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體育1月17日報道:

在擁有30片比賽場和8片練習場的墨爾本公園球場裏,第22號球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它位於羅德·拉沃爾球場和墨爾本球場之間,正對着“大滿貫橢圓劇場”,周圍有4個飲水處、一個急救站和一個實時的大屏幕。

現在是2019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的第一週,幾乎所有的場地內都有比賽和訓練在進行。人們在這裏穿梭,尋找着自己感興趣的賽事、球員。或者,和網球有關的一切。

如果不是特別在意,22號球場就會在匆匆中被錯過。但對於關注中國網球發展的人來說,這座“普通”的球場如今已經變得不再普通了——2019年1月16日下午,張擇和公茂鑫在現場華裔球迷的支持下,以2比1的比分擊敗克里贊/馬特科斯基,取得大陸男子選手在大滿貫正賽中的首場勝利。

當然,嚴格來說這並不算是“首勝”,因爲2015年張擇和中國臺北選手張凱貞在墨爾本公園球場贏得了一場混雙。然而無論從重要性還是對苦苦尋求突破的中國男網來說,張擇/公茂鑫昨天的這一場纔是最有意義的。畢竟,在此之前吳迪3次衝擊澳網男單正賽首勝未果,張擇兩次倒在男單第一輪、一次止步男雙首輪,32歲的“新兵”李喆今年也沒能在自己的大滿貫首戰中從科爾施雷伯手裏搶走一場勝利。

都說澳網是中國球員的“福地”,但其實這塊風水寶地更多地是屬於中國姑娘的。


早在2006年鄭潔/晏紫就在墨爾本公園球場捧起中國網球史上首座大滿貫冠軍獎盃,2010年她和李娜雙雙闖入女單半決賽。2011年和2013年李娜兩度屈居亞軍,最終在2014年自己的第三個澳網決賽中圓夢,奪得個人第二座大滿貫冠軍獎盃,也將自己的WTA排名提升至職業生涯最高的第二位。

1983年出生的鄭潔和小一歲的晏紫在澳網奪冠的那一年,1987年出生的公茂鑫剛剛轉入職業。他參加了11站雙打比賽,和包括李喆在內的6位球員搭檔;最好成績來自於10月份在日本舉行的ITFF11賽事,他和餘欣源一起闖入決賽。

兩年之後,18歲的張擇轉入職業,他和徐俊超、吳迪、馬亞楠等7名國內外選手有過合作,但和公茂鑫一起搭檔的次數最多。他們參加了5月份韓國的ITFF2和11月份的馬來西亞F1、F2一共3站賽事,但是沒有取得一場勝利。

在當時,那是中國男網普遍的狀況。以2006年爲例,中國男子國家隊的主力隊員包括孫鵬、曾少眩、王鈺、于欣源在內,他們在ATP的排名沒有一個前300。不過,女隊的成功給了管理者和球員以啓發,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時任網管中心副主任高瀋陽表示“以女子帶男子,以雙打帶單打”將會是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網球的發展方向。

讓先行的女子球員去夯實基礎、打響知名度,以雙打來磨練比賽技術和細節,同時爭取利用國外選手臨時配對的“劣勢”來提高男網的經驗、信心和成績。讓人提氣的範例出現在當年的中網上,持外卡出戰的王鈺/李喆爆冷淘汰了賽會2號種子赫巴蒂/舒特勒。

同時,國家隊的大門也向更多的年輕人打開,公茂鑫、張擇加入了進來。單雙打併重的局面使得他們不斷試驗新的組合,公茂鑫的搭檔逐漸固定爲李喆,他們成爲中國男網雙打的領軍人物,也是國家隊參加戴維斯盃和亞運會的主力。2010年,這對組合在中網以2比1逆轉3號種子馬拉奇/庫波特,成功晉級八強。

就像高瀋陽說的那樣,單雙打不是互爲反面的存在,而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在雙打賽場上磨練多年之後,李喆逐漸開始把重心放在單打上面;而公茂鑫也找到了自己的新的搭檔張擇,後者的發球和底線相持相對出色,需要更多地磨練技術上的小細節。

從2015年開始,“公張組合”的合作增多。他們在2016年聯手參加了16項賽事,在成都奪得兩人合作的首個ATP挑戰賽冠軍,在青島挑戰賽、韓國金泉挑戰賽上拿到亞軍,上海挑戰賽、寧波挑戰賽都闖入了半決賽。在ATP雙打積分榜上,公茂鑫在10月一躍進入前100,張擇也來到了129位。

全世界都在提的“中國男網什麼時候能夠進入ATP前100”其實已經是一個僞命題了,公茂鑫已經在2016年實現了這個目標。“老隊員都在堅持,年輕人也在努力。”中國男網主教練姜惟總結道,“雖然大家比較着急,說我們進步的速度看上去有些慢,但每一個人其實都在自己的基礎上獲得了提升。”

2018年,公茂鑫和張擇的組合愈發默契。他們在這個賽季內奪得了ATP挑戰賽寧波站、成都站、雷卡納蒂站、上海站、張家港站、南昌站和柳州站的7個冠軍。量變帶來了質變,柳州的決賽結束後,7座ATP挑戰賽冠軍獎盃讓這對中國男雙第一組合的即時排名雙雙闖入世界前100,分別位列第94和第100位,創造了中國大陸男子球員的歷史。

一個月後,他們在珠海再創紀錄。在澳網亞太區外卡賽男雙決賽中,張擇/公茂鑫以6比1、6比2橫掃日本組合松井俊英/上杉海鬥,成爲公開賽時代第一對躋身大滿貫雙打賽場的中國大陸男子組合。

“澳網亞太區外卡賽”是澳網的獨創。早在2004年,澳網就做出了戰略上的改變,將自己定位於“亞太大滿貫”,他們還在Logo里加入了“The Grand Slam of Asia/Pacific”的字樣。

顯然,對於把“亞太地區大滿貫”作爲賽事定位的這項大滿貫來說,他們最希望的就是能夠有更多本地區的選手出現在墨爾本公園球場的正賽當中,以推動網球在亞太地區的發展。爲此,從2012年起澳網便設立了“澳網亞太區外卡賽”,男女單打和雙打冠軍將直接獲得一張澳網正賽的門票。

於是,31歲的公茂鑫和28歲的張擇在2019年1月來到了墨爾本公園球場。這是前者首次出戰大滿貫,他在接受採訪時由衷地感謝了自己的搭檔。“他能夠在兼項的情況下幫助我實現了這個自己一直以來的夢想,我們期待着能夠在澳網賽場發揮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而張擇雖然是澳網的常客,也在2015年搭檔中國臺北選手張凱貞贏得過一場混雙,但他說那場比賽幸運的成分居多,自己希望能夠在男單和男雙賽場上用勝利說話。

2019年1月16日,在墨爾本公園球場的22號場地,勝利來了。

雖然過程有些小波折,但他們還是以2比1擊敗克里贊/馬特科斯基。“我們爲這場比賽做了充分的準備,他(公茂鑫)對一區的那個球員很熟,我對那個左手(球員)比較瞭解,我們做了充分溝通。”張擇在覆盤時表示,“大家都說是中國男網首勝,對我們來說只是第1輪,還是要準備後面的比賽。不是說一定要走到哪一步,大滿貫對每個人都是實現夢想的舞臺。我們希望在第二輪能發揮得更好,打出更好的水平。”

第二輪他們將迎戰西班牙組合加西亞·洛佩茲和布斯塔的組合,後者首輪以2比1淘汰了15號種子波帕納/沙蘭。大滿貫沒有一場比賽是好打的,但一路走來張擇/公茂鑫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和信心。這些經驗和信心來自於他們十多年來職業賽場的磨練,也來自中國男網和中國網球幾十年來的積澱。

One more step?Small but big。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