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稱,中國正在通報一系列轟動性成就:即能源轉型快速推進,也包括轉而使用電動汽車。

德媒感嘆:深圳成電動出行先鋒

報道稱,德國曾被認爲是環保技術先鋒,但是現在對德國領先地位的懷疑在增加。當德國在談論困難和成本時,中國這個亞洲技術大國卻直接大規模嘗試新理念。

最好的例子是中國南部的工業城市深圳。這裏的所有公交車都已經是電動的。目標主要是讓空氣變得更清潔:以前公共短途交通大多使用柴油公交車。那被視爲微塵和其他有害物質的主要來源。在德國,公交車排放占城市道路交通排放總量的五分之一。深圳在轉型之前也是這種情況。如今,該市的空氣質量明顯好轉。

報道稱,眼下,在深圳市中心的摩天大樓、市郊的工廠和居民區之間運行着1.65萬輛電動公交車。這個量非常大。迄今爲止,世界其他城市還沒能完全把公共交通轉爲電動。作個比較:德國全國有3.5萬輛公交車,幾乎全是柴油驅動的。雖然德國聯邦政府目前從電動基金中拿出數億歐元支持轉型到電動公交車,但迄今爲止只有漢堡做了值得一提的事情——這座漢薩城市打算從2020年起只購買電動公交車。柏林公共交通公司目前運營的1300輛公交車只有一輛是電動的:行駛在爲今後大規模使用電動車充當試驗線路的204路公交線上。雖然這家德國最大公交公司已經爲45輛電動公交車招標,但據說沒有找到能夠供貨的生產商。今年夏天,代表團將前往中國考察那裏使用電動公交車的情況。

柏林政府官員和柏林公共交通公司的代表在深圳將發現運行良好的電動公交網。對於這種新型交通工具來說,那裏的條件比德國更嚴峻。深圳生活着1300萬人口,該市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里,是柏林的兩倍大。它經常遭受颱風和暴雨天氣。夏天氣溫非常高,公交車必須開啓空調系統。數百萬人早晨同時去上班。深圳是世界上生產力最高的地方:該市每年生產的商品和服務價值高達2600億歐元。

市民對電動汽車很滿意,聽不到抱怨之聲,人們對這一“中國製造”的技術成就很自豪。在一個受空氣污染折磨的國家,零排放駕駛是真正的激勵因素。

報道稱,深圳幾乎沒有提供高額補貼去實現這個電動奇蹟。世界銀行的一項調查結果表明,因爲電價很低,那裏購買電動公交車運營8年後的成本與柴油車相當。柴油車雖然售價更低,但電動車在後期的運營中顯出優勢。因此,深圳很多交通公司都租用電動車以降低成本。

這些電動公交車的鋰電池通常充電5小時能行駛250公里。該市的長途線路需要比以前更多的車輛,但電動車也可以在很多地點充電。如果沒有公交車需要充電,充電站也可以向私家汽車開放。那也降低了一部分成本。

報道稱,電動公交車很好地適應了中國的氣候戰略。它們是出色的新能源使用者。深圳也是電動出行的先鋒。該市擁有擴建好的地鐵網,幾乎所有出租車都是混合動力汽車或電動汽車。德國在這方面就像是發展中國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