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河北省人大代表:滄州學校別片面追求特色辦學,忽略武術文化

“滄州是我國著名的武術之鄉,武術門派、拳種衆多,其中享譽全國的燕青、功力、八極、八卦、六合、劈掛、太祖、查滑等8大門派,經代代傳承,形成了滄州獨有的特色。”

如何真正的將滄州傳統武術傳承下去?2019年河北省兩會期間,來自滄州代表團的河北省人大代表、滄州市貿促會副會長尹廣軍向河北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提出了將傳統武術文化納入到滄州中小學教學的建議。

1月17日,尹廣軍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採訪時表示,小的時候滄州人都練習武術,現在的孩子基本不會。“滄州武術之鄉”要展示出來,傳承下去是最重要的,否則就會丟掉美名。傳統武術文化進入校園不但是讓孩子們得到強身健體,將來還能影響他們的下一代,代代相傳,就能將滄州幾大武術門派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尹廣軍提到,早在2009年,滄州市就開始推廣滄州傳統武術進校園活動,滄州市體育局爲了讓滄州傳統武術真正在校園裏紮根,組織全市53個拳種門派的拳師成立了“滄州市武術進學校工作教材創編小組”,結合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點,吸取滄州武術各個拳種精華,編排成既易學、易練又充分體現各個拳種特點的小八極拳、少兒初級拳、少兒武術器械等傳統武術系列教材。

此外,滄州市還從滄州各拳種門派中挑選了200餘名資深武師,分別深入市區及各縣市大中小學校,對體育教師進行強化培訓和技術指導。當時,在滄州的很多學校裏,都有滄州特色的武術拳種,比如市第八中學習練的劈掛拳、第十中學習練的通臂拳、第十三中學習練的燕青拳、頤和中學習練的八極拳等,還有分佈在滄州各縣市的武術門派,也將自己的武術文化融入當地校園中。

尹廣軍介紹,2010年的“中國·滄州國際武術節”上,來自滄州11所學校的一萬多名學生,展示了滄州53個傳統拳種,氣勢恢宏,場面壯觀,給中外來賓帶來了強烈的視覺震撼,對滄州傳統武術傳承起到了極大的推進作用。

“但病不諱醫,近年來,隨着教育決策的轉變和領導層面的不重視,滄州傳統武術進校園活動日漸式微,大多成了一種單純的宣傳,並沒有真正意義的實行。”尹廣軍表示,特別是在當前全國熱衷特色辦學的大潮中,滄州市的一些中小學校在特色辦學理念上存在誤區,片面追求應時應景的主題,忽略了極具滄州特色的傳統武術文化。

對此,尹廣軍建議河北省教育廳會同滄州市教育局、體育局根據“突出地方武術特色,彰顯滄州武術文化魅力,進而真正實現滄州武術的普及與發展,鞏固和強化滄州國家級武術之鄉的優勢地位”這一工作目標和定位,制定可行的傳統武術進校園的整體發展戰略,出臺武術進校園教學考覈方案,細化考覈標準,從制度上確保滄州傳統武術真正走進校園。

另外,要完善適合中小學學生習練的傳統武術教材,聯合滄州各拳種門派對體育教師進行培訓和技術指導。同時通過組織校際武術交流、武術賽事和市內的武術錦標賽等活動,搭建更多平臺,考覈各校開展武術進校園的效果。

尹廣軍還提到,河北省教育廳可參考河南焦作市在中考中必考陳式太極拳38式的做法,將滄州傳統武術納入中小學升學考試之中。武術若能在升學考試中佔得體育成績一定的比重,成爲必考科目,勢必引起學校和學生家長們的重視,這也是傳統武術進校園最爲直接有力的方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