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軍隊第一次大規模黨的高級幹部會議


全國軍事系統黨的高級幹部會議期間,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接見會議代表併合影留念。這是合影後,毛澤東與彭德懷在一起。

新中國軍隊第一次大規模黨的高級幹部會議

彭德懷就會議事宜致毛澤東的信

全國軍事系統黨的高級幹部會議,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當時簡稱軍委)根據中共中央和軍委主席毛澤東指示,在北京中南海居仁堂召開的第一次大規模軍事系統黨的高級幹部會議(當時簡稱高幹會)。會議於1953年12月7日開幕,1954年1月26日閉幕,歷時51天。軍委各總部,各大軍區,各軍種、兵種,各直屬院校主要領導共123人蔘加了會議。時任軍委委員、華東軍區司令員陳毅在會議發言時說:“全國軍事系統黨的高級幹部會議的召開意義很大,會議的規模是空前的。過去開過的軍事會議,沒有到這樣多的人,也沒有到得這樣全。高幹會在黨的歷史上歷來是解決重大問題的會議,其性質等於黨的代表會議。”彭德懷在會議總結時也說:“這次會議是我軍歷史上一次劃時代的會議。”

從新中國成立至195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直接領導下,消滅了大陸上的國民黨軍隊,肅清了土匪特務,奠定了國內安定局面;組織中國人民志願軍進行抗美援朝戰爭並取得偉大勝利;建立了統一領導全國軍隊的組織機構,基本統一了全軍的各項制度;創辦了正規的軍事、政治、文化和技術學校。從1953年起,黨制定了過渡時期總路線,並開始執行國民經濟發展第一個五年計劃,全國將進入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和發展時期。這些爲軍隊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軍隊面臨新的戰略形勢和戰爭條件,要求迅速提高正規化、現代化水平。

1953年9月8日,彭德懷寫報告給毛澤東,建議修改聶榮臻、粟裕於1952年6月擬製的《軍事建設五年計劃》;提出於當年11月下旬舉行一次軍事會議,由各大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出席,研究解決軍隊建設問題。報告很快得到毛澤東的批准,彭德懷立即着手軍事會議的籌備工作。

10月3日,彭德懷主持軍委例會,討論軍事會議開法。他首先談到一個新想法,說這次會議既要檢查過去四年工作,又要討論今後五年建軍方針和發展道路,應當儘量給到會人員創造暢所欲言的氣氛,使大家不受會議形式拘束。因此,考慮最好不叫軍事會議,可以改爲軍隊黨的高級幹部會議。與會同志一致贊同彭德懷意見,決定將會議名稱改爲“全國軍事系統黨的高級幹部會議”。

10月5日,彭德懷寫信給毛澤東,並附關於召開全國軍事系統黨的高級幹部會議一事給各大單位的電報通知稿。信的全文是:“尚昆同志轉呈。主席:原定本年11月下旬召開軍事會議,經例會討論,爲使到會同志不受會議形式拘束,擬改爲黨的高級幹部會議。另附電稿一件,請一併審覈批示(因關國防機密,到會同志名單正擬審中)。”毛澤東於當日閱彭德懷信及電報通知稿後,即批語:“照辦。”

關於召開高幹會的電報通知發出後,毛澤東一直關注着會議籌備情況,思考會議議程和開法。1953年10月10日,毛澤東寫信給彭德懷:“德懷同志:軍事會議快要開了,你是否準備寫一個書面報告,要寫,現在就要着手了。我覺得有一個簡明扼要的書面報告爲好(講時可以發揮),使人好去傳達,免致傳錯,會上討論時也眉目清醒些。如你無暇寫,可要蕭向榮照着你的意思去寫。請酌定。”信中還寫道:“軍事會議的末尾,有一段時間讓人們對軍委幾年的工作加以評論,將下面對軍委及軍委各部相互間的不滿意見儘量講出來,然後加以分析批判,以期弄清問題,統一意志,極有必要。這樣做的結果估計會是好的,不會損傷什麼同志。……如這樣做,請叫各部門同志作精神準備。”

10月11日,彭德懷在軍委例會上宣讀了毛澤東的信,並傳達了毛澤東有關高幹會的口頭指示,之後研究了高幹會議程,擬出大會主席團名單。11月27日,彭德懷向毛澤東書面報告:“會議的議程擬分爲四段:第一段是報告和討論四年軍事工作總結和今後建軍中的若干基本問題,以及關於組織編制問題。對軍委和軍委各部門的意見,也在這段會議中提,以便統一認識。第二段是關於軍事訓練和軍校工作的專題發言和討論。第三段是關於政治工作條例的發言和討論。第四段是關於幹部和超額幹部處理的專題發言和討論。”毛澤東對此安排表示滿意。

遵照毛澤東指示,彭德懷召集聶榮臻,軍委委員、副總參謀長粟裕,副總參謀長黃克誠,軍委辦公廳主任蕭向榮,以及有關業務部門負責人,連續開會討論研究高幹會主題報告。確定了主題報告基本精神和主要內容,明確了軍隊建設若干重大問題處理原則,最後由黃克誠和蕭向榮整理成稿,全文約兩萬字。

主題報告內容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四年來做的工作和存在基本缺點,各寫了三個方面。第二部分是關於今後軍事建設中的幾個基本問題,其要點有:一是國家武裝力量總定額。二是組織編制與工作職責。三是若干制度改革和確立。有步驟地建立兵役制度,頒佈軍官服役條例,實行薪金制度、軍銜制度,頒發勳章獎章。四是認真辦好學校,提高幹部質量。五是軍事訓練。六是加強各級司令機關。七是部隊政治工作。繼續發揚政治工作優良傳統,進一步加強政治工作,並特別注意部隊的思想領導。八是後方勤務組織和工作建設。九是鞏固國防與國防建設若干措施。十是黨的領導和首長負責。

主題報告稿形成後,彭德懷即呈毛澤東審定。毛澤東對此極爲重視,兩次主持會議討論。

1953年11月28日晚,毛澤東召集周恩來等領導同志開會,討論彭德懷在高幹會上的主題報告稿等事宜。會議開至次日凌晨一點半才結束。會後,毛澤東在主題報告稿上批語:“可用。略有修改。”

毛澤東對彭德懷主題報告稿的修改,主要有4處:1.在標題下增加了副標題“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黨的全國軍事會議上的報告”和署名“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彭德懷”。2.將原稿中兩處“建設我軍爲世界上第二支最優良的現代化的軍隊,改爲”建設我軍爲世界上第二支最優良的現代化的革命軍隊”。3.將“在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威脅我國東北邊境的安全時”,改爲“在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侵略我國臺灣,並使侵朝戰爭威脅到我國東北邊境的安全時”。4.將“按照毛主席歷來的軍事方針,就是發揮黨委員會集體領導的原則,採取在黨委統一(集體)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改爲“按照毛主席歷來的軍事方針,就是根據黨委員會集體領導和首長個人負責相結合的原則,採取在黨委統一(集體)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將“至於強調個人領導,把個人的權力放在黨委集體的權力之上的作法,是錯誤的”,改爲“在有黨委制存在的條件下,不適當地過分地強調個人領導,把個人的權力放在黨委集體的權力之上的作法,那就是不對的”。

12月4日,高幹會召開在即。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討論中央人民政府勞動部、體育運動委員會、出版總署黨組、中國科學院黨委等部門擬製的有關文件。原議題中本來並沒有安排討論彭德懷在高幹會上的主題報告。當日晨六時,毛澤東寫信給楊尚昆:“尚昆同志:今天會議文件,除科學院一件外,我均已經看過,請電話督促各同志均於會前看一遍,以便討論。科學院一件,推至下次。今晚應加上彭德懷同志準備在軍事會議上作的報告一件,加以討論、通過,並擬臨時約劉伯承、葉劍英、聶、黃、張五同志列席。請告各同志看文件。開會時間,待我起牀再定,也許要推遲一二小時。”毛澤東所提的聶、黃、張,即聶榮臻、黃克誠、張宗遜。會議通過了彭德懷在高幹會上的主題報告。

高幹會以中國共產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總任務爲指針,全面檢查和總結新中國成立四年的軍事工作,研究解決若干重大問題,並對軍隊正規化、現代化建設進行總體規劃和部署。軍委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致開幕詞和閉幕詞。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副主席彭德懷代表軍委作了《四年來的軍事工作總結和今後軍事建設上的幾個基本問題》的主題報告及會議總結。軍委委員、華北軍區司令員、代總參謀長聶榮臻作了《關於組織編制問題的報告》和《關於組織編制問題的總結》、副總參謀長兼總參謀部學校管理部部長張宗遜作了《關於軍事訓練問題》、總政治部副主任蕭華作了《關於軍隊政治工作建設的幾個問題》、總幹部部副部長賴傳珠作了《幹部機關成立三年來的工作概況及對今後幹部工作幾個問題的意見》的副報告。軍委委員、軍事學院院長劉伯承就國防現代化問題,軍委委員、西南軍區司令員賀龍就西南軍區部隊工作及對今後建軍問題,軍委委員、華東軍區司令員陳毅就堅持軍隊政治工作制度問題,軍委委員、中南軍區代司令員葉劍英就建軍若干問題作了重點發言。

在高幹會召開前,毛澤東就要求會議議程中安排與會同志對軍委工作進行評論,軍委各部相互間開展批評,爲會議倡導了一個開誠佈公、求真務實的良好風氣。會上,與會同志對軍委及各部門開展了熱烈的批評。如時任中南軍區第三政治委員譚政在發言中認爲:“軍委在集中統一問題上,不夠恰當,統得過多,統得過死。”“軍委各部門間互不統一,答覆問題互相矛盾,解決問題互相推諉的現象,使大軍區也不好辦事。”並舉出若干具體事例,意見十分尖銳。正是在這樣的氛圍和風氣下,會議開得熱烈而成功。

會議期間,毛澤東正帶着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陳伯達,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毛澤東祕書胡喬木,毛澤東祕書田家英等在杭州忙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起草事宜,公安部部長羅瑞卿也隨行到了杭州。但他始終關注着會議的情況,並對彭德懷的會議結論稿和朱德的閉幕詞等進行了閱改。

朱德在《全國軍事系統黨的高級幹部會議閉幕詞》初步定稿後,即由中央辦公廳於1月24日電發給毛澤東審閱。毛澤東當日囑陳伯達和羅瑞卿閱,並提修改意見。第二天,毛澤東電告朱德:“即送朱德同志:1月24日電及閉幕詞收到。羅瑞卿、陳伯達二同志建議,在說黨軍關係及學習蘇聯的地方增加幾句話,我看了認爲可以,請你和德懷同志等酌定之。現將有修改處的幾段照發如下。”其中有一處修改是原閉幕詞稿說:“我們要認真學習蘇聯先進的軍事科學和技術,學習蘇聯軍隊先進的作戰經驗,學習蘇聯軍隊現代化的指揮藝術,學習蘇聯軍隊高度統一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學習蘇聯軍隊高度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的精神。”羅瑞卿建議在這之後增加一段話:“拒絕學習蘇聯的態度是完全錯誤的,必須加以反對。但脫離我軍的實際去高談學習蘇聯,也是一種不正確的學習態度,因而就一定會是學不好的。”

中央軍委原副主席、時任軍委作戰部長張震參加了高幹會。他曾回憶:“這次會議的會風很好。朱總司令在開幕詞中就提出:這次會議是黨的會議,大家應本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精神,充分交換意見、商討問題;對軍委的領導,也應多提意見,……遵照這一要求,與會同志解放思想,敢於講真話,敢於講不同意見,敢於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對軍委、總部的工作提出不少好的意見。”這些對於統一全軍思想,實現人民軍隊現代化建設第一次歷史性跨越產生了深遠影響。

作者:慕 崧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