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中,只有两部被鲁迅称为“伟大”,而且它们的作者也有着相似的身世经历。这两位作者又不约而同地用白话小说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把自己大半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写了出来,最后两人都死于穷困潦倒。一、《红楼梦》

曹雪芹《红楼梦》

这第一部作品就是《红楼梦》。他的作者曹雪芹为我们所熟知,“生于繁华,终于沦落”,可谓是对他一生最好的诠释。

雪芹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人,明末入满洲籍,后来他的祖父随清军入关,得到宠幸,成为显赫一时的世家。

他的曾祖曹玺是顺治的亲信,曹玺的妻子是康熙的乳母,祖父曹寅少年时作过康熙的“伴读”,一家人都与皇帝关系匪浅,待遇自然也不会差。

康熙继位后就派曹玺为江宁织造,负责为宫廷置办各种御用物品,也是朝廷的耳目,曹玺之后的三四代人都担任过这一要职,康熙六次南巡,四次都是由曹寅接待,足见当时康熙对曹家的宠幸,曹家当时也是望族。

曹雪芹生于这样的家庭,也是荣华至极。然而,因为皇帝的宠幸家族兴盛,一旦宠幸失去,家族也就衰落了。雍正帝即位后,曹家开始失势,最终落得个革职抄家的下场。

家道中落后的曹雪芹生活穷困潦倒,晚年移居北京西郊后生活更加穷苦,在这里他专心致志地写作《红楼梦》,乾隆二十七年因为幼子夭折而过度悲伤,卧床不起,这年除夕,终因贫困交加离开人世,只留下了半部《红楼》。二、《儒林外史》

吴敬梓《儒林外史》

被鲁迅称为伟大的第二本书就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与曹雪芹一样,吴敬梓早年家中也是十分殷实,但是吴敬梓家走的是与曹雪芹家完全不同的路。曹雪芹家中靠的是皇帝的宠幸而家世显赫,而吴敬梓出生于科举世家,走的是科考入仕的道路。

曾祖父是顺治十五年探花,祖父是康熙十五年进士,到父辈吴起霖逐步中落,吴起霖,拔贡,曾为赣榆县教谕,是个清贫的学官。

康熙六十一年,中规中矩的父亲吴起霖被罢官,吴敬梓也随父亲回到家乡全椒,第二年,父亲抑郁而死。

还与曹雪芹不同的是,本来父亲死后留给吴敬梓一大笔财产,他本可以安然度过后半生,但因为他父亲一死,族人欺负他两代单传,近族的亲戚勾结豪奴来侵略夺他的遗产。争抢财产令他感到十分厌恶,他极力想离开这个家,这也让他看透了人性的丑恶,对他后来人生的走向影响极大。

几经挣扎,终于移家南京,远离这些人之后,吴敬梓感到十分欣喜,还特意写了一篇《移家赋》来庆祝这次搬家。另一方面他也更加放荡不羁,吴敬梓乐于助人,把大量家产都拿去帮助别人,剩下的也很快就被他挥霍光了,没多久,他的遗产就全部被消耗完。

后来他也想科考入仕,但始终没能考上,也许是认清了科举制度,最后他干脆不考了。没了经济来源的他又靠卖文为生,经常典当度日,甚至挨饿。

由富贵到贫穷,他看尽了世态炎凉,在穷困潦倒中完成了《儒林外史》,乾隆十九年农历十月二十八日在扬州与朋友欢聚之后,黯然离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