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使用Knuckles體驗了殭屍射擊遊戲《亞利桑那陽光》和V社推出的Demo 《Moondust》,兩者都能通過Index控制器很好地運行,不過短暫的《Aperture Hand Lab》的體驗是最好的,因爲它展現了Valve的觸控功能。VALVE INDEX控制器。

國外媒體PC Games拿到了V社本月初剛剛開啓預定的VR設備Valve Index。無論是外觀、舒適度或是音效,它看起來似乎都是最好的消費級VR設備,與上一代VR頭顯和控制器相比有很多改進。但Valve Index真的能夠代表下一代虛擬現實設備嗎?顯然PC Games不這樣想。

這是Index套件的早期版本,Valve承諾在目前版本和最終版本之間進行大量更新,因此這不是最終的測評或評價。PC Games體驗了新的頭顯和控制器,並表示從很多方面來說,這都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設備。

在深入瞭解設備的各項參數之前,先來看一看整個包裝中都有些什麼。

Valve Index套件包含三部分內容,首先是體積佔比最大的Index頭顯本身。然後是智能的全新Index控制器,最後是位置追蹤器。這三部分產品都有單獨售賣,完整的Index套件售價999美元,比初代Vive發售時的價格要高。

VALVE INDEX頭顯

Index頭顯的整體分辨率高於初代Vive,與Vive Pro的雙眼1440 x 1600分辨率可以一較高下。但清晰度不僅關乎於分辨率本身,Valve採用的LCD屏幕呈現的圖像整體保真度更爲出色,與OLED屏幕相比,LCD屏幕意味着更多子像素,官方表示Valve Index比Vive使用的AMOLED屏幕多50%的子像素,這會有效優化Index的清晰度和渲染負載,這也有助於減少紗窗效應。

值得一提的是,兩塊顯示屏提供不同的刷新率供選擇,有80、90和120Hz可選,還有實驗性模式144Hz。

光學系統對於最終的成像效果也起着重要作用。新的光學系統帶來更大的視野,比Vive高20°,達到130°左右。鏡片的設計使Valve擁有所謂的“高几何穩定性” - 基本上這意味着圖像在鏡頭邊緣不會發生嚴重畸變,所以你更能夠靠眼球環顧一個場景,而不必轉動頭部。

Valve的工作人員將視覺效果放在首位,這一切是值得的。圖像看起來更清晰了,也不會帶來明顯的眩暈感,這使得用戶在VR中可以停留更多的時間。將屏幕架在鼻尖上不再帶來視覺上的疲憊,用戶不必在五分鐘的VR體驗之後就將頭顯摘下來閉目養神一番。

更高的刷新率也有助於提升視覺效果,120Hz模式比我們習慣的標準90Hz更加流暢。這裏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使用RTX 2080顯卡運行120Hz模式,Steam VR也必須進行一些運動平滑處理,可能會使畫面變得有些模糊。

更高的分辨率和改進的光學系統不是革命性的革新,它並不會呈現一個完全逼真的世界,但與之前的設備相比確實有很大的不同。

音頻在遊戲體驗中經常被忽視或低估,這不僅僅是在VR中。乍一看你會感覺Valve在這方面也犯了同樣的錯誤,耳機的外形和參數似乎非常普通,但當體驗後你就知道你低估它了。

它們看起來很像Rift已經使用了很長時間的耳機,甚至Vive Pro也是差不多的樣子,但Index頭顯的耳機設計並不是讓它真正貼在用戶的耳朵上。Valve稱之爲近耳揚聲器,它們會離耳朵有一定距離,據說允許聲音“自由流動並與用戶的頭部和耳朵相互作用。”Valve還表示它的設計使音頻讓用戶感覺聲音不是直接進入耳朵,而是來自周圍。

音效令人印象深刻,這聲音幾乎足以欺騙耳朵和大腦。比以往的任何VR音頻要好得多。而且因爲它並沒有壓在耳朵上,符合人體工學,進一步提升了VR體驗的舒適度。

Valve頭顯另一個值得一提的優點是它對戴眼鏡的用戶很友好,Index的內部有足夠的空間,讓用戶可以舒適地戴着眼鏡體驗頭顯。也許多出來的重量讓它在感覺上沒有那麼平衡,但總體來說,頭顯可以很輕易套在眼鏡外面。

外媒仍將Valve Index視爲VR 1.5的主要原因是因爲它使用了有線連接。所以它不足以被稱爲VR2.0的產品。即使Index使用DisplayPort連接替代了HDMI連接。

筆者使用的是一個緊湊型電腦新型Razer Blade,它擁有Nvidia RTX 2080顯卡,一個mini-DisplayPort連接。一直使用標準的適配器。偶爾會出現HDCP錯誤,但這可能只是一個短暫問題。但是有些令人沮喪的是,當VR迫切需要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時,兼容設備的數量也在縮小。

Oculus Rift S也在做同樣的事情,所以Valve並不是唯一一個注重卓越的顯示器連接技術的設備。不過至少Rift S附帶了迷你DisplayPort適配器。

VALVE INDEX控制器

全新的Index控制器非常令人期待。它們是一對手持控制器,提供完全的運動自由度,以及完全跟蹤。他們可以跟蹤單個手指的移動,甚至是關節。因此控制器有一個代號——Knuckles(指關節)。這應該是大多數人使用的第一個基於手指跟蹤的控制器。

控制器的智能不光體現在每個控制器內置的87個不同的傳感器,還體現在它們被設計成用於開放式和抓握式。握把上的帶子可以拉緊,這樣當你放鬆手指時控制器也會保持不動。這意味着用戶不必花費額外的精力在控制器上,可以更自由地與虛擬世界互動。

因爲傳感器能夠跟蹤手指,所以相互作用和投擲物體具有更高的真實度。拾取東西不一定只是按下一個觸發按鈕,還可以簡單地握起手掌。從筆者的體驗經歷來說,它還不是革命性的,它仍然沒有區分具體哪個手指在拾取東西,但這確實是朝着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

87個控制器傳感器不只爲了運動跟蹤,它們也可以測量壓力。Valve表示這會“帶來新的相互作用,如擠壓。”控制器可以測量用戶擠壓控制器的力度,從而實現更復雜的操控方式。 用戶可以把東西抬到空中,或用拳頭壓碎。

當然,這取決於開發人員如何利用該技術,升級後的交互可以提升體驗的沉浸感,許多開發人員正在努力爲他們現有的VR遊戲添加Valve支持。

筆者使用Knuckles體驗了殭屍射擊遊戲《亞利桑那陽光》和V社推出的Demo 《Moondust》,兩者都能通過Index控制器很好地運行,不過短暫的《Aperture Hand Lab》的體驗是最好的,因爲它展現了Valve的觸控功能。

基站 2.0

最後,來看新的基站。Index可以與早前的Vive基站一起使用,但2.0版本的設備可以提供比上一代基站大400%的遊戲區域。

它們也更精準,以便能夠完全實現控制器的動作追蹤。爲此,每個基站都有固定的激光器,每秒掃描房間100次,並以亞毫米精度捕獲每個手勢。

它們確實非常精確。筆者在辦公室設置好了設備,在VR中做出各種動作,跟蹤效果都很好。然而,在家中體驗的時候遇到了一些問題,有時控制器或頭顯的跟蹤會跳過一秒鐘。這不僅僅影響沉浸感,還會帶來眩暈。

不過,這只是PC Games對於測試版Valve Index套件的測試體驗, Valve選擇在正式發佈之前至少一個月向媒體提供這樣的早期預覽。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這些問題都將在之後得到改善。

然而,那些暫時不會得到解決的問題纔是Index不能成爲新一代VR頭顯的原因。它需要是無線的,它需要有內向外跟蹤,以及視覺效果上的改進。雖然在當前的定價和技術限制範圍內這些要求顯得有些過分了,但這是虛擬現實製造商的最終目標。

並且1000美元的價格實在沒有什麼競爭力,當競爭對手以不到一半的價格提供VR體驗時,需要多麼出衆的參數和體驗才能讓粉絲們掏腰包呢?

但我們可以看到,生態系統和軟件正在不斷改進。Valve Index也確實實現了一定程度的革新。

Oculus Quest預示了一種VR與AR結合的新方式

虛擬現實解決醫療領域難題——心臟病知識教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