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是鱼情变化最剧烈的一个月。不说别的,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小杂鱼在月初还处在冬眠的状态,那时人们还可以安静地钓鱼,可以放心地用各种状态的面饵以及荤饵,可好景不长,没几天小杂鱼们就逐渐苏醒了,最初的几天还能应付,紧接着就发现手竿荤饵已经“换不起食儿了”,不行,还得用面饵;再然后,到月末,小杂鱼的闹钩能力几乎达到巅峰,就算用玉米粒之类的固态饵,那些小家伙也得先嘬两口再说。如果是上班一族每周末出钓一次的话,那么他们会惊奇地发现,每一次出钓情况都不一样,好像都会慢了半拍,总也赶不上节奏似的——上周遇到的情况刚刚想到应对的办法,情况就又变了。

这还仅仅是小杂鱼带来的影响。其他的,比如温度,5月也是变化最大的,从开春到初夏也在这一个月内完成的。五一假期钓鱼还要穿着毛衫呢,到了月末,大规模的夜钓就已经开始了;还有垂钓的对象鱼,刚开始以鲫鱼为主,钓组也尽量追求轻灵,就算偶尔遇到一条鲤鱼,慢慢哄、稳稳遛,也问题不大,可到了月末谁还敢用那么细的钓组?遇到条够大的都来不及反应,咯噔一下在抬竿的瞬间子线就没了,连上钩的是啥级别的鱼都不知道。也就是说,到了月末,所有的可垂钓的鱼种都会相继开口,并且那些重量级的鱼种也从僵硬慵懒的状态恢复到了巅峰。这些变化都是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完成的。烦人的是,这种由温度导致的变化不是平稳的,而是呈现出一种毫无规律的阶梯性的走向。这就给钓鱼人出了个难题,同样出行一次,如何才能钓得好?钓鱼没有一层不变的模式,也不会有某个场景能被完全复制并再次发生,钓者要因地制宜去适应每一次鱼情,一支竿子、一套钓组绝不能从春钓到秋,从南钓到北。鱼情不同,钓的方式也要不断地变。尤其是5月——从春过渡到夏的这个月份,气候温度变化剧烈,钓鱼人也要随着大自然的节奏调整自己的垂钓思路。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