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國《防務頭條》文章 走出“硅谷”:對美國防部技術創新的建議

美國防部負責採辦與後勤的副部長艾倫·洛德曾在2017年12月指出:

艾倫·洛德

美國防部負責採辦與後勤的副部長

美軍發展先進能力的速度正在被其他國家超越,這嚴重侵蝕着美軍的競爭優勢。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曾警告稱,技術主導地位的喪失會使美國遭受嚴重的戰略後果,“美國軍事技術優勢的削弱增加了軍事風險,削弱了傳統能力的威懾價值,將逐步破壞國防部爲應對日益增多的政治突發事件而做出微妙軍事選擇的能力”。

針對這種情況,美國防部着手採取應對策略,從2015年開始,在“硅谷”設立“國防創新實驗小組”(DIUx),之後相繼在波士頓和奧斯汀開設DIUx分部,試圖通過與“硅谷”合作來縮短創新差距。然而,“硅谷”只是美國創新行業的一小部分,在美國發展最快的5000家公司中,僅有6.5%獲得了風投的支持,其中位於“硅谷”的公司不及1%,僅有37家,遠遠低於鳳凰城的110家和達拉斯的187家。也就是說,美軍忽略了許多能夠爲其帶來尖端作戰能力的技術企業,若想充分吸收行業技術優勢,必須走出“硅谷”,擴大創新合作範圍,並以實用和精簡的授約平臺吸引創新企業的參與。

▲馬蒂斯在20178月訪問了國防創新試驗單元(DIUx)在硅谷的總部,並表示該機構將“增強其影響力和作用”

01

打破地理侷限

美國創新企業的地理分佈比以往更加分散,國防部需要將目光延伸到“硅谷”以外,在全國各地尋找創新公司。在技術領域,奧蘭多、波特蘭和羅利-達勒姆是較爲突出的地區。

02

大面積採用簡潔高效的授約機制

國防部需要擴大“其他交易權”(OTA)授約機制的使用範圍。對小型創新公司來說,國防部昂貴、緩慢且繁瑣的授約程序是其與政府合作的最大障礙。通過OTA協議進行授約即可避開死氣沉沉的傳統授約程序,使技術公司能夠迅速開發原型供軍方評估。

03

靈活化授約流程

在某些情況下,國防部必須使用後續授權,允許技術在最多2年的時間內從原型進入小批量生產,同時將項目轉移到傳統的授約程序。這項舉措允許企業立即開展工作,而不必浪費12~18個月的時間來等待簽訂合同。

04

吸引更多創新企業參與技術孵化器項目

國防部應該讓更多的公司參與到Sofwerx、Afwerx等技術孵化器項目中來,這些項目旨在解決軍方面臨的最亟待解決的難題,中小企業的廣泛參與更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來源:美國《防務頭條》/圖片來自互聯網

軍事科學院軍事科學信息研究中心 袁政英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國防科技要聞”(ID:CDSTIC)

人工智能

陸軍

海軍

空軍

航天

網絡空間

電子信息

核武器

精確打擊

新概念武器

基礎科學

技術

與能源

與製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