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位於武昌的武漢長江輪船有限公司的“人民13號”躉船被拆除遷移,這也是武漢市核心區最大一家碼頭基地被拆除,標誌着武昌區優化調整工作中碼頭拆除工作全部完成。“人民13號”被拖至青山王家屋基地,其前身是一艘美國海軍坦克登陸艦。

據瞭解,武漢市核心區最大的碼頭就是武輪塢修碼頭基地。武輪塢修碼頭基地隸屬於長航集團旗下的武漢長江輪船有限公司。武漢長江輪船有限公司這次優化調整有3個碼頭,分別爲是寶慶碼頭、月亮灣漢寧基地和武輪塢修基地。武漢長江輪船有限公司在4月上旬先後拆除寶慶碼頭和月亮灣漢寧基地。

武漢核心區最大碼頭基地被拆除 最後一隻躉船“人民13號”已遷移

“人民13號”躉船拆除遷移 長航集團供圖

武輪塢修碼頭基地共有水域岸線900米,共停靠有16艘躉船,也是武漢市核心區最大的單個碼頭。

武輪塢修基地坐落於長江一橋、二橋之間——武昌區臨江大道三層樓工院路江邊閘口(月亮灣水域),與原武漢客運港碼頭隔江相望。武輪塢修基地由原長航武輪塢修公司和軍山船廠於2016年5月合併而成,“主要從事船舶塢修業務。武輪塢修基地是長江中游最大的船舶塢修基地”。

去年12月,市委、市政府發佈《武漢長江和漢江核心區港口碼頭岸線資源優化調整總體方案》,優化調整工作將整合集並公務、旅遊碼頭,拆除影響城市景觀的碼頭,實現“一無一化一提升”(即無貨運、船廠碼頭,公務、旅遊碼頭集約化運營,城市濱江生態景觀明顯提升)。

武漢核心區最大碼頭基地被拆除 最後一隻躉船“人民13號”已遷移

長航集團和武漢長江輪船有限公司積極會同武昌區政府全面摸底調查,溝通協商,達成拆除搬遷協議,爲整治行動發揮了帶頭作用。

根據武漢市碼頭優化調整方案,武輪塢修基地需要整體搬遷。5月中旬,武漢長江輪船有限公司開始啓動武輪塢修碼頭拆除工作,首先遷移躉船是“木蘭山”號船塢,“木蘭山”號船塢是長江中游最大的船塢,擁有舉力3500噸,總長110米、型寬32.7米、內寬25米,5月15日,“木蘭山”號船塢從武昌三層樓水運閘口碼頭基地拖到青山船廠。

“人民13號”是武輪塢修碼頭最後拆除的躉船,前身是一艘美國海軍坦克登陸艦,系武漢長江輪船公司船務公司靠泊用躉船,兼綜合辦公及部分生產車間用船,5月28日,“人民13號”搬離武昌水域。

鏈接:“人民13號”前身是美國海軍坦克登陸艦

“人民13號”船名爲“長輪 3001”,其型長96.32 米,型寬15.8 米,型深5.25米。

“人民13號”系原美國海軍LST-766號坦克登陸艦。

“據長航集團提供資料顯示,武漢江灘有一艘以美製LST型坦克登陸艦改裝而成的工作躉船。就是武漢長江輪船有限公司塢修公司的水上車間,前身爲美國海軍LST-766號坦克登陸艦。”

據史料記載,二戰期間,盟軍亟需較大型的遠洋型運輸艦艇,以便在歐洲大陸之間運送坦克和其他車輛。1941年8月,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共同批准了英國海軍提出的重新設計坦克登陸艦計劃,史稱LST(Tank Landing Ship的縮寫,意思爲坦克登陸艦)。同年11月,決定由美國船級社負責設計。1942年1月,LST 的第一個縮比模型製作完成,並立即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大衛泰勒試驗水池進行試驗。1942年2月,美國國會正式批准LST的建造計劃。二戰期間,美國海軍共建造1052艘LST。

1945年,二戰宣告結束。美軍不再需要龐大的遠洋登陸艦隊。1946年至1949年初,國民黨海軍陸續購買、接收、裝備LST,統一以“中×”命名,稱爲“中”字號。除國民黨海軍外,國民黨政府交通部下屬的招商局輪船公司、國民黨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水上運輸大隊、民生公司,陸續購買多艘拆除了武備的LST。據史料記載,當時陸續進入中國的LST約爲61艘。

在長江航運管理局1959年度《船名錄》裏,“人民13號”就收錄在其中,該船原名“金沙江號”、“和平16號”。該艦於1944年9月建成加入美軍服役,1946年初退出現役。1946年12月出售給中國的民生公司作爲商船使用,有資料指出該船當時將坦克大艙改爲三個貨艙,並在甲板上設置了電動吊杆,民生公司將該船命名爲“寧遠”號。LST-766登陸艦戰後被出售給了一家阿根廷公司。1950年,在盧作孚先生和民生公司的多方運作下,寧遠輪暫時擺脫了被國民黨政府徵收和劫往臺灣的命運,停靠香港。1950年6月9日,寧遠輪佯稱前往韓國而駛離香港,在東海海域突然轉向,於15日平安抵達上海。1953年上海海運管理局成立後,該船改名“和平16號”,1954年轉交長江航道局使用,再次改名“人民13號”。1980年,“人民13號”退出運營序列後,被改造成水上浮動車間停泊在武漢。 (長江日報記者汪文漢 通訊員任延豔 胡安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