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鲁迅书法是“民国第一行书”理由三:鲁迅的文稿、书信、日记、译著约六百多万字, 均以毛笔完成。对鲁迅书法是“民国第一行书”的提法,你怎么看。

学者称鲁迅书法是“民国第一行书”,你怎么看?

鲁迅书法一直受书者喜爱,但其在书史上的地位却一直有争议。鲁迅本人,无疑对书法家之谓会毫不在乎,也无意于此。学者肖振鸣曾直称鲁迅书法是“民国第一行书”,并给出五条理由。对此你怎么看?

无意书家,终成书家

鲁迅去世时年五十六岁,一生著述三百多万字, 译著三百多万字, 还有大量的辑校文字。这一切都是用毛笔完成的。鲁迅无意作书家, 并不意以书法家名世, 但鲁迅留给后世的近千万字的墨迹, 记录了他自己的书写史。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鲁迅在中国书法史上应有其位置。

学者称鲁迅书法是“民国第一行书”,你怎么看?

鲁迅书李贺诗。

家学影响其书法

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对鲁迅的影响大于其父亲。从北京鲁迅博物馆藏的鲁迅祖父致鲁迅的信笺手稿, 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翰林学士的带有欧体和章草味道的书法。在馆藏手稿中, 我们还可以看到鲁迅认真抄录的祖父的诗作《桐华阁诗钞》和祖父撰写的治家格言《恒训》, 这是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鲁迅手稿, 在这里我们能看到鲁迅受祖父书法影响的影子。鲁迅在三味书屋所受的教育亦可为证。

学者称鲁迅书法是“民国第一行书”,你怎么看?

鲁迅《自题小像》手迹。

北京抄碑成就碑派书法

从1912年至1926年鲁迅在中华民国教育部供职十四年。1915至1918年收集拓片最勤, 仅1916年7月《日记》中就记曾往琉璃厂十三次。此后一直持续到逝世前, 约收有造像、墓志、碑、砖、瓦、镜、钱等拓片5000张以上。他在《呐喊》自序中说“许多年, 我便寓在这里抄古碑”。

学者称鲁迅书法是“民国第一行书”,你怎么看?

鲁迅书《悼杨荃》。

鲁迅书法是“民国第一行书”五大理由

学者肖振鸣在《鲁迅与民国书法》提出,鲁迅书法是“民国第一行书”,并给出五大理由。

鲁迅书法是“民国第一行书”理由一:鲁迅作为现代文化史上的巨人, 具有超凡的人格魅力、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鲁迅具有独特个性的书法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的艺术财富。

学者称鲁迅书法是“民国第一行书”,你怎么看?

鲁迅书《悼杨荃》。

鲁迅书法是“民国第一行书”理由二:鲁迅对书法和线条有着天然的感悟。虽然“无心作书家”, 但其书法自成风范。历来中国的书法家都以师古人碑帖为发端, 然而只有跳脱古人旧窠才能成为书法大家。民国书家能达此境界的不多。鲁迅行书取法自然, 笔力雄沉, 源于帖而出于碑, 略带隶书意趣, 简淡古雅, 笔墨遒润, 线条气韵内涵, 章法萧疏自然。其书法个性乃同代书家所不具。

学者称鲁迅书法是“民国第一行书”,你怎么看?

鲁迅诗《自嘲》。

鲁迅书法是“民国第一行书”理由三:鲁迅的文稿、书信、日记、译著约六百多万字, 均以毛笔完成。鲁迅的抄碑也有数百万字, 这给鲁迅注入了强大的书法功力。加上鲁迅的幼学, 碑学大师如章太炎的影响, 鲁迅的天才与勤奋, 使鲁迅的行书成为独具碑派个性的书家。

鲁迅书法是“民国第一行书”理由四:鲁迅书简是欣赏鲁迅行书的门径。鲁迅信札随意天然, 行书间有草隶, 往往一气贯通, 章法疏散而形神不乱, 起笔落款极为讲究。很多民国文人或书家信札多随意率性而劣端毕见, 鲁迅也随意率性却功力毕见。

学者称鲁迅书法是“民国第一行书”,你怎么看?

鲁迅为瞿秋白书。

鲁迅书法是“民国第一行书”理由五:鲁迅诗稿是鲁迅书法的最高境界。多以楷、隶、行书兼揉, 形成鲁迅独特的书法艺术品位。鲁迅书法, 勘称逸品。鲁迅书体虽“莫可楷模, 出于意表”但鲁迅的字颇得后人喜爱。许多大学校名题字、报头题字、书名集字都以鲁迅字为之, 其影响力是巨大的, 流行也是最广的。

学者称鲁迅书法是“民国第一行书”,你怎么看?

鲁迅致赵家璧信。

对鲁迅书法是“民国第一行书”的提法,你怎么看?

(本文参考:肖振鸣《鲁迅与民国书法》、江平《通人之书:鲁迅的书法及其地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