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網新聞 2019-01-17 15:25

《祖國》記者 楊晨

編者按:2018年的最後幾天時間,網民們的熱情再一次被崔永元點燃。針對崔永元在微博上稱最高人民法院案卷丟失一事,中國最高審判機關——最高法的回應居然發生了“反轉再反轉”的劇情,這真是讓關心中國司法建設的人們大跌眼鏡。黨媒微博以及一些社會和法律事務評論家都就此事發表自己的感想,他們闡述的觀點耐人尋味。

崔永元揭“卷宗丟失”事件有哪些畫外音

崔永元

12月29日晚間,針對崔永元在微博上稱最高人民法院案卷丟失一事,最高法機關紀委作出回應:已啓動調查程序。

針對網上反映最高人民法院二審審理的陝西榆林凱奇萊能源投資有限公司訴西安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院合作勘查合同糾紛案卷宗丟失等問題,1月8日,由中央政法委牽頭,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參加,成立聯合調查組依法依紀開展調查,相關事實查清後將向社會公佈。調查組同時公佈了聯繫電話。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召開會議,表示堅決擁護中央政法委牽頭的聯合調查組調查“千億礦權案”卷宗丟失等問題,將全力配合聯合調查組工作。最高檢回應最高法“卷宗丟失”:相信會調查清楚。

這一官方消息發佈後,立即吸引了絕大多數網民和媒體的眼球,中央最高政法領導機構牽頭紀檢、監察、檢察和執法最高機關,以如此高的層級配置聯合調查此案,足以證明黨和國家對案件的重視程度,對可能存在的法院系統的腐敗問題,對案件本身的是非曲直,一定會下足功夫調查清楚,也給了網民乃至全社會對於看到事件真相大白、整治司法腐敗增添了巨大的信心。

黨媒發聲

人民日報官方微博12月30日評論,在你來我往的互動中,真相的面孔正從模糊走向清晰。有句話說得好,正義不僅要實現,還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只要拿出誠意,用事實說話,不僅可抵達真相,更能提高“能見度”,實現讓人信服的公平正義。(2018年12月30日澎湃新聞)最高法第二次回應崔永元關於“千億礦權案”卷宗丟失的質疑後,就有媒體點贊,人民日報官微這則“人民微評:在互動中抵達真相”的評論,更是不脛而走。

案情蹊蹺

2018年12月26日,崔永元爆料陝北千億礦權案卷宗在最高法院丟失。第二天,新京報採訪最高法院,其表示“陝北千億礦權案”卷宗丟失的說法,“均沒有任何事實和證據證明,屬於謠言。”

12月29日晚間,最高法通報稱,12月29日13時32分,微博賬號“崔永元”發博文並附四張圖片。經覈實,其中兩張圖片所載內容與目前保存在最高人民法院檔案處的(2011)民一終字第81號案件副卷的有關內容相同(其他兩張爲媒體報道截圖)。通報稱,“我們已經啓動調查程序,歡迎崔永元教授等知情人向我們提供情況。如發現我院工作人員違反審判紀律問題,將依紀依法嚴肅處理。”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全面依法治國絕不允許有“法外之地”與“法外之人”,任何人單位和人員都不能“打折扣”“降要求”,否則就是打法治的臉,動搖人民對法治的信仰。同時,媒體要直面問題,敢於較真,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否則,就是對國家和人民的不負責任。

12月29日晚間,針對崔永元在微博上稱最高人民法院案卷丟失一事,最高法機關紀委作出回應:已啓動調查程序。回應如下:情況通報。2018年12月29日13時32分,微博賬號“崔永元”發博文並附四張圖片。經覈實,其中兩張圖片所載內容與目前保存在最高人民法院檔案處的(2011)民一終字第81號案件副卷的有關內容相同(其他兩張爲媒體報道截圖)。我們已經啓動調查程序,歡迎崔永元教授等知情人向我們提供情況。如發現我院工作人員違反審判紀律問題,將依紀依法嚴肅處理。(12月29日新京報)

崔永元揭“卷宗丟失”事件有哪些畫外音

社會評論家李蓬國

著名社會問題評論家李蓬國談到,12月26日,崔永元爆料陝北千億礦權案卷宗在最高法院丟失。第二天,新京報採訪最高法院,其表示“陝北千億礦權案”二審全部卷宗完整保存在最高法院檔案處,相關報道和言論所稱該案二審卷宗一次性丟失和卷宗被盜兩年無下落,均沒有任何事實和證據證明,屬於謠言。可在兩天後,最高法院又通報稱卷宗確實丟失。這說明崔永元爆料屬實。

最高法院相關人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言之鑿鑿地聲稱卷宗完整地保管在檔案處,實際上卻根本不在,這是公然撒謊,捏造事實,性質十分惡劣。此人有可能跟卷宗丟失有莫大關聯,爲何不直接從他開始調查,還要坐等“崔永元教授提供情況”?

此事十分蹊蹺,存在諸多疑點。崔永元表示,關於最高人民法院案卷一事,提供大家一個思考線路:案件究竟丟失沒丟失?是丟了還是被盜走?是外人盜走了?還是自己人乾的?如果是外人道的爲什麼不報案?如果是自己人乾的用意何在?有人指使嗎?什麼目的?卷宗丟了爲何領導不着急?爲什麼馬上發闢謠聲明?爲什麼闢謠聲明第二天也丟了?關於這些“未解之問”,最高法院應該一一回答,還原事實真相,維護法律尊嚴。還有,既然崔永元沒有造謠,就應該對他道歉,並追究造謠者的責任。

事前,崔永元也戲稱,最高院是老鼠都進不去的地方,人能進去把卷拿走?據他說,案卷丟失當天,監控錄像還壞了,這一系列蹊蹺狀況令本案更加撲朔迷離。

羣衆期待

目前正處於該案調查的關鍵階段,崔永元與案件的當事人,也必然成爲調查的對象,他們是否會向調查機關呈現更多的證據和有用資料,對他們此前的曝光、伸冤予以支撐,這是廣大網民特別關心的。人們希望看到一個有理有據的案件得到公正的裁決。

以往不管是針對轉基因危害還是范冰冰等明星逃稅大案,崔永元的直言不斷,讓“喫瓜羣衆”不時有驚喜,崔永元的微博更新,也吸引了無數媒體的眼球。都在眼巴巴地看着那裏能有新的爆料,將網絡傳播空間在此點燃。當然,網民們和媒體也更加期待,參與此案調查的各部門能夠及時公佈相關調查結果。

專家評析

案件卷宗一旦丟失,盜竊者以及有關的責任人需要承擔什麼樣的責任?日前記者從刑訴法專家洪道德處瞭解到,案件的卷宗分爲主卷和副卷兩類,主卷主要包括各個階段的裁判文書,在案件一審二審後公開。如果在二審後,法院再審過程中丟失主卷,那麼依據具體情況,責任人或將按照失職或者違紀被追究責任。

而案件的副卷一般記錄的是案件審理過程中合議庭研討、審委會批覆等內容,屬於法院內部交流材料文件,類似於機密文件,是不會向社會公開的文件,一旦丟失,責任人或將被按照瀆職罪追究刑事責任。按照具體情況,涉及的具體罪名包括泄露國家機密罪、翫忽職守罪等。

崔永元揭“卷宗丟失”事件有哪些畫外音

洪道德教授

洪道德表示,卷宗丟失情況被查實後,涉及的案件應該啓動再審程序。“因爲卷宗被盜將與二審的結果或者落實相關,卷宗丟失可以影響到案件終審判決後的一系列走向以及執行問題。從公正角度出發,案件應該依法啓動再審。”

法律新聞評論員塗新紅對記者談到,案卷應該是不存在丟失!首先是現在的保存方法和人員都知道案卷的重要性,誰丟的誰負責查找,二是庭審是有視頻監控的。三是這麼大的事情,爲什麼只有崔氏報道後纔有最高法的重視。人治大於法治,很明顯就和黨與國家領導人提出的法制中國明顯格格不入,作爲國家最高終審權力機關,明顯有對於法律的重視不夠。

反之觀崔氏報道案卷的丟失,應該有依有據的,說明崔氏是不存在忽悠和造假的事件,關鍵點在於崔氏造假最高法早就告崔氏誹謗了!

但是始終相信,國家調查組會給全民大衆一個公正的調查結果,最高法也會追查到底,以示國法國紀!

塗評論員有較深厚的法律研究和實務工作背景,對於司法機關卷宗保存的情況是知悉的,各級法院對於卷宗的存放都是十分重視。要知道,卷宗是審理案件最爲重要的依據和證據,是所有審判工作的核心要件,各級法院都會闢出最安全的地方來存放案卷。現在法院系統的各種技術手段和管理措施十分嚴密,想要盜取卷宗堪比登天。卷宗從最高法丟失的可能性幾乎爲零。

崔永元揭“卷宗丟失”事件有哪些畫外音

法律新聞評論員塗新紅

曾經有12年法官職業經歷的律師常亮表示,在他從業過程中,案卷丟失事件雖然極少,但也曾有發生,爲了防止卷宗丟失,下級法院的案件被上級法院審理或者跨級提審時,承辦法官應該主動要求上級法院出具交接證明或者接收憑條,以防卷宗發生丟失。一旦出現此類事件,法官被認定需承擔責任,就會對職業生涯造成嚴重影響。

案卷丟失的影響則更爲巨大。常亮分析說,由於案件卷宗記錄着案件從一審開始的全過程,一旦有丟失,可能無法回溯案件的整個裁判過程,當事人也很難主張去向哪一級法院進行維權。因此,引入互聯網信息技術手段,提高訴訟的效率和透明度(包括案卷的同步電子化),應該會對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有幫助。

法律專業人士認爲,要查清卷宗是否丟失,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就是曬曬現在的卷宗,是否原來的卷宗?如果是原來的卷宗,則未丟失,只是變動位置。如果是後補的,則可以司法鑑定筆跡、日期。事實上,法院卷宗分正卷與副卷。正卷是訴訟程序文件、起訴狀、答辯狀、庭審筆錄、代理詞等,都有簽名,簽名與時間是不能更改的。副卷是審理報告、合議庭評議筆錄、領導簽發等,是內部流程,更是不能更改的。所以,卷宗如果丟失,是後補不起的,最多是一些打印內容的還原,其他不能恢復原狀。

另外,假如崔永元曝光不實,虛假指控最高法院丟失卷宗,恐怕最高法院早去報警崔氏造謠,涉嫌尋釁滋事,追究其法律責任了。但實際上呢,只是刪帖而已,爆料的媒體被刪帖。

難點在哪

由於法院系統的特殊性,掌握終審大權,較爲敏感。但隨着中國反腐力度的不斷加大,反腐敗逐漸涉足深水區,此次最高法院“案卷丟失”一案一旦被查清屬實,可能又將在法院系統牽出諸多大小“老虎”。司法的腐敗對於社會公信力的傷害是可想而知的,社會各界對此反應亦十分強烈,中國復興、中國夢的實現,不允許帶着腐敗的司法毒瘤同行。此次崔永元揭最高法“案卷丟失”一案,各界都有很強烈的期待。

據知情人士語,常年來,由一部分律師和法律工作者,與各級法院中部分貪贓枉法的法官內外勾結,形成司法領域腐敗的土壤,滋生出形形色色的冤假錯案。由於司法領域權錢交易問題嚴重,使得這些年法律的嚴肅性公正性降低,許多百姓和企業一提起打官司就頭疼。甚至有人乾脆就說,打官司就是打錢打權,誰有錢有權誰就有“理”,就能贏官司。還有的說法更有意思,有理的打贏了官司,也未必能夠達到目的,贏了官司贏不下標的事情太多了,比如執行難、執行不作爲等問題。還有的人甚至抱怨,大檐帽(法官)兩頭翹,一頭喫原告一頭喫被告,結果,原告被告不管誰有理誰沒理,不管誰有錢誰沒錢,全被打官司整得精疲力盡,口袋裏的錢被打官司掏空。

根除腐敗

如此現象不在少數,這些法官法院當中存在的腐敗問題,讓百信心寒,讓國徽蒙塵。黨和國家和所有具有正義感的人士,無不對此痛心痛恨。這樣的現狀不能再持續下去了,審判系統乃至整個司法體系,要風清氣正,才能讓黨和國家還有人民真正滿意。新時代的反腐敗工作,一個行業一個領域一個單位都不能掉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