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三,黔婁嘗糞後憂心父病惡化,拜求神明要求以身代父死,是真心捨己救父,此其三。嘗糞憂心原文記載:南齊庚黔婁,爲孱陵令。

嘗糞憂心

  簡介

  嘗糞憂心原文記載:南齊庚黔婁,爲孱陵令。至縣未旬日,忽心驚汗流,即棄官歸,時父疾始二日。醫曰:“欲知瘥劇,但嘗糞苦則佳。”黔婁嘗之甜,心甚憂之。至夕,稽顙北辰,求以身代父死。講的是庾黔婁爲父嘗糞的故事。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裏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評價

 

  庚黔婁對父親孝心的真誠懇切乃千古第一人,理由有三:

 

  首先,身在孱陵當官,心憂父母雙親。一有不好感覺,立即棄官歸家省親,真是絲毫不以自己富貴爲念,心裏唯存孝養父母之念,今古無人能比,此其一也。

 

  其次,醫囑嘗糞判斷父病好壞,真是第一難堪事也。但黔婁毫不猶豫地毅然爲之,古今無人能及,此其二。

 

  第三,黔婁嘗糞後憂心父病惡化,拜求神明要求以身代父死,是真心捨己救父,此其三。

 

  庚黔婁爲什麼能做到這些呢?因爲他真正深刻地認識和體會到了父母對於子女無比深重的養育之恩,並真正心甘情願地落實在了實踐中,因此可以說他是古今第一孝子。雖然如此,嘗糞判斷患者疾病好壞並無真正依據,黔婁嘗糞不可仿效;另外,現代診斷疾病的技術方法非常豐富有效,也不必如此。

 

  評說

 

  現代人是最反感這一點的,指責它不科學。

 

  現代人讀到這一故事,大概首先反感的是那個醫生的混賬 ,竟然想出這樣的餿主意,令人厭惡;而孝子嘗便,也讓人噁心。其次,感到庾黔婁的感應以及做法也有點太過分了。這都是正常人的正常的心理活動。

 

  然而,這一孝子庾黔婁的故事,其合理內核,有三點可說:一,孝子和親人是心連心的,無時無刻不牽掛着老人,尤其在遠離親人時候,更是會牽心掛肚,而當父母有病痛或生命垂危時,更讓孝子們的神經繃得緊緊的。這可能是古今孝子都相通的地方。二,孝子之至孝,甚至可以放棄自己的官位,當然還有捨棄其他的東西而在所不惜。順便想起元本高明在《琵琶記·伯喈五娘相會》中的一句很有趣味的話: 書,我只爲你其中自有黃金屋,卻教我撇卻椿庭萱草堂。 三,孝子之至孝,甚至把親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更重要,以至於可以用己身來換他身。今天有許多報道,孝順的子女把自己的器官移植給父母,不就是這回事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