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人們是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和月亮、太陽一起並列,統一稱呼爲日月五星,也叫七政或七曜。而單獨的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稱五緯(緯爲織物的橫線,這五顆行星在天空上,象緯線一樣由東向西穿梭行進)或五曜。其中觀測較早的木星很早就和古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木星的古名:五大行星當中的木星最早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記載。木星的古名叫歲星,木星大概每十二年繞天一週,每年居十二次的一次,所以叫歲星。另外《史記·天官書》中提到的攝提、重華、應星、紀星等,都是中國古人稱呼木星的別名。

木星紀年標準:因爲木星的運轉週期,古人還用歲星所在的次名作爲紀年的標準。就是以地球爲觀測點,把天空劃爲十二個區域,木星每轉動到一個區域爲一次,一次爲一年,一共十二次爲十二個紀年,木星轉到某某的方位就叫做"歲在某某",依此類推(後由於計算不準廢除此法,因爲木星的實際運轉週期是11.8622年,每年都會多轉一點點,時間長了就不準了)。

木星與農事:除用作紀年標準外,還可能是因爲木星和太陽的運轉週期比較接近。所以古人還把木星的運轉週期和農事以及建築聯繫起來,《淮南子·天文訓》中有關於木星的記載:"歲星之所居,五穀豐昌。其對爲衝,歲乃有殃......故三歲而一飢,六歲而一衰,十二一康"。意思大概是木星所在的方位是吉祥的,可以保障豐收等等。在建築上,建住宅最好是建在和木星相同的方位上,古人認爲這樣比較吉利,而由於和木星相對的是災星(也就是太歲星),所以最好不要在木星對面的方位開工,這就是不要在太歲頭上動土的來歷之一。

木星與衛星:我國古代對木星的瞭解也很細緻,距今天二千三百多年前的戰國時期,由齊國人甘德和魏國人石申合著的天文學著作《甘石星經》中有一段就寫到:"單閼之歲,歲星在子,與虛、危晨出夕入。其狀甚大,有光,若有小赤星附於其側,是謂同盟"。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關於木星有衛星的記載,而且我國古人可能是用肉眼觀測到的。現在世界上對於首次發現木衛的主流認知是伽利略在十七世紀用望遠鏡發現的,比起我國史書的記載晚了一千九百年。另外在中國東漢時期的《白虎通》中也記載到:"舜目重童,是謂玄景。上應攝提,以象三光"。也是木星衛星在我國古代很早就被發現的一個證據之一。

和古人不遑相讓,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國也有了科學探測木星的準備,根據我國《2016-2030空間科學規劃研究報告》,裏面明確提出了木星探測計劃。該計劃準備對木星磁層以及相關木衛星進行科學探測研究,衷心希望科學家們早日解開更多木星天體之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