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網紅”農民十五年堅持垃圾分類

6月20日,王祥有展示自己的垃圾分類處理器,裝滿了廢舊的紙張。 蘇路程 攝

中新網贛州6月22日電 (記者 蘇路程)從2003年開始,江西省贛州市崇義縣義安村農民王祥有在全村率先進行垃圾分類。因連續十五年堅持實施垃圾分類處理,王祥有成爲當地“網紅”。

走進王祥有家,房間佈置簡潔素雅,客廳、廚房窗明几淨,院子裏擺放着分別裝有塑料瓶子、舊報紙雜誌、塑料袋的垃圾分類處理器。

“垃圾分類既可以變廢爲寶,減少垃圾量,又能讓生活更加美麗”。王祥有將從快遞箱裏卸下來的鉚釘放到垃圾分類處理器,早在18年前他就開始意識到垃圾圍村的問題。

“那時候,我們村到處都是垃圾,特別是河裏成堆的垃圾,死雞死鴨死老鼠隨處可見,又髒又臭。”爲改變這種面貌,2000年,王祥有開始在家裏建沼氣池,將牲畜排泄物變成有機肥,澆灌自家栽種的臍橙。

贛州“網紅”農民十五年堅持垃圾分類

6月20日,王祥有將鉚釘放到垃圾分類處理中。 蘇路程 攝

2003年,王祥有又和家裏人商量出三條準則,“不亂扔垃圾、亂倒垃圾;自覺把路邊垃圾丟進垃圾桶;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

“剛開始不瞭解分類知識,我走了彎路。我挖了一個垃圾焚燒池,但後來發現垃圾焚燒也會產生污染。”爲了解垃圾分類知識,王祥有訂閱報紙、雜誌,購買相關書籍。

經過學習和摸索,王祥有找到了垃圾分類的“訣竅”。

“把廚房產生的食物類垃圾以及果皮等投入沼氣池,產生的沼氣用來煮飯,沼氣液可以做化肥;把金屬、紙製品等回收利用,其餘的就送到附近的垃圾中轉站。”通過這種方法,王祥有家減少了80%的垃圾。

“垃圾分類雖然折騰,但是在這個過程,我的生活發生了欣喜的變化。看着家裏越來越乾淨,我越來越開心。”除了對垃圾分類,王祥有還儘量減少垃圾量。

他重複使用廢舊的塑料瓶,不用一次性紙杯改用玻璃杯,紙張反覆使用,不用幹電池改用充電電池,設計簡易書架,把木頭等建築垃圾拿回家當柴火。

夫唱婦隨。王祥有的妻子鄧小紅隨身攜帶環保袋,用竹籃子買菜,將舊衣物送給他人使用,洗臉洗菜等廢水淨化後重新利用。

“我家現在基本沒啥垃圾,別人說我是‘零垃圾生活’”。雖然不懂“零垃圾生活”的概念,但愛乾淨的王祥有卻非常認可低碳環保的生活態度。

2015年,王祥有夫婦倆起草了一份倡議書,倡導村民進行垃圾分類處理,併到學校、村民家給學生、村民進行指導、培訓。“通過種種方式,讓村民在潛移默化中受影響。”

令王祥有欣喜的是,江西贛州當下正在搞“新婦女運動”,旨在破除各種陳規陋習和不良風氣,在贛南大地形成“清潔家園、夫妻和睦、孝敬老人、厚養薄葬、婚事儉辦、科學教子、勤勞致富、勤儉持家、團結鄰里、熱心公益”的良好風尚,發揮婦女在鄉風文明建設中的作用。

王祥有認爲,“只要婦女開始行動並幫助家人改變一些陋習,諸如進行垃圾分類,那麼就可能會改變一個家庭的運勢。”

“只有把小家的環境衛生搞好,才能讓生活更美好。只有大家一起實施垃圾分類,村莊纔會越來越乾淨。”王祥有稱,在衆人的努力下,村莊環境煥然一新。

編輯:郭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