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白

如果你只看过一种《诗词大会》,那么请到大唐来看看,这里不仅有百人规模的诗歌大会,也有三五成群的诗歌小会;这里的诗会可以是定期举行的例会,也可以是宴席上临时兴起的口占,还可以是飞鸿传送的笔会……

上有所好,爱开诗会的皇帝

如果你只看过一种诗词大会,请到大唐来看看:谁是流行诗歌界NO.1

唐朝爱读诗、爱作诗的皇帝不少,称得上引领风潮、开诗会风气的人物则当属太宗。

据贾晋华教授的研究统计,自武德九年至贞观二十三年(626—649),太宗君臣唱和诗212首,又断句2联,文赋12篇,作者45人。由唐太宗首唱、群臣应制的唱和诗会,写作题材包括赠答、咏史、述志、征边、朝会、宴游等,内容多是总结前朝教训,歌颂当世太平,也有大量吟风赏月、寄托山水的诗作。虽然有许敬宗、虞世南、李百药、上官仪这样的文学名士参与,但太宗在群臣唱和中无疑是主导。以诗境格局、题材新意、风格气魄论,太宗的诗会当以其本人为冠。

唐太宗与其文学侍从的诗歌酬答唱和,为此后的宫廷文学活动树立了政治和文学的标杆,也影响了时代风气,故而《全唐诗》的编者评价“有唐三百年风雅之盛,帝实有以启之焉”。

今天可见的太宗君臣唱和作品集有清末自日本传回的残本《翰林学士集》。

如果你只看过一种诗词大会,请到大唐来看看:谁是流行诗歌界NO.1

唐写卷《翰林学士集》

除 夜

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 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 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 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 迎送一宵中。

速度与才情,缺一不可

诗会上的竞争,不仅比拼诗歌优劣,还要比拼速度,二者俱佳才能取胜。武则天在洛阳龙门举行的诗会上,写出好诗的宋之问险胜写出快诗的东方虬,东方虬领到武则天赏赐的锦袍还未坐稳就不得不让出桂冠诗人的称号和奖品,场面可谓跌宕起伏。(事见《旧唐书》《隋唐嘉话》)

龙门应制

宋之问

宿雨霁氛埃,流云度城阙。

河堤柳新翠,苑树花先发。

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

群公拂雾朝翔凤,天子乘春幸凿龙。

凿龙近出王城外,羽从琳琅拥轩盖。

云罕才临御水桥,天衣已入香山会。

山壁崭岩断复连,清流澄澈俯伊川。

雁塔遥遥绿波上,星龛奕奕翠微边。

层峦旧长千寻木,远壑初飞百丈泉,

彩仗蜺旌绕香阁,下辇登高望河洛。

东城宫阙拟昭回,南阳沟塍殊绮错。

林下天香七宝台,山中春酒万年杯。

微风一起祥花落,仙乐初鸣瑞鸟来。

鸟来花落纷无已,称觞献寿烟霞里。

歌舞淹留景欲斜,石关犹驻五云车。

鸟旗翼翼留芳草,龙骑骎骎映晚花。

千乘万骑銮舆出,水静山空严警跸。

郊外喧喧引看人,倾都南望属车尘。

嚣声引飏闻黄道,佳气周回入紫宸。

先王定鼎山河固,宝命乘周万物新。

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

裁判评诗,玩的就是心跳

唐朝诗会种类繁多,有皇家,有私家,有定期,有即兴,有娱乐,有竞争;因此,裁判评诗,标准也各异,每一场诗会都大有看头。中宗游幸昆明池,赋诗一首,群臣应制百余首。中宗命上官婉儿坐彩楼上品评优劣,选出一首入选御制曲,不一会儿诗笺如雪花一般洒落,群臣聚集在楼下拾捡自己落选的诗作,只有宋之问、沈佺期的诗作还没有扔下来。又过一会儿一纸诗笺飘了下来,众人拥上去一看是沈佺期的诗作。上官婉儿说“二诗功力悉敌”,但沈诗结句词气枯竭,不若宋诗结句劲建高昂,就这样,宋之问又一次赢得了宫廷诗会的桂冠。(事见《唐诗纪事》)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宋之问

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

舟凌石鲸度,槎拂斗牛回。

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

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沉灰。

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

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奉和晦日驾幸昆明池应制

沈佺期

法驾乘春转,神池象汉回。

双星移旧石,孤月隐残灰。

战鹢逢时去,恩鱼望幸来。

山花缇绮绕,堤柳幔城开。

思逸横汾唱,欢留宴镐杯。

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

比一比才知道,谁是流行歌界NO.1

唐朝宫廷诗会竞争激烈,drama气息浓厚,朝廷之外的文人诗会又何尝不是充满一比高下的积极心态。旗亭画壁的典故大家耳熟能详,这是一场文人之间临时起意的流行歌曲大比拼,尤可见诗歌作为流行文化在当时的魅力。

旗亭画壁

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

一日,天寒微雪。三诗人共诣旗亭,贳(shì)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宴。三诗人因避席限映,拥炉火以观焉。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曳,都冶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人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

俄而一伶,拊节而唱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之曰:“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之曰:“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二绝句。”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因谓诸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下里巴人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倘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因欢笑而俟之。须臾,次至双鬓发声,则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成万仞山。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涣即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人谐笑。

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诣曰:“不知诸郎君何此欢噱?”昌龄等因话其事。诸伶竟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从之饮醉竟日。

( 薛用弱《集异记》)

以诗会友,联句大接龙

当然,诗会不总是比赛,文人雅集以诗会友,形式多轻松自在,比如规模浩大的湖州诗会。唐代宗大历至德宗贞元间,皎然与颜真卿、陆羽、顾况、秦系、灵澈、张志和、萧存、孟郊等数十人在湖州成立诗会,这些人或居于湖州,如皎然、灵澈、孟郊,或为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时的幕客,如陆羽、张志和等。湖州诗会聚集了近百位文士,场面颇为壮观,所作风格多清新闲适、无所拘束,且多联句,后来结集成《吴兴集》。

登岘山观李左相石尊联句

李公登饮处,因石为洼尊。 ——颜真卿

人事岁年改,岘山今古存。 ——刘全白

榛芜掩前迹,苔藓馀旧痕。 ——裴循

叔子尚遗德,山公此回轩。 ——张荐

维舟陪高兴,感昔情弥敦。 ——吴筠

蔼蔼贤哲事,依依离别言。 ——强蒙

岖嵚横道周,迢递连山根。 ——范缙

馀烈暧林野,众芳揖兰荪。 ——王纯

德晖映岩足,胜赏延高原。 ——魏理

远水明匹练,因晴见吴门。 ——王修甫

陪游追盛美,揆德欣讨论。 ——颜岘

器有成形用,功资造化元。 ——左辅元

流霞方泔淡,别鹤遽翩翻。 ——刘茂

旧规倾逸赏,新兴丽初暾。 ——颜浑

醉后接䍠倒,归时驺骑喧。 ——杨德元

迟回向遗迹,离别益伤魂。 ——韦介

览事古兴属,送人归思繁。 ——皎然

怀贤久徂谢,赠远空攀援。 ——崔弘

八座钦懿躅,高名播干抻。 ——史仲宣

松深引闲步,葛弱供险扪。 ——陆羽

花气酒中馥,云华衣上屯。 ——权器

森沈列湖树,牢落望效园。 ——陆士修

白日半岩岫,清风满丘樊。 ——裴幼清

旌麾间翠幄,箫鼓来朱轓。 ——柳淡

闲路蹑云影,清心澄水源。 ——释尘外

萍连浦中屿,竹绕山下村。 ——颜颛

景落全溪暗,烟凝半岭昏。 ——颜须

去日往如复,换年凉代温。 ——颜顼

登临继风骚,义激旧府恩。 ——李崿

每逢佳节,诗会助兴

元日、春社、上巳、寒食、清明、中秋、重阳等佳节,既是亲好友朋的聚会,也是诗歌吟唱的集会,诗歌得以深入唐朝人的日常生活中。规模比较大的一次诗会是德宗朝的重阳诗会。贞元四年(788)九月初九,唐德宗在曲江宴百官,皇帝作诗并序送给宾客,还要求宰相府挑选长于文词的官员35人应制作诗,第二日在延英门考评。结果宰相李泌发现实在难选,于是百官都应制唱和。皇帝亲自评出上、中、下三等,三位宰相的应制诗则不参与评比以示公平。

朕在位仅将十载,实赖忠贤左右,克致小康。是以择三令节,锡兹宴赏,俾大 夫、卿士得同欢洽也。夫共其戚者同其休,有其初者贵其终,咨尔群僚,颁朕不暇, 乐而能节,职思其忧,咸若时则,庶乎理矣。因重阳之会,聊示所怀。早衣对庭燎, 躬化勤意诚。时此万枢暇,适与佳节并。曲池絜寒流,芳菊舒金英。乾坤爽气澄, 台殿秋光清。朝野庆年丰,高会多欢声。永怀无荒诫,良士同斯情。

(唐德宗重阳诗序《旧唐书》)

诗歌,让人优雅地老去

会昌五年(845),73岁的白居易在洛阳过着安然的退休生活,他邀请了同在洛阳的胡杲﹑吉皎﹑郑据﹑刘真(一作刘贞)﹑卢真﹑张浑等70+友人,举行“七老会”。宴罢,七位老人各赋七言六韵《七老会诗》以纪其事。

七老会诗

白居易

七人五百八十四,拖紫纡朱垂白须。

囊里无金莫嗟叹,樽中有酒且欢娱。

吟成六韵神还壮,饮到三杯气尚粗。

嵬峨狂歌教婢拍,婆娑醉舞遣孙扶。

天年高迈二疏傅,人数多于四皓图。

除却三山五天竺,人间此会且应无。

九老图诗

白居易

会昌五年三月,胡、吉、刘、郑、卢、张等六贤,于东都敝居履道坊合尚齿之会。其年夏,又有二老,年貌绝伦,同归故乡,亦来斯会。续命书姓名、年齿,写其形貌,附于图右。与前七老,题为《九老图》。注:二老谓洛中遗老李元爽,年一百三十六归洛:僧如满,年九十五岁。

雪作须眉云作衣,辽东华表鹤双归。

当时一鹤犹希有,何况今逢两令威。

如果你只看过一种诗词大会,请到大唐来看看:谁是流行诗歌界NO.1

明·周臣《香山九老图》

【本栏特约作者:戴花樵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