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如果是成長型思維的人,他會覺得這是一個機會。後來在他讀完《終身成長》之後,他才發現說原來成長型思維的人是不會講究排場的。

《終身成長》成敗皆在一念間,你敬佩的人都掌握了這種思維模式

《終身成長》

本書作者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她把所有的與我們成功與否、我們的行爲習慣、我們與他人的關係、我們的家庭、我們的事業最重要的要素都歸結爲我們的兩種思維習慣的模式,一種叫做固定型思維,另一種叫做成長型思維。

什麼是固定型思維?

固定型思維最本質的含義就是他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不變的。

不要小看這一句假設,當我們每個人相信我們自身的才能的不變的時候,它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比如說固定型思維的人會表現出急於證明自己,他做任何事情都是爲了證明自己的價值給別人看,所以對於一個固定型思維的人來講,他這一生當中最重要的主題詞就是證明。你要是留心觀察電影,幾乎絕大多數電影的大反派,到最後無一不是爲了向自己的父親證明、向當年傷害過自己的戀人證明、向自己的母親證明、向周圍的人證明、向社會證明,他都是爲了證明自己的價值和存在感,因爲他相信這個東西是不變的,所以他急於證明。

還包括愛生氣。爲什麼很多領導會把員工跟他之間的不同意見視作是一種冒犯。因爲他覺得“我有我的固定水平,你有你的固定水平,你用你低級別的固定水平來挑戰我的固定水平,這就是大逆不道,這是挑戰我的權威。”所以會出現特別多辦公室鬥爭和政治,這些東西背後,就是在於他們相信自己的才能、水平是不變的。

還有易挫敗、講排場。樊登講過一個例子:有一次他在外地演講,然後有一位書友問他“樊老師爲什麼你沒有架子?”樊登感到很意外“我爲什麼要有架子呢”。

書友說我覺得有點成就的人都應該有架子,人家都帶幾個助理,走哪都講究喫、講究住(明星最多見),你看你跟我們在路邊喫路邊攤都沒有覺得不好意思。

樊登說我沒有意識到過這個問題,因爲我覺得我就是喫路邊攤的那種人。後來在他讀完《終身成長》之後,他才發現說原來成長型思維的人是不會講究排場的。爲什麼呢?因爲成長型思維的人會覺得這才哪兒到哪兒啊,這纔剛剛開始,這個世界大到有那麼多的東西需要探索、厲害的、聰明的、有錢的人多了去了,你爲什麼要用那些排場、要用那些跟着前呼後擁的助理、穿多名貴的衣服、用多高檔的產品或者是住什麼樣的豪宅來彰顯自己的身份呢。這就是所說的固定型思維的人會出現的一系列的問題。

《終身成長》成敗皆在一念間,你敬佩的人都掌握了這種思維模式

《刻意練習》

什麼是成長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的人,他認爲自己的基本能力可以通過努力來培養。(《刻意練習》,用一整本書來證明我們的能力是可以通過科學有效的刻意練習來達成的。是獲得成長型思維非常重要的工具書)

要是你覺得你的所有能力可以通過努力來培養,有什麼好處呢?比如說,這一類人不怕丟臉“上臺舉手發言,說錯了被大家嘲笑,沒關係,我在學習”。我們學中文爲什麼學得快?就是因爲學習中文的時候說錯了無數次,你知道你在學習,不要緊,這就是學習的過程,我是小孩子、是學生,這時候你就可以快速的吸收大量的中文詞彙。後來學英文爲什麼那麼難?甚至有很多人學英文都是自己關起門來不讓別人聽的,羞於出口,因爲他覺得怕丟臉,他總是在掩飾自己的不足和缺陷。那成長型思維的人和固定型思維的人在這一點上是完全不同的,而且成長型思維的人有大局觀,會不斷的先前看

比如說你這一天早上起來出門發現特別倒黴,一出門發現車被警察貼罰單了;到辦公室發現遲到了,又被老闆罵一頓;跟別人開會又發生了爭執;然後自己的意見被領導否掉;晚上回家跟家人吵了一架。這時候你會怎麼做?你就能夠看出來固定型思維的人和成長型思維的人的區別,固定型思維的人的第一反應就是“今天水逆、今天糟透了、今天諸事不宜、今天我就不該出門或者我這個根本就不會跟別人溝通,沒辦法,我乾脆換工作吧,這些東西都不適合我。”他會有一系列的負面情緒產生,他認爲這一天實在是太糟了,能夠避免就避免。但是成長型思維的人會怎麼想呢?會說我以後停車要注意;我要把自己的時間管理抓起來;鬧鐘設提前一點;爲什麼開會的時候領導會否掉我的意見,是不是我表達得不夠清楚,我找什麼機會能夠跟領導再表達一下,還是說我從領導身上能夠學到什麼樣更重要或者更正確的想法。這纔是一個成長型思維的人會去思考問題的角度。

《終身成長》成敗皆在一念間,你敬佩的人都掌握了這種思維模式

這兩種思維就存在於我們的大腦,我們不一定能夠把一個人區分爲他一定是成長型,他一定是固定型。就像孔聖人說的君子與小人,並不一定特指某類人,他說的是存在於我們體內的兩種狀態,隨着我們不斷修煉來增加我們體內“君子”的成分,減少我們“小人”的成分。在我們不斷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的去激發我們對成長型思維的認知,並且刻意的訓練自己用成長型的思維來面對我們的生活,這時候你纔會發現你的消極情緒會逐漸的減少,而積極情緒會上升。

二十世紀末紅極一時的網球明星約翰·麥肯羅,他曾是ATP單打和雙打世界排名第一,亦曾協助美國奪得兩屆世界團體杯(1984年、1985年),五奪戴維斯盃。但是他紅的時間並不是很長,運動生命週期並不是很長。爲什麼呢?因爲麥肯羅被大家公認爲是一個固定型思維的人。他的表現是什麼,比如說他每次去打球一定會發脾氣。網球場邊會準備一些木屑,讓球員去吸手上的汗。他過去把那木屑抓一把,往手上一抹,拍掉說,這也叫木屑?然後一腳把那些木屑桶全部踢飛。大家都覺得“哇!他脾氣好大”。

《終身成長》成敗皆在一念間,你敬佩的人都掌握了這種思維模式

約翰·麥肯羅

爲什麼固定型思維的人會容易找茬,會容易發飆?原因是固定型思維的人喜歡把一切的責任推卸給別人。他會覺得我今天打不好球是怪這拍子,我今天沒贏了比賽是怪這個裁判,我今天打不好球是場上的觀衆太吵鬧了。但是你知道跟他恰恰相反的是泰格·伍茲,伍茲打高爾夫球特別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周圍有觀衆說話、拍照各種噼裏啪啦的聲音都會影響到球員打球。如果是一個固定型思維的球員,就會生氣發飆,然後指責觀衆跟他們吵架。但是伍茲的辦法是讓他爸爸訓練他,就是他一邊打球的時候,讓他爸爸在旁邊大喊一聲,讓他爸爸故意嚇唬他,朝他扔東西,他用這種訓練來適應這種嘈雜的環境。這就是一個成長型思維的選手,他所獲得的職業生命週期要長得多。

《終身成長》成敗皆在一念間,你敬佩的人都掌握了這種思維模式

泰格·伍茲

麥肯羅最糟糕的一次,他到日本去訪問的時候,喝得酩酊大醉,把接待他的侍女吐了一身,非常糟糕的表現。第二天早上起來的時候他跟人家輕描淡寫的開了個玩笑,說“這就是得第一名的好處。”他最重視的是自己此刻的狀態,是自己此刻是第一名的這個事實,所以他永遠都要向別人秀的就是這麼一件事情。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固定型思維的人所遇到的困境,所以他的人際關係會變得非常糟糕,他的運動生涯和壽命都會變得很短。還有一個與之相反的人是喬丹。

當我們都認爲像喬丹這樣偉大的球員一定是因爲天賦,一定是因爲他特別厲害,所以他才能夠一帆風順的打到球神的地位。事實上你要知道他連高中球隊都是被排除在外的。

回家非常沮喪,跟他媽媽講說球隊不要我,說我身體素質不行。然後他媽媽說那就練唄。他就拼命的訓練。喬丹每次打輸一場比賽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練球。他覺得今天發揮不好、手感不好,就去不斷的訓練。而喬丹的運動生涯是在所有運動球員當中都屬於非常長的。

《終身成長》成敗皆在一念間,你敬佩的人都掌握了這種思維模式

皮蓬與喬丹

他曾經一度去挑戰棒球,就正常人看來都會覺得這人太瘋了,“你的光環,你是那麼偉大的一個名人,你怎麼可能跑去你不熟悉的棒球場上打棒球,還希望自己成爲一個職業的棒球選手呢。”

這很丟臉對嗎?但是對於喬丹來講,他覺得這有什麼丟臉的呢,這是我的愛好,我的人生,我想要去嘗試一下有什麼不行呢。所以他打棒球打得丟臉,讓別人噓他或者說喬丹讓人很失望,“沒關係,那是你們的看法,我在不斷地努力,我在學習”。

他人生中最困難的時間是從棒球場回到籃球場的第二次復出,一上公牛隊就發現連着輸了好幾場比賽,他的評價被盪到谷底。在那一刻喬丹沒有做任何別的事情,就是加強訓練。而且隨着他的年齡不斷的增加,身體素質一定是在下降,但喬丹到後期打球已經不靠身體,就是他不斷地練習自己的技能,讓自己能夠適應這副老一點的身體。這就是一個成長型思維的選手所能夠表現出來的偉大之處。

《終身成長》成敗皆在一念間,你敬佩的人都掌握了這種思維模式

怎樣來分辨一個人是固定型思維還是成長型思維的表現

固定型思維與成長型思維的本質區別

1、這兩者對於自身的評價準確度差別很大

成長型思維的人對自己的評價相當準確。他會客觀地看待自己的狀況、他會客觀地看待自己的水平。他清楚地知道他此刻在做什麼,並且知道有希望能夠做得更好。

而固定型思維的人要麼是把自己自視過高,覺得自己是世界之萬,覺得在這方面沒有人能夠超越他;要麼就是說我根本不行,我完全沒機會,我已經放棄。所以他是徘徊在自卑和自大之間。

《終身成長》成敗皆在一念間,你敬佩的人都掌握了這種思維模式

2、當你獲得一個機會的時候,你腦海當中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當你被叫上臺演講,或者換句話說是你獲得一次機會,你腦海首先想到的是什麼。我自己在社交方面是有固定型思維的,就是我很怕被人突然叫上臺去講話,或者被叫上臺唱個歌表演個節目什麼的,我特別怕這種環境。在這種環境下,我表現出來的就是固定型心態,就是覺得我又不會唱歌、沒什麼才藝又不會講話。但是如果是成長型思維的人,他會覺得這是一個機會。我說錯了大家可以糾正我。

猶太人的教育非常厲害,他們跟自己孩子講在教室裏邊有任何不同的意見,一定要趕緊說出來,因爲你不說出來老師就沒辦法糾正你。這就是給孩子灌輸了大量的成長型思維的基礎。

《終身成長》成敗皆在一念間,你敬佩的人都掌握了這種思維模式

3、腦波的不同

心理學家對不同的兩種人羣進行腦波測量,他們一邊答題一邊監測他們大腦裏邊哪個區域會亮。成長型思維的人腦波亮的區域是在於當分析正確答案的時候,他非常興奮,他在思考爲什麼這個是正確答案。而固定型思維的人,大腦發亮的時候是宣佈對與錯的時候,他最關注的是對了還是錯了。我小學的時候最興奮的是看第幾名,因爲我那時候是屬於成績比較好的那種招人恨的小孩,每次考完試都去打聽排名,誰排第幾誰排第幾,只要看到我是前三名,管他做錯幾道題,無所謂,哪怕這次只考了60多,只要別人考40多,我就很高興。這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這就是大腦亮的部分不一樣,看興奮點在哪,興奮點在於排行獲獎還是在於我到底做得怎麼樣、爲什麼這些題錯了、有沒有改進提升的希望。

喬丹有一次打球贏了比賽還去投籃,別人問他爲什麼,他說我今天有幾個球投得不太好,我需要練一下,要把那個手感練出來。他在每次演講的時候,他說他每次投多少個球,有多少個沒投中。

所以成長型思維的興奮點和固定型思維的興奮點是不一樣的。

《終身成長》成敗皆在一念間,你敬佩的人都掌握了這種思維模式

4、對於努力與否的看法是不一樣的

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爲努力是一件丟臉的事,就是說他相信天分,相信一個人的水平是基本不變的,他說這種人合適幹這個,那種人不適合幹這個(還有更誇張的"天生就適合幹這個")。

當這種概念出現以後你會發現,"我有天分"最容易獲得別人的尊敬。人們更願意獲得對於自己天分的誇獎,而不是對於自己努力的誇獎。因爲對自己天分的誇獎才能夠顯得你跟別人不一樣。

讀書的時候總有那麼一些人,大家說他從來都不學習,但是他成績很好,總有這“別人家的孩子”種存在。實際上他有可能在家裏默默地努力,但是他更喜歡得到的是不努力的感覺。而當這種不努力的感覺成爲一種習慣以後,他也許能順利的通過高考,他能夠考上一所很棒的大學,但他人生當中存在隱患。因爲他的目標就是:我要找到一份讓我不怎麼努力就能夠幹得好的工作。所以很有可能經過了短暫的拼搏、短暫的衝刺、玩命的默默流汗考上了非常棒的學校,然後成爲一個非常平庸的人。但是如果是一個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像喬丹這樣的人,他從來不怕在別人面前暴露自己多麼的努力,他總是在不斷的訓練,總是在詢問別人這事該怎麼做。有句古話叫不恥下問,成長型思維的人即使再有學問、成就再怎麼高、身份再怎麼顯赫,也依然還是在學還是在努力。核心就是要去鍛鍊我們的成長型思維,而不是爲了面子、爲了當下的這一刻的感受,然後向別人假裝好像我很隨意。所以努力不努力是成長型和固定型的一個分界線

《終身成長》成敗皆在一念間,你敬佩的人都掌握了這種思維模式

5、我們怎麼看待失敗,失敗到底是一個行爲還是一個身份

美國人最討厭別人叫他loser,loser只不過是把失敗(lose)加了一個r變成了一個人,所以失敗既可以是一個行爲也可以是一個身份。

成長型思維的人會把失敗當做一個行爲,我今天失敗了、我今天工作沒做好、今天沒有錄取我,這就是成長型思維。但是固定型思維的人會把它當做一個身份,說我是一個失敗者。

美國有一個非常厲害的籃球教練叫約翰·伍登,他把一個非常差的學校的球隊帶到了全美聯賽的冠軍,而且連續很多年都是冠軍,還有專門關於伍登教練的電影,他說過一句名言——在你還沒有開口責怪別人之前,你還不算是一個loser。失敗我們都會面對,我們都有可能會經歷挫折,但是如果我們一經歷挫折就想趕快撇清這一切,說這不怪我,這不是我的問題,怪那個拍子怪擦手的木屑,怪出題太難,這時候你才真的成爲了一個失敗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