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結核病起病隱匿,主要表現爲低熱和結核中毒症狀,呼吸系統症狀和肺部特徵不明顯,易被忽視。湖南省胸科醫院的一份數據資料顯示,近5年來,醫院收治了900餘例兒童結核病的病例,且呈逐年遞增趨勢。

5年收治900餘例兒童結核病,專家提醒兒童結核不容忽視

△網絡圖片。

6歲的小軒來自婁底。小軒的父母都在廣州的一家工廠務工,小軒從一歲半開始就由爺爺在老家帶着。去年11月,小軒的爺爺因咳嗽、胸痛,在醫院查出肺結核後居家服藥治療。由於爺爺並沒有按時服藥,也沒有與小軒進行隔離。沒多久,小軒開始出現低熱的症狀,偶爾還有咳嗽、咳痰,小軒的爺爺認爲小軒是感冒引起的,就買了一些感冒藥給小軒喫。

但1個多月過去了,小軒的症狀不見好轉,爺爺聯繫小軒的父母趕回了老家,帶着小軒去當地醫院做檢查,確診小軒患有肺結核,這可把全家人嚇了一跳。

爲進一步治療,小軒和爺爺全部轉入湖南省胸科醫院內二科住院。經過一段時間的規範化治療,小軒和爺爺倆人的病情均得到了控制。

與小軒類似,9歲的小哲來自永州,父母常年在外地做生意,小哲就一直由外婆照看撫養。2018年9月,小哲就讀的學校在對學生進行體檢時發現小哲頸部有一個小包塊,建議去醫院複查。小哲外婆想着抽空再去,但看到小哲也沒有不舒服的地方,時間一長,小哲的外婆便把這件事給遺忘了。

平時,小哲經常用父母給他買的手機與同學一道玩網絡遊戲,還經常不喫早餐,把錢攢起來購買遊戲裝備,晚上更是趁着外婆睡覺後,躲在被子裏打遊戲到深夜。

今年5月初的一天,小哲的外婆在幫小哲洗臉時,摸到小哲的頸部兩側都有大小不一樣的“坨”,小哲的外婆這纔想起半年前醫生的叮囑,趕緊帶着小哲到醫院檢查,經確診小哲不僅患有淋巴結核,同時還患有肺結核。

得知小哲患病的消息後,小哲的媽媽當即趕回了老家,帶着小哲到湖南省胸科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目前病情已經好轉。

70%以上的兒童患者來自農村,且留守兒童居多,那是什麼原因呢?湖南省胸科醫院內二科主任李芳白表示,留守兒童患結核的病例增多,大多是因爲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關愛和陪伴,家中老人又缺乏相關的健康知識。有些孩子作息不規律,營養不平衡,不注意衛生習慣,造成機體免疫力下降。在密閉、空氣不流通的居室或場所,一旦接觸到成人肺結核患者,就容易患病。

對此,李芳白提醒,結核病是一種慢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新生兒兒接種 “卡介苗”能大大降低兒童患粟粒性肺結核、結核性腦膜炎等重症結核的概率,但並非終生免疫。因此,生長發育期的孩童,應注意生活規律、睡眠充足、營養均衡,並適當增加戶外活動來提高機體免疫力。

平時家長及老師應多注意孩子生病以後的表現,尤其是有成人肺結核患者接觸史的兒童,若出現咳嗽、咳痰超過2周或伴有發熱、盜汗、食慾下降、消瘦等疑似結核病的症狀,應儘早到醫院進行檢查,以幫助早發現、早治療、早康復。

瀟湘晨報記者張樹波 通訊員羅玉玲 楊正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