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農民起義軍中的一支主力項羽軍在鉅鹿一戰中,摧毀秦軍三十多萬,導致秦王朝的最終滅亡。項羽年輕勇猛,力大無窮,本領出衆,手持丈八槍,座下烏騅馬,出生人死,所向披靡。滅秦後,他仗持自己功高位尊,實力最強,自立爲西楚霸王。他把秦統一了的中國又重新分封了十八路諸侯,他沒有按戰功大小、軍事實力分封,而是按自己的意願好惡而封,引起各路諸侯的不滿。其中最具實力的是劉邦,被封爲漢王,統管巴、蜀、漢中一帶。這是秦王朝放逐囚犯的地方,漢軍將士多是山東人,誰也不願遠離家鄉到此邊遠的貧瘠荒蠻之地,兵將常有逃跑。

 

劉邦十分惱恨項羽,但他是個極有心術的人,聽從謀士計策,養精蓄銳,乘霸王發兵攻打齊國的機會,出兵攻佔關中,奪子霸王的土地,乘勝大舉東進。楚霸王大怒不已,憑着驍勇善的軍事優勢,回兵大敗劉邦,他們之間的戰爭打了整整五年。連續征戰,士兵們疲勞厭鬥,糧草不濟,老百姓也無心耕耘,難過日子。項、劉二人終於被迫休戰講和,雙方劃定以咸陽的鴻溝爲界限,東屬楚地,西屬漢地,各守疆界,彼此不再侵犯。項羽劉邦交換了文書,劉又要求項羽放回在戰爭中被楚軍俘虜的父親和妻子呂氏。項羽爲人慷慨,立即放了這兩個重要的人質,劉邦感激不盡。

 

霸王別姬的故事

 

霸王別姬的故事

第二年,劉邦突然背信棄義,利用項羽撤兵的機會,全力追擊殲滅楚軍。楚霸王勃然大怒,痛罵劉邦這個背信棄義的小人,迅速集結三十萬人馬,回擊劉邦的漢軍。他憑着手中一支丈八長槍和無比的勇猛,所向無敵,直殺得漢軍漢將抱頭鼠竄,迅速敗退領地成皋,關上城門,叫戰不出。

 

劉邦是個善於用智謀的人,手下又有一批足智多謀的軍師和將軍,他們決心聯合齊王韓信、魏相國彭越等各路實力強大的諸侯一起合圍項羽。劉邦還許下諾言:只要打敗項羽,他將把臨淄和大梁的土地劃歸韓信和彭越。各路諸侯得到許諾,更加擁戴劉邦,幾支人馬匯合一處,兵多糧足,聲勢浩大,一場圍剿西楚霸王的戰爭就要開始。

 

劉邦首先拜帥的是足智多謀、能征慣戰的韓信。他們第一個軍事行動,就是用謀士張良的計策,乘楚軍圍攻固陵之時,悄悄派出五千精兵繞到楚軍屯糧草的營地,放火燒燬楚軍的糧庫,埋下霸王項羽日後作戰無有糧草供應的禍根。

 

項羽神勇無雙,手下部將個個驍勇善戰。如何設計將項羽調出自己的營帳陣地,誤人一個有進無退的絕路,合圍起來,全部殲滅呢?元帥韓信親自帶領謀士四處察看地形。終於選中在安徽九里山中,調兵遣將設下十面埋伏,同時又派出能言善辯的謀士李左車詐降,取得項羽的信任,引誘他進入十面埋伏的圈套。

 

霸王項羽擁有幾十萬人馬,但兵力遠不能與合圍的劉邦大軍相比,他決心深溝高壘,守住城池,不與劉邦的龐大軍隊正面作戰硬拼死殺。何況江東是項羽起兵的地方,人心歸向霸王,只要耐心堅守陣地決不貿然出擊,一兩個月後,漢軍糧草接濟不上,必會不戰自退。然而項羽最大的遺憾是身邊沒有聰明能幹的謀土。

 

這天,項羽的伯父項伯面帶興奮匆匆報告,說是漢軍中有個投降的謀士李左車求見大王,願爲大王效力。項羽正愁沒有人爲自己出謀劃策,白天而降一個李左車,真是驚喜交加。何況這個李左車的遭遇人所共知:他曾在趙王駕前輔佐國事,不得重用;他投奔韓信,韓信受封齊王后,驕傲自信,凡有策劃皆由自己決斷,對帳下謀臣言不聽,計不從,逃離者十有八九,自然李左車也難逃這種境遇。項羽對李左車很是看重,立即派人將他引進帳中盤問、考察,李左車恭謙謹慎,一副十分真誠的模樣:“大王,我一身無依,四海爲家,願投麾下,如能得到大王信任,就是叫我以命相抵,我也願意。”項羽對他言談舉止十分滿意,然而目前兩軍正在交戰,詐降的奸細太多,不可不防啊!項伯一旁直言相探:“兩國交兵,不得不防詐降之人。”

 

“我不過是個謀士,又不能帶兵上-陣作戰,就是有什麼計策,也只不過是說出來,由大家商議,聽不聽最後還在大王。至於您這邊力量的虛實佈置,韓信早有探報,根本不需要我冒殺頭的危險詐降探聽。大王倘若見疑,是臣兩眼不明,誤投其主,實爲最大的愚蠢,莫若死在大王面前,以明心跡。”

 

說罷,李左車便往身邊柱上撞去,被衆人救下。李左車是個學識淵博的智者,霸王又見他赤膽忠心,自然也是想從他嘴裏探聽劉邦大營的虛實,就把他留在身邊任用。

 

項羽大軍堅守陣地,不予出擊,整座大營靜悄悄的,以逸待勞。這日探子忽然飛馬來報,說韓信大軍兵屯垓下,貼出榜文辱罵大王,細作抄來,獻與大王細看。榜文寫道,人心皆背楚,天意屬炎劉,劍光生烈焰,要斬項王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