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海軍研究實驗室在納米陶瓷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據美國海軍網站報道,美海軍研究實驗室(NRL)在納米晶陶瓷領域的研究取得了新進展,不僅將晶粒尺寸進一步降至極限,還發現了納米晶陶瓷一些不爲人知的特性,這些研究發現或將推動更高性能陶瓷防護材料的問世。

幾年前,NRL就較早地認識到,如果將陶瓷的晶粒尺寸降低至數十納米的水平,陶瓷的硬度和強度都會得到提高,這就是後來人們所熟知的霍爾佩奇效應。現在,NRL的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當晶粒尺寸爲18.4納米時,可以得到最高的硬度。研究人員在《ACS納米》雜誌上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文章稱,他們對晶粒尺寸在3.6~37.5納米之間的全緻密納米晶陶瓷進行了研究,發現18.4納米時的硬度最高,而隨後晶粒尺寸在向5納米的下降過程中,將出現負面(或逆轉)的霍爾佩奇效應,使得材料硬度減弱。若再往後降低晶粒尺寸,硬度則趨於平穩。應變率研究表明,霍爾佩奇關係失效、逆轉及逐步平穩的背後,主要機理不在於擴散作用。在晶粒尺寸的下降過程中,密度的降低及耗散能的增加與晶界體積分數的增加有關。文章表示,鑑於晶粒尺寸與硬度、彈性、能量耗散等的依賴關係,可以通過改變晶粒尺寸來調整納米晶陶瓷的強度,這可能會對陶瓷防護材料的設計帶來革命性改變。

NRL獲得上述發現,關鍵是NRL擁有一種納米燒結技術,即“環境受控的壓力輔助燒結”(EC-PAS),能夠用來製成大型的固態納米構件。燒結是一種通過加熱或加壓形成固體物質的工藝。運用這種特有的燒結方法,NRL將晶粒尺寸降到了3.6納米,這相當於人體頭髮絲厚度的三萬分之一,打破了緻密性陶瓷在晶粒尺寸上的世界紀錄。NRL研究人員稱,EC-PAS納米燒結技術是NRL在納米晶陶瓷領域未來創新的關鍵,爲探索納米材料領域諸多現象的極限提供了機會,防護材料只是這種探索的開始。

海軍一直希望減輕作戰人員的負重,如果能夠製造出硬度更高或者性能更優的防彈材料,那麼作戰人員或車輛就可以適量減少防彈/裝甲材料的配備,留出更多體力或空間來攜帶彈藥及電子設備。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在近期發佈的《士兵防護現狀》報告中也強調了防彈衣過重問題,稱士兵防彈衣雖然顯著提升了士兵的戰場生存能力,但代價是“沉重”的,防彈衣的重量在過去15年裏幾乎增加了一倍,截止2016年,平均1名士兵的防護裝備總重已達27磅(約合12千克)。

NRL研究人員表示,正通過改變納米晶粒尺寸來進行納米晶體材料的製備與驗證,謀求有能力設計出多種不同特性的陶瓷。比如,將來人們或可以設計出一種輕質的納米晶陶瓷材料來更好地耗散子彈的機械能,既能夠保持極高的硬度,也可以承受更大的傷害。NRL的研究發現或將爲製造效果更佳的海軍士兵防護裝備鋪平道路。

來源:美國海軍網站/圖片來自互聯網

軍事科學院軍事科學信息研究中心 李勇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國防科技要聞”(ID:CDSTIC)

人工智能

陸軍

海軍

空軍

航天

網絡空間

電子信息

核武器

精確打擊

新概念武器

基礎科學

技術

與能源

與製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