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器並不是什麼稀罕玩意,僅國內來看,從事研製氣體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的企業,不少於100家,但卻從來沒有一家企業有涉及到過觸覺傳感器的研製,那麼,這個所謂的觸覺傳感器到底是何方神聖呢?

國產機器人產業有多發達?這些關鍵技術仍依賴進口,被日本卡脖子

它的原理並不複雜,就是通過向一個一個具有“觸覺”的陣列施以壓力,產生電流,再向機器人傳輸二進制信號,並通過更高層的算法實現軟件和硬件的協同反應,進而實現觸覺操作的反饋,以及輸入和輸出。

陣列式觸覺傳感器可以只做到巴掌大小,但就是這麼一小塊東西,每賣出去一個都得向日本企業支付10萬元,不僅國內那100多架企業做不出,事實上,在陣列式觸覺傳感器領域,全球大多數國家都處於實驗室階段。

國產機器人產業有多發達?這些關鍵技術仍依賴進口,被日本卡脖子

我國在觸覺傳感器的研製上,其實早已經有所涉足,早在1987年的時候,東南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合肥機械智能研究所就獲得過863重點專項的支持,目的是研製六維力傳感器,當然,成果是有的,而且還不小。

根據東南大學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宋愛國介紹,在靜態精度上來看,我們已經可以將誤差率縮小到1%到2%,這已經和世界先進水平相差無幾,但是在動態精度上,我們仍然存在較大差距,誤差率高達5%到10%。

國產機器人產業有多發達?這些關鍵技術仍依賴進口,被日本卡脖子

另外,拿工業機器人舉個例子,一臺工業機器人的造價一般在12萬元左右,而在這個造價當中,僅僅是一個六維力傳感器的成本就佔了3萬多元,而美國則已經將成本控制在2萬元到3萬元了,中國,繼續加油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