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介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裏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揹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後人也以詩頌之:“母指方纔齧,兒心痛不禁。負薪歸未晚,骨肉至情深。”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爲“宗聖”。

 

  曾子

 

  曾子(前505年10月12日—前435年),名參,字子輿,受其父《春秋》曰:魯之狂人曾點虐待,性格陰鬱,與人相處容易暴躁,緊張。八儒之中的第三家顏氏之儒的傳人,今之《論語》出於顏氏之學。曾參爲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魯國南武城人,十六歲拜孔子爲師,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傳。一生積極實踐和推行以仁孝爲核心的儒家主張,傳播儒家思想。他的修齊治平的政治觀,省身、慎獨的修養觀,以孝爲本的孝道觀影響中國兩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極其寶貴的社會意義和實用價值,是當今建立和諧社會的豐富的思想道德修養。相傳其編《論語》、著《大學》、寫《孝經》、著《曾子十篇》,後世尊奉爲“宗聖”,是配享孔廟的四配之一。

 

  曾子是儒家正統思想的正宗傳人,他把孔子的思想和學問授給弟子,又將孔子的言行整理成《論語》,上承孔子之道,下開思孟學派,對孔子的思想一以貫之。曾子在儒學發展史乃至中華文化史上均佔有重要的地位。魯悼公三十二年(前435年),曾子辭世,終年70歲。曾姓後裔把曾參作爲自己的開派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