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瞬間可以實現的,不叫夢想。”

被譽爲日本三大料理之神的早乙女哲哉,“一生命懸,只做天婦羅”,五十四年來炸了3000萬個天婦羅。不同的食材,控制在怎樣的油溫,大腦早已鍛鍊成精密的計算機。在他的手下,每一個天婦羅都是對技藝的磨練,是今天的自己對昨天的超越。

這,大概就是近來人們常說的”工匠精神“了。

而玉雕之人,終極追求的,何嘗不就是這種精神?

鑽研,執着,在小小的操作檯上堅守一輩子。

鑽研的是技法,是工藝,是表達方式。

玉書房作品《四大菩薩》

玉雕,本質上應該是運用巧妙的構思、巧奪天工的雕刻技能、在天然的材料上手工雕刻完成的藝術作品。靈妙的構思,完美至奪天工的技藝,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我入玉雕20年,卻不敢在哪怕一刻停歇對工藝的追求。

玉石,以點生線,線生面的藝術,與中國書法、繪畫的線條藝術追求一脈相承,講求以線條的變化呈現不同的畫面感與風格,她的濃淡、虛實、剛直、曲美、渾圓、急緩變化,呈現人物花鳥瑞獸和山水或寫實、或莊重、或飄逸、或靈動的姿態。

玉書房作品《福壽雙全》

在研習了圓雕、透雕、浮雕的技法後,在我看來,就需如習武之人功力進階一般,一步步踏實推進。

所以,我學習素描,琢磨線條的表達語言,將這些折射在玉石上,便是結合玉石的輪廓、肌理,不斷揣摩、描摹,完成構圖。

玉書房作品《知足常樂》

細雕才真正考驗人的功力。真正好的作品,在處理線條時,關鍵在刀與手的默契,心靜,手靜,讓線條如工筆畫般棉密細緻,如書法揮毫一氣呵成,一筆到位,達到心到,眼到,手到,刀到,嫺熟、圓融卻不失遒勁的地步。

隨着工藝的逐步精進,我對線條的處理愈發細化,但也越發明白,工藝之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條修煉進階之道,仍然需要我潛心修行。

執着的是自己對玉的感情,藉助玉石表達的人生理解。

玉石需有靈魂,不然,只剩精緻的軀殼,失卻讓人賞玩流連的意味。

她應當是有底蘊與文化的,如同她的外表,雖妍麗卻溫潤,蘊藏萬千變化。

而她的思想,則需要藉助玉雕人的手,宣泄而出。此時,我若沒有足夠的文化厚度,將難以描摹玉石深層的美。所以在技藝之外,書是我另一大追求。

玉書房作品《雙嬌》

過而立之年,人生閱歷豐富之後,諸多人生感想積攢心中,這些許繁雜的感知遇見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如智慧之手撥雲見霧,讓我遇事更加沉穩,力求在玉石的表達上更廣博。

如讀《道德經》、《論語》、《大學》,知“故知足之足,恆足矣”,明白我們的”常樂“應建立在豐厚的知識積累和堅定的志向之上,一心向着目標前進。映襯在手藝人身上,則是把快樂建立在對玉石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上,心定,則志明。這份感悟,投諸玉石,便是《知足常樂》。

讀《莊子》,知”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讓我知道了換位思考的珍貴,也明白如同傳授徒弟技藝時要因材施教一樣,每塊玉石也有她的特性,需因材施藝,挖掘其獨特的美。中國傳統文化的精深博大讓我着迷,我相信,將它們與玉石相結合,能引發人們的共鳴。

玉書房作品《知魚之樂》

這些作品的創作歷程,讓我決心,讀更多的書,讓玉與書結合,讓自己的作品,多一些讓人品讀回味的空間。

玉雕人不是處於象牙塔,也需直面市場的風雲變化,這條從藝道路註定是不平坦的。但正因坎坷,才能磨礪,才能積蓄更多能量,花開才更芬芳。

20年,在我設想的職業生涯中也只是一小段光陰。既已選擇了這條路,惟願經歷風雨過後,最終的自己,還是那個手拿刀埋首琢磨的玉雕人。

圖/文 天工藝品

自小浸潤兩漢玉文化,徐州磨礪十年之後來到蘇州。從大型立體件到精緻雅趣的小件,從人之神態到花鳥之精神,在天賦和勤奮加持中精心提煉傳統文化之獨特內涵。2013遇見南紅,以詩書展南紅之濃烈赤忱、寧靜皎潔,爲玉石注入靈魂。彼之詩書,輔以奇藝,施之玉石。傳承自千年的文化積澱,和現代更爲廣闊的視野,使其玉之魂鬱郁風華。

工作室地址:蘇州市姑蘇區十全街398號

聯繫電話:13024583887

新浪微博:婁愛武-玉書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