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骨頭硬在哪,鐵血丹心聽黨話。戰鬥精神揮征程,從不言敗敢拼殺。”在鏗鏘有力的連歌聲中,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昨天榮幸地成爲“硬骨頭六連”的一名戰士。

探祕解放軍骨頭最硬的部隊,第一秒就是下馬威

知事並不是真的去參軍,而是正在參加由中央網信辦和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聯合主辦的“相約強軍新時代” 網絡名人進軍營活動,實地探訪軍營一線,感受最真實、最震撼的軍旅生活。

在嶺南腹地的第74集團軍某合成旅內,有着聞名遐邇的“硬骨頭六連”。它以“三股勁”“四過硬”的“硬骨頭精神”享譽全軍,是一支傳承紅軍血脈、敢打硬仗惡仗的英雄連隊。

這樣一支英雄連隊,入連儀式自然也不一般。突刺、防左側擊、勾踢下砸……新入連的戰士必須先學習刺殺操。突刺最講究“快”和“狠”。要將兩臂的推力、腰部的推力和右腳的蹬力合成一股力,狠狠地刺向敵人。

“儘管有些人認爲刺殺訓練已經過時了,因爲這已經不是冷兵器的時代。”六連指導員熊維說,“但這種‘刺刀見紅’的精神在我們連隊會一直傳承下去,而且它非常能體現出官兵的精氣神。”

探祕解放軍骨頭最硬的部隊,第一秒就是下馬威

這種精神可以追溯到73年前。抗戰勝利前夕,國民黨胡宗南部搶佔了我陝甘寧邊區爺台山以西長100裏、寬20裏的地區。特等戰鬥英雄尹玉芬衝上爺台山主峯,用刺刀一連刺殺敵營長黃日升以下7個敵人,俘敵30餘名。這一戰,六連官兵用刺刀殺出了威風,爺台山主峯上頑抗的敵人有70餘名倒在了六連的刺刀下。

而在1948年2月的瓦子街戰鬥中,六連官兵更是打退了敵人30多次由排到營規模的進攻,一步不退。子彈打完了,官兵們就赤膊上陣,用刺刀與敵人展開拼殺,連長倒下了,指導員倒下了……全連127名官兵血灑疆場,鮮血染紅了整個山頭。這種拖不垮、打不爛的頑強戰鬥作風,爲宜川戰役的勝利作出了突出貢獻。

在“硬骨頭六連”的連史館內,知事看到了一面面錦旗,一張張證書,一項項榮譽……不僅是在戰爭年代,六連在革命和建設中也始終是強軍征程上的一面旗幟。

探祕解放軍骨頭最硬的部隊,第一秒就是下馬威

2008年3月,連隊列裝了全軍最先進的戰車,爲了讓新裝備儘快形成了戰鬥力,在缺乏教材的情況下,連隊發動幹部骨幹自己啃書本,找專家請教,總結梳理出新裝備3大專業訓練法,編寫出178個訓練課目、10餘萬字的教材資料。

在本輪國防和軍隊改革中,六連於去年千里移防嶺南,半年不到,就在年初的“嶺南尖兵-2018”行動中榮獲了兩個單項第一,一個綜合第一的好成績。“可以說我們家還沒有安好,就第一時間到訓練場去打靶子。”熊維說,“這就是給了官兵一個信號:打起揹包就出發,放下揹包就訓練。”

截至今年4月,六連已先後榮立集體一等功8次,集體二等功25次,並先後3次被黨中央表彰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

儘管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在六連待的時間不長,但仍能感受到“硬骨頭”的作風體現在連隊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六連炊事班,各種食材碼放得整整齊齊,大家都開玩笑說,這治好了我們多年的“強迫症”,炊事班的戰士們還曾獲全軍炊事大比武銀獎、集團軍階段性考覈比武第一名。

探祕解放軍骨頭最硬的部隊,第一秒就是下馬威

探祕解放軍骨頭最硬的部隊,第一秒就是下馬威

除了日常的實戰演訓外,連隊還經常舉行體能競賽和技能競賽,不僅檢驗訓練成果,還讓官兵們時刻繃緊備戰打仗這根弦。

探祕解放軍骨頭最硬的部隊,第一秒就是下馬威

探祕解放軍骨頭最硬的部隊,第一秒就是下馬威

硬骨雄風,歷久彌堅,紅色基因正在六連一代代接續傳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