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开始于海战,也结束与海战,但战争的最重要部分却发生在陆地。俄国太平洋分舰队被日本联合舰队偷袭后,龟缩于旅顺港内待援。

旅顺港被一圈小山包围,沿海各山头都是炮台林立,想从海面打进去基本不可能。为了保障制海权,联合舰队又必须一直在旅顺口外耗着,无法脱身。这样消灭港内俄军的任务的就落到了日本陆军的头上。

太平洋分舰队虽首战受挫,但实力还与日军不分上下,一旦波罗地海舰队到来,两军汇合必将切断东北日军的海上补给线,这样后果不堪设想。

日本军神强迫士兵用血肉堵枪眼,惨胜俄国后为何更加看不起中国人

旅顺港内的俄国舰队

争夺旅顺港就成了整场战役的关键点,日军派出乃木希典大将,他是旅顺大屠杀的刽子手之一,对东北情况非常了解。他一开始把主攻目标定在了扼守旅顺口的东鸡冠山,一旦占领该山即可对俄军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俄军主帅康特拉琴科也是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在俄军一片浮躁的情况下,准确判断出日军主攻方向,迫使日军第一次进攻就伤亡15000多人。

万般无奈之下,乃木只能退而求其次,向俄军新建不久203高地发起进攻。那里虽不能锁死旅顺港,但至少能改变日军不利的局面。

阵地虽然是新建的,但康特拉琴科却没敢掉以轻心。山头炮台上堆满了加农炮和速射炮,半山腰战壕里还有数不清的马克沁重机枪。3个连正面迎敌,15个连做预备队,随时上场。

日本军神强迫士兵用血肉堵枪眼,惨胜俄国后为何更加看不起中国人

俄军阵地

日军远道而来带得都是小口径的山炮和野战炮,对俄军工事根本造不成任何伤害。这样乃木希典只能寄希望于“人和”。为鼓励士兵用血肉抵挡子弹,还将两个儿子都派到前线,而乃木希典则亲自坐镇督战,胆敢后退者格杀勿论。

此战还有一件趣事,日军第11师团的少尉旗手樱井忠温在冲锋时身中8枪,身体多处骨折,在被送往火葬场时突然诈尸般醒来。樱井被从回国养伤时,出版了回忆录《肉弹》。

书中大量描绘日军敢死冲锋的惨烈场面,并起名为“肉弹式冲锋”。该书为日本民众传达一个信息:战场越惨烈,对天皇就越“忠诚”。所以又得到日本军方的大力支持,多次加印,荼毒甚广。

日本军神强迫士兵用血肉堵枪眼,惨胜俄国后为何更加看不起中国人

被日军大炮炸沉的俄国军舰

乃木希典的“肉弹式冲锋”不仅帮助日军取得了日俄战争的关键,还对日军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首先,日军以弱胜强,他们错误地认百步穿杨的步枪才是王道,自动武器,如冲锋、机枪除了浪费子弹无任何用处。这个观念使得日军在二战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其次,肉弹式冲锋的胜利使他们坚信“白兵万能”。即使到了机械化师团遍地的二战,日本陆军依然过分强调单兵体能和近战格斗技能。

最重要的一个改变,那就是更加瞧不起中国人。同样是面对强敌,日本军人敢于为天皇舍弃生命,与俄军死磕到底。

日本军神强迫士兵用血肉堵枪眼,惨胜俄国后为何更加看不起中国人

胜利后的日军

然而清军在甲午之中,除了北洋水师有像样的抵抗外,其余部队大都是一触即溃。据统计日军减员最主要的原因竟然是营养不良,而不是战斗伤亡。

一场战斗打下来,清军常常死伤数千人,但只能击毙几个日本兵,这样的战斗力又怎能赢得对手的尊重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