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鈞/文

大名縣自公元360年(前燕建熙初年)建貴鄉縣至今已有1633年,縣城先後遷徙十次,變更五個地點。現按遷徙年代記述如下:

一、委粟裏:公元360年(前燕建熙初年)劃元城縣西部建貴鄉縣。建縣城於委粟裏(今沙窩廟北),不久貴鄉縣廢。縣城廢爲農村。

二、趙城:公元535年(東魏天平二年)分館陶西界復置貴鄉縣,建縣城於趙城(今黃金堤鄉包頭村)。歷時43年縣治遷徙,隨廢爲村。

三、孔思集寺:公元578年(周建德七年)因趙城痹溼,東南側30裏於孔思集寺(今大街、雙臺一帶)建縣城。公元580年(北周大象二年)在這裏建起了魏州,州縣同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改魏州爲大名府,歷經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北宋前期,這裏爲縣治,共538年。

四、南樂鎮:公元1116年(北宋政和六年),大名縣治從府城遷到南樂鎮(今舊治村)。歷經北宋末期、金朝、元朝初,共厲時136年。

五、大名府城:公元1252年(元憲宗二年)從南樂鎮遷回府城(今大街、雙臺一帶),歷時20年。

六、南樂鎮:公元1272年(元世祖至元九年)從府城復遷至南樂鎮(今舊治村),歷經元朝和明朝初期,共歷時126年。

七、大名府城:公元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縣治從南樂鎮遷回府城。府縣同城,歷時三年。

八、艾家口鎮:公元1401年(明建文三年)因府城圮於水,府縣同時遷入艾家口鎮(今大名鎮)。將這裏建成新的大名府城。府縣同城10年。

九、南樂鎮:公元1411年縣治又從艾家口遷回南樂鎮(今舊治村)。歷經明朝和清朝初期,歷時347年。

十、艾家口鎮:公元1757年因漳衛河氾濫,南樂鎮被水淹沒,次年遷回艾家口鎮(今大名鎮)。歷經清朝、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這裏仍爲縣人民政府駐地直到現在。這裏再次作爲縣城又歷時238年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