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TBF“复仇者”轰炸机

TBF“复仇者式"(Avenger)轰炸机为格鲁曼公司开发的舰上鱼雷轰炸机,与SBD一样活跃于太平洋战场上。

美国TBF“复仇者”轰炸机

1939年,由于现役鱼雷轰炸机TBD“破坏者”性能落后,美国海军便向最大起飞重量815千克各大航空制造产业公司征求新一代舰上轰匚最大速度421千米/小时炸机,最后由格鲁曼公司出线,并在1942年进入量产阶段。1942年3月开始,因格鲁曼必须同时生产F4F“野猫”式与F6F“地狱猫”式战斗机,为了减低生产压力,便授权通用制造TBF,而通用生产的TBF则被称为TBM。

美国TBF“复仇者”轰炸机

美国TBF“复仇者”轰炸机

比起原本的TBD,TBF的性能有着明显大幅的提升,除了加大马力的发动机外,新设计的流线型坐舱配备防弹玻璃,机身的防弹装甲也前所未有的坚固。而机翼能够向上折起的长度比起其他型舰载机也更长了许多,更减少了在航空母舰机舱内所占的位置。

TBF的攻击能力比起日本的九七舰还更强悍许多,除了搭载一枚Mark 13航空鱼雷之外,还可装载1个907千克或4个227千克炸弹,而襟翼配备减速板设计加上刹车减速板,更让TBF可以拥有和俯冲轰炸机一样的俯冲攻击能力,在战场上成为日本军舰的头号杀手作战经历。

美国TBF“复仇者”轰炸机

美国TBF“复仇者”轰炸机

最早的TBF-1型于1942年中途岛海战时登场,不过只有6架,再加上人员操作的不熟悉,所以当时并无建立任何战功。在性能低落的TBD普遍被“零”式战斗机当成标靶的状况之下,在中途岛战役过后,海军便全面将所有的航舰换装上TBF。随即于同年8月的第二次所罗门海战便击沉了日本的轻型航空母舰“龙骧”号,紧接着11月份的瓜达尔卡纳尔海战也重创“比睿”号战舰。

美国TBF“复仇者”轰炸机

美国TBF“复仇者”轰炸机

美国TBF“复仇者”轰炸机

1943年,新型的TBF-3服役,换装威力更强的新型Mark15航空鱼雷,也加大了炸弹挂载量与出力更强的发动机,同时也搭载了对水面及反潜雷达,开始支援大西洋战场的猎杀德国∪型潜艇任务;而同时搭载对空及对海搜索雷达的机型也成为可于夜间或雨天出击的全天候攻击机。

1944年6月于菲律宾海海战击沉了日本的航空母舰“飞鹰”号,随后于莱特湾海战及隔年的坊之岬海海战先后击沉了大型航空母舰“瑞鹤”,以及象征帝国海军联合舰队的“大和”与“武藏”两艘战舰,可谓战功彪炳。

美国TBF“复仇者”轰炸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