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論道:頭暈並不一定是“肝火肝陽” 還有這個原因……

頭暈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症狀,很多人都有過頭暈的經歷。頭暈有些是短期的,有些是長期的,有些有明顯的季節性,有些有明顯的誘因。

常見引起頭暈的原因有肝陽上亢、肝風內動、氣虛血虛等等。

而有一類頭暈,也很常見,但並不是肝風、肝陽、氣血不足引起,而是“寒溼”、“水飲”引起的,這一類頭暈常常被人們所忽略,用清肝、補氣血的方法來治療,往往越治越差,取不到良好的效果。

中醫論道:頭暈並不一定是“肝火肝陽” 還有這個原因……

人體頭部是陽氣的集散地。

首先,頭暈的部位在頭,頭部屬於人體位置最高的部位,是人體陽氣最旺的地方。中醫說“足三陽從足走頭,手三陽從頭走手”,就是說人體“陽氣”首先是發源於人體下部,然後通過經脈向頭部“運動”,到達頭部後再向下、向外運動。人體十二經脈的“陽經”都會在頭部聚集,人體的陽氣都在頭上彙集,頭部就是人體陽氣的集散地。

所以大冬天全身裹得厚厚的都會怕冷,而頭部卻最不容易怕冷,很多人不戴帽子都可以過冬。

頭暈都是頭部陽氣在作怪。

無論什麼原因引起頭部陽氣失常了,都會引起頭暈。

比如肝陽肝火上亢,頭部聚集了過多陽氣,甚至化火,就會頭暈。

血虛陰虛的,會出現虛火偏旺,虛火是往上走的,到了頭部就算是終點站,如果沒有血和陰液的平衡,頭部也會聚集了太多陽氣,就會頭暈。

如果是氣虛的,輸送到頭部的陽氣不足了,也會頭暈,但這種頭暈的程度遠遠沒有前面幾種嚴重。

感冒或受風寒後,頭部陽氣運行不通暢了,出現了頭部陽氣的阻塞,不但會引起頭暈,也會引起頭痛。

寒溼水飲也會擾亂了頭部陽氣。

從人體下部上升到頭部這個“集散地”的陽氣,一定要向外向下運動,纔會保持頭部陽氣的“收支平衡”,不會陽氣太多、不會太少。而寒溼水飲阻塞了人體陽氣的正常運動,那麼也會影響到頭部陽氣,從而出現頭暈。

寒溼水飲是怎麼影響到頭部陽氣的?

相對於肝陽肝火等“陽邪”,寒溼水飲屬於“陰邪”,它的發病部位往往在人體的中下部,比如胃、大小腸、腎、膀胱等部位,當這些部位被這些邪氣佔據後,人體上部的陽氣就不能正常的上下運動了,陽氣正常的運行通道就被下部這些邪氣阻塞住了。

而頭部這個陽氣的“集散地”不能將陽氣向下輸送,頭部就會聚集了過多陽氣,就會出現頭暈了。

如果氣虛陽虛的人,陽氣本來由下向上聚集的能力就低,再加上寒溼水飲的“攔路搶劫”,那麼輸送到頭部的陽氣就會不足,也會出現頭暈了。

治療這種頭暈,不是用“祛風”、“清熱”等方法,而是要想辦法把體內的寒溼和水飲邪氣祛除,恢復陽氣正常的升降運動,那麼頭暈也就消失了。

寒溼水飲的人有哪些特點?

寒溼重的人,往往體質比較虛弱肥胖,皮膚比較白松弛,胃怕冷,容易胃痛、腹痛,大便容易爛,甚至腹瀉,有些人容易出現腿部水腫,容易腿部怕冷、抽筋。舌頭比較淡,齒痕明顯,舌苔白而厚。

水飲重的人,容易稀痰多、容易胃脹腹脹、大便容易稀爛,甚至水泄、肚子裏總是咕嚕咕嚕響、也容易腿部水腫,甚至面部、手部水腫,有些會出現小便不通暢,舌頭淡白,不會發紅,舌頭水淋淋的,好像很多水。

出現這些情況的人,就是寒溼和水飲比較嚴重的體質了。

而這種體質的人,有些也會經常容易上火,如喉嚨容易幹、容易痛,口乾口苦,心悸心慌等等,出現“上火”的表現,也是因爲寒溼水飲阻塞了陽氣運行通道,導致陽氣過多的堵塞在了人體上部;嚴重的寒溼水飲還會逼迫心火、肝火向上面運動,從而出現更爲嚴重的“上火”表現。

所以中醫講究“治病求本”,而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簡單思考問題,簡單處理問題是不可取的,一定要找到引起問題的原因,“對因治療”,纔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