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后来的我们》正式在影院上映。

对于很多喜欢刘若英的人来说,这一刻不知道等得多么望眼欲穿。

《后来的我们》:对不起田壮壮,对不起观众,对不起后来这首歌

为了宣传自己的新电影,刘若英一边在微博煽情回忆与王宝强的姐弟情,与周迅的闺蜜情。

一边走入各大高校,和一群还不知道爱情苦痛为何物的年轻人,催泪合唱《后来》。

《后来的我们》:对不起田壮壮,对不起观众,对不起后来这首歌

电影上映的第二天,《后来的我们》就传出了退票风波。

《后来的我们》:对不起田壮壮,对不起观众,对不起后来这首歌

《后来的我们》:对不起田壮壮,对不起观众,对不起后来这首歌

但这并没有影响人们的观影热情,包括我。

整个电影看完,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

女主角作,女主角作完,男主角作;

男主角作,男主角作完,一起作;

作着,作着,这段爱情就作没了。

《后来的我们》:对不起田壮壮,对不起观众,对不起后来这首歌

也难怪知名电影博主给出了这样犀利的评论:

《后来的我们》:对不起田壮壮,对不起观众,对不起后来这首歌

对此,我是深表认同。

不过,这部电影也并非一无是处。

在电影的结尾处,有一个片段令我印象深刻:

那就是女主读着男主爸爸写给她的最后一封信。

里面质朴的语言,深沉的父爱,一下子戳中我的泪点。

这才是绝大多数人的亲情好么?

《后来的我们》:对不起田壮壮,对不起观众,对不起后来这首歌

为了能在北京安身立命,女主到处傍北京户口的男人;

一会玩失踪,一会儿突然出现,一会又莫名其妙的和男主吵架;

大过年的晚上,女主和已婚男主同处一室,说着一些暧昧不清的情话;

中途还给男主幼小的女儿,安排一个电话查岗的角色,来暗示男主和原配之间的感情不幸福;

我敢说,这绝对不是我们大多数人的青春,这也不是恋人分手之后应该有的姿态。

《后来的我们》:对不起田壮壮,对不起观众,对不起后来这首歌

不知道这5位编剧,在当时确定剧本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呢?

《后来的我们》:对不起田壮壮,对不起观众,对不起后来这首歌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监制张一白。

当时红极一时的网剧《匆匆那年》,在被张一白翻拍成电影之后,得到了原著迷们这样的评价:

《后来的我们》:对不起田壮壮,对不起观众,对不起后来这首歌

记得看过一期刘若英在电影宣传期的采访,她说自己在拍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最大的权利就是决定全剧组人员什么时候吃饭。

这是一句玩笑话,但也多多少少也反应出点什么。

所以这部青春回忆片,在张一白的指导之下,变成一部三观惨不忍睹的"恐怖片"也正常。

这部电影唯一让我觉得可惜的,是饰演男主爸爸的演员,叫田壮壮。

《后来的我们》:对不起田壮壮,对不起观众,对不起后来这首歌

《后来的我们》:对不起田壮壮,对不起观众,对不起后来这首歌

《后来的我们》:对不起田壮壮,对不起观众,对不起后来这首歌

他在影片中,将一位寡言少语,默默付出的老父亲形象,刻画得如此真实和生动。

表面平静,其实蕴藏着力量。田壮壮的演技,亦如此。

同时,他也是一位导演

作为中国第五代最有才华的导演之一,田壮壮得过的国内外奖项数不胜数。

有媒体曾这样评价他:

"田壮壮是第五代导演中的一个异数。在很多人相继沦落为金钱的奴隶和主流的附庸的时候,田壮壮还没有沦陷,还坚守着自己的艺术理想。他显得有些孤独,而孤独中又有些苍凉悲壮。"

《后来的我们》:对不起田壮壮,对不起观众,对不起后来这首歌

现在为了追逐主流电影市场,各种卖弄情怀的电影层出不穷,而真正算得上优质的基本上寥寥无几。

《后来的我们》,对不起田壮壮,对不起观众,对不起后来这首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