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配制酒,又称调制酒,是酒类里面一个特殊的品种,不能专属于那个酒的类别,是混合的酒品。 配制酒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酒品系列,它的诞生晚于其他单一酒品,但发展却是很快的。配制酒主要有两种配制工艺,一种是在酒和酒之间进行勾兑配制,另一种是以酒与非酒精物质(包括液体、固体和气体) 进行勾调配制。

本期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中国三大著名配制酒,看看你最喜欢哪个?

​3 竹叶青酒

竹叶青酒是中国古老的传统保健名酒,其历史可追溯到南北朝。它以优质汾酒为基酒,配以十余种名贵药材采用独特生产工艺加工而成。其清醇甜美的口感和显著的养生保健功效从唐、宋时期就被人们所肯定。

竹叶青酒,以汾酒为“底酒”,保留了竹叶的特色,再添加砂仁、紫檀、当归、陈皮、公丁香、零香、广木香等十余种名贵中药材以及冰糖、雪花白糖、蛋清等配伍,精制陈酿而成,使该酒具有性平暖胃、舒肝益脾、活血补血、顺气除烦、消食生津之多种功效。 竹叶青酒和名盛千年的汾酒,同产于汾阳杏花村汾酒厂,在第二、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均被评为全国十八大名酒之一。该酒色泽金黄透明而微带青碧,有汾酒和药材浸液形成的独特香气,芳香醇厚,入口甜绵微苦,温和,无刺激感,余味无穷。

竹叶青酒远在古代就享有盛誉。当时是以黄酒加竹叶合酿而成的配制酒。梁简文帝萧纲有“兰羞荐俎,竹酒澄芳”的诗句,北周文学家庾信在《春日离合二首》诗中有:“三春竹叶酒,一曲昆鸡弦”的佳句。《水浒》中写道:“西门庆说……那酒是个内臣送我的竹叶青”。可见,竹叶青,很早以前就成了宫廷御酒。 现代的竹叶青酒用的是经过改进的配方,相传,这一配方是明末清初的爱国者、著名医学家,大书法家傅山先生设计并流传至今的。

2 五加皮酒

五加皮酒,又称五加皮药酒,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配制的传统药酒。一般以白酒或高粱酒为基,加入五加皮、人参、肉桂等中药材浸泡而成,具有行气活血、驱风祛湿、舒筋活络等功效。中国五加皮酒的产地有广州、天津、浙江等,其中广州产的五加皮酒最有名。五加皮酒在《本草纲目》记载:五加皮“补中益气,坚筋骨,强意志,久服轻身耐老”,民间更盛誉“宁得一把五加,不要金玉满车”。

五加皮酒最早出自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五加皮“补中益气,坚筋骨,强意志,久服轻身耐老”,民间更盛誉“宁得一把五加,不要金玉满车”。据史料记载,历史久远,极富盛名。在我国,五加皮酒的产地有广州、天津、浙江等,其中广州产的五加皮酒最有名。1963年及1979年,广州五加皮酒曾在全国名酒评选会第二届(1963年)及第三届(1979年)中荣获全国优质酒称号;1988年更获得全国第一届食品博览会金牌奖,这是改制酒唯一的最高荣誉奖 。

据传,乾隆皇帝南巡时,随行的黄太医据《本草纲目》药方重新精心调制五加皮酒治愈了皇子永琰(后登基为嘉庆帝)的风邪湿毒病症,于是乾隆将五加皮酒封为宫廷御酒。后来黄太医因厌倦宫廷斗争,隐姓埋名来到广州西关,于1795年间开设了药铺,将宫廷御用五加皮酒带到寻常百姓家。

1 北京虎骨酒

虎骨酒是用虎骨和其他中草药加上白酒一同炮制的一种药用酒。1993年,中国加入联合国保护野生动物公约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了一个《关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贸易的通知》,严禁虎骨贸易,取消虎骨药用标准,并不得再用虎骨制药,也严禁虎骨酒买卖。虎骨被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具有药用价值,但至今没有科学证据证明虎骨及虎骨酒的医药价值。

虎骨酒首载于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具有壮筋骨、强腰肾、祛风寒的功能。主治肾虚骨弱,少腹冷痛,行走无力,肩臂疼痛。尤其适于治疗风痹寒痛、四肢拘挛以及肝肾虚损、腰脚软弱无力等症。《普济方》:虎骨酒壮筋骨,强腰脚;祛风寒。主治肾虚骨弱,少腹冷痛,行走无力,肩臂疼痛。适于治疗风痹疼痛,四肢拘挛以及肝肾虚寒,腰脚软弱无力等症。《魏氏家藏方》: 宁神志,去虚风,补五脏,悦神彩,强筋骨,进饮食;久取活血养气,足膝轻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