基拉」:如何赋予动画中的光以生命

这张网里,政府软弱无力,和愤青们的飞车党没什么两样。有趣的是,这部影片的工业痕迹明显从故事中被隐去,但它的基因渗透在了细枝末节中——稍不注意眨了一下眼,你可能就会错过电影开头里的新闻播音员,在某个闪烁的光源照射下,报道着税制改革后失业工人的暴动。

神作「阿基拉」:如何赋予动画中的光以生命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铁雄,一开始的主角、最终的反派,这位超能力男孩总会伴随着光造成破坏:无论光是出现在他脑海里,还是以爆炸的形式,或者是围绕着他的场域,甚至是在他大脑模式所创造出的振动波形里。

神作「阿基拉」:如何赋予动画中的光以生命

实际上,只有铁雄和他的对立面阿基拉身上表现出的这种超能力,代表着唯一能改变新东京这座城市状态的能量。

神作「阿基拉」:如何赋予动画中的光以生命

铁雄被暴民推举为英雄,民众跟在铁雄背后摇旗呐喊

这也许是为什么反对者转而向阿基拉寻求他们的救赎。因为,当权者甚至将城市最大的聚光灯对准他,即以太阳之名的巨型卫星激光攻击他,可他依旧成为了胜利者。

神作「阿基拉」:如何赋予动画中的光以生命

他能正面硬抗下军队的围剿,甚至还能飞进宇宙,徒手拆卫星

希望与重生:新东京的谢幕

最终,由铁雄所体现的救赎带来无尽的灾难,巨大球形光柱式的大灾破坏了整个新东京。

神作「阿基拉」:如何赋予动画中的光以生命

整个东京在超能力的暴走下,天崩地裂

一道整洁的白光抹去了城市里无数的人造光源。大友克洋似乎想表达,这里有自由和重生的意味,因为扫过这片残破城市的是真正的日光。

神作「阿基拉」:如何赋予动画中的光以生命

雨过天晴,男主和幸存者们看着点点的阳光洒向大地

在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中每秒绘制24次光之后,你一定会对如何通过光本身来叙事有新的理解。这也是大友克洋和他的同事在《阿基拉》里力图呈现的——光被层层铺入故事里,就如同被层层绘入赛璐璐片里一样,光指向了藏于影片角落里的意义,并从不同角度照亮了角色和及其在霓虹世界里的位置。

换句话说,《阿基拉》是如何赋予光以生命的最佳典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