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的說法都不靠譜。

文|蘇兩妻

中國股市「紅漲綠跌」的顯示規則,與美股的「綠漲紅跌」截然相反。這種針鋒相對的反差,不時在中外媒體上造成尷尬和混亂。

爲什麼歐美股市都是綠漲紅跌,而中國相反|大象公會

· 美股「飄紅」時的納斯達克顯示牆

爲什麼歐美股市都是綠漲紅跌,而中國相反|大象公會

· 《華爾街日報》對2015年中國股災的報道被指配圖錯誤

中文網絡上,對此不乏似是而非、腦洞大開的解釋:

爲什麼歐美股市都是綠漲紅跌,而中國相反|大象公會

這些說法並不靠譜。以紅綠顏色來展示股票漲跌的做法,無論在中外都是最近二十多年來的新現象,並沒有多麼悠久的傳統,更不可能和愛爾蘭黑幫的時代有什麼關係。

在經濟全球化突飛猛進的年代,金融領域是怎樣出現如此巨大的地區差異的?

單色時代的股市

直到1990年以前,股票市場的行情數據顯示經歷了從手寫大黑板到CRT顯示器和LED數碼管顯示屏的巨大變革,但行情在所有這些設備上幾乎全都是以單色顯示的:

爲什麼歐美股市都是綠漲紅跌,而中國相反|大象公會

· 早期電影裏再現的1929年華爾街股災中的紐交所大黑板

爲什麼歐美股市都是綠漲紅跌,而中國相反|大象公會

· 1867年,西聯公司的愛德華·A·卡拉漢發明通過電報線路傳送標準格式行情數據流的證券報價機,經托馬斯·愛迪生改進後推廣開來,開創了金融數據傳送的電氣化。圖爲1929年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紐交所開盤行情的數據紙帶,上端是每筆交易的證券代碼,下端錯開一點的位置上對應的是成交量和價格。可以看到一開盤就有每筆幾千股乃至幾萬股的拋盤湧出,而當時正常成交量不過每筆幾百股

爲什麼歐美股市都是綠漲紅跌,而中國相反|大象公會

·1923年,創思特公司開發出行情投影儀,它把證券報價機的數據紙帶換成透明膠片帶,由特製的投影儀將膠片帶上打印出來的數據背投到一塊狹長的幕布上,這是史上第一種行情公共顯示設備

爲什麼歐美股市都是綠漲紅跌,而中國相反|大象公會

· 1929年,Teleregister公司推出自動報價板,由位於紐約的中央傳送站通過電報線路控制全國所有終端顯示設備上的數字轉輪。這種顯示裝置只能顯示特定個股的數據。但能顯示比證券報價機的電報行情數據流更豐富的數據項,包括昨日收盤價、今日開盤價、日內最高價/最低價以及最新價

爲什麼歐美股市都是綠漲紅跌,而中國相反|大象公會

· 1963年Ultronic系統公司推出的Lectrascan系統,是第一種全電子化的壁裝式行情顯示設備。它把電報行情數據流用48個一組的B7971數顯輝光管顯示出來,基本做到了與電報信號的接收同步顯示

爲什麼歐美股市都是綠漲紅跌,而中國相反|大象公會

· 1961年,Ultronic系統公司推出基於AT&T數據電話服務的Stockmaster行情查詢系統,首開金融數據服務電腦化與網絡化的先河。這套系統以一臺主機彙總、處理多個交易所的行情數據。經過處理的數據存儲在分設於各節點城市的存儲器上,並持續更新。存儲器連接各自分區內的用戶端桌面單元,響應其查詢請求。圖爲桌面單元

爲什麼歐美股市都是綠漲紅跌,而中國相反|大象公會

· 1964年,兩家航天巨頭馬丁·瑪麗埃塔公司與天合公司合資成立了生產軍用電子設備和計算機的企業——邦克·拉莫公司,它很快兼併了Teleregister公司,開始在金融數據服務領域大展拳腳。該公司爲金融業的計算機系統引入了CRT顯示器,1960年代末交易室因此開始出現標誌性的方腦殼電腦

爲什麼歐美股市都是綠漲紅跌,而中國相反|大象公會

· 牆面設備的發展頗爲多元,圖爲芝加哥商品交易所1971年安裝的翻點式顯示屏

爲什麼歐美股市都是綠漲紅跌,而中國相反|大象公會

· 晚期證券報價機與早期LED數碼管顯示屏的合影。時間約爲1970年代初

在1990年代以前的印刷媒體上,股市行情也同樣缺乏色彩。

從19世紀末開始,折線圖、美國線等二維分析圖表開始在西方出現,但當時它們都沒有以色彩來區分漲跌。基於印刷成本的約束,要在報章雜誌上單獨爲一張圖表搞分色套印,也並不現實。

情況是在1980年代末改變的,隨着新生不久的在線交易方式逐漸取代傳統的人工交易,更適應新時代的技術分析工具「日本蠟燭圖」迅速在美國金融業界普及開來。

由於誤譯,這種工具進入中國後,被普遍稱爲「K線圖」。(推薦閱讀大象公會文章《K線圖,來自東方的技術革命》)

爲什麼歐美股市都是綠漲紅跌,而中國相反|大象公會

· 國內也曾對K線作出過準確的翻譯

日本蠟燭圖進入美國後,很快爲黑白主宰的股票市場帶來了大紅大綠的色彩。

此前,這種圖表雖然在日本誕生之初有過「紅漲黑跌」的設定,但由於印刷技術和成本的限制,紙媒上的蠟燭圖一直是「空心漲、實心跌」的簡化形式。

爲什麼歐美股市都是綠漲紅跌,而中國相反|大象公會

· 紙媒常用的單色K線圖

在美國,K線則迅速從紙媒走進了電子媒介:推廣K線圖的金融分析師史蒂夫·尼森,遊說他使用的行情圖表系統「CQG系統一號」的開發者在軟件中增添這種新型圖表。幾周後(1990年初),CQG公司便推出了支持K線的內測版軟件,供尼森試用。

由於屏幕的空間遠比紙媒版面寬裕,CQG公司爲K線圖引入了更多的輔助指標,比如不同週期的移動平均線。這些輔助指標經常和K線相交併彼此相交,很容易互相干擾,引發混淆。

爲什麼歐美股市都是綠漲紅跌,而中國相反|大象公會

· 遇到這種股價小幅盤整、K線實體很小、均線(移動平均線)粘連的情況,單色顯示不啻爲一場視覺災難

爲了作出區分,電子版本的K線圖急需新的視覺識別方案。基於當時開始普及的高分辨率顯卡和彩色顯示器,引入新的分色機制便成了天經地義的選擇。

不過,CQG的程序設計師未必知道「紅漲黑跌」的原始規定。他們爲K線設定的「綠漲紅跌」規則,主要還是基於源自西方並通行世界的顏色編碼慣例——紅燈停,綠燈行。

紅燈爲什麼停,綠燈爲什麼行

1830年代,鐵路建設在英國全面鋪開,促進了鐵路信號系統的成熟。

對於最重要的「禁行」(禁止通過)信號,英國人一開始就選擇了紅色——白天用紅旗,夜間用紅色油燈。

根據瑞利散射原理,光的波長越長則散射越弱,而紅光在可見光中波長最長,在清澈的大氣中也最不易散射。因此,紅色能在更遠距離外被發現,這對交通安全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相比之下,綠燈並不具備紅色那樣天然的功能性,因此沒有立刻成爲「暢行」(放心通過)的信號。

最初,鐵路信號機夜間表示「暢行」的是白燈,綠燈則表示「慎行」(小心通過)。

爲什麼歐美股市都是綠漲紅跌,而中國相反|大象公會

· 早期的鐵路三顯示臂板信號機示意圖,它白天以臂板張角、夜間以燈光顏色來表達信號,當時規則爲「紅燈停、白燈行,綠燈通過要小心」

這套信號規則存在致命隱患:白光是燈光的原色,而紅、綠等彩色燈光則是由原色燈光疊加彩色濾鏡片所得。一旦紅色濾鏡片意外失效,本應表示禁行的紅燈立刻就會變爲表示暢行的白燈,從而可能釀成重大災難。

1876年,英國阿伯茨利普頓撞車事故徹底暴露了這一問題:由於暴風雪導致的機械故障,信號機臂板和與之聯動的信號燈濾鏡片未能響應「禁行」指令,燈光仍舊顯示「暢行」,最終釀成三列火車連環相撞。

人們意識到,一旦信號機失靈,最安全的應急措施就是讓駛來的列車立即停車。鐵路信號從硬件到軟件從此都作出重大改進:信號機在無控狀態下的默認檔位必須設爲禁行。

一些鐵路公司開始改變「紅燈停、白燈行」的信號規則,直到1893年英國鐵路結算所正式建議,在信號規則中刪除白燈,以紅燈涵蓋所有警示信號,綠燈則作爲暢行信號。

1899年,美國紐黑文鐵路首次在紅燈與綠燈之外引入黃燈作爲慎行信號。這可視爲今天交通信號燈紅綠黃三燈模式的雛形。

而早在1868年底,第一座交通信號機就在鐵路信號燈的啓發下問世,根據當時的習慣,以紅燈表示禁行,綠燈表示慎行。

爲什麼歐美股市都是綠漲紅跌,而中國相反|大象公會

· 1868年倫敦警方爲首座交通信號機釋義的告示,當時散發一萬多份,落款理查德·梅恩時任倫敦市警察局長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交通信號機沒有設置表示暢行的白燈,因爲在那個年代,交通規則僅針對交通工具,而行人可在馬路上隨意漫步與穿行。車輛和馬匹即使被信號機允許通過,仍需注意避讓路面上呈布朗運動態的行人。

不幸的是,這款交通信號機在倫敦街頭投入使用不久,便因爲技術不成熟釀成重大事故,不久被束之高閣。

爲什麼歐美股市都是綠漲紅跌,而中國相反|大象公會

· 第一代交通信號機的設計師約翰·P·奈特沿用鐵路信號規則,以紅色表示禁行,綠色表示慎行,但試運行不到一個月,埋設在其基座底下爲煤氣信號燈送氣的煤氣管道就意外爆炸,致使操作信號機的警察受傷(一說死亡)

直到20世紀初,隨着汽車的普及,交通信號機才得以重返街頭。

1912年,美國鹽湖城警察萊斯特·懷爾試製了第一盞電力交通信號燈,但並未申請專利;兩年後,另一款電力交通信號燈終於在克利夫蘭投入實用,其專利人詹姆斯·霍格一般被認爲是交通信號燈的「合法」發明者。

不管是懷爾還是霍格,他們的發明都沿襲了1868年初代交通信號機的紅綠雙燈模式。

成爲社會常識的紅綠編碼

不過,紅綠燈誕生之初並未受到普羅大衆的重視,因爲當時並無「馬路專屬車輛通行」的規則意識。人們普遍認爲,馬路作爲公共空間,理所當然是給人走的,行人在駛來的車輛面前大搖大擺地橫穿馬路,沒人會覺得有何不妥。

然而,隨着汽車速度性能的提升,馬路也變得越來越危險,命喪輪下的人數節節攀升。當時的輿論和法律都傾向於同情行人、譴責司機,撞死人的司機甚至可能被控過失殺人。

從1920年代中期開始,汽車產業掀起了一場汽車對行人的路權爭奪戰,一方面推動規範行人的交規立法,以期在法律層面限制行人的路權;一方面在各地展開反對亂穿馬路的宣傳攻勢,以期扭轉公衆觀念——只有規範了馬路上的行人,綠燈下的車輛才能真正暢行。

雙管齊下果然成效斐然,到了1930年代,美國人幾乎已經忘了馬路曾經可以隨意穿行,反而把遵從紅綠燈和橫道線當成天經地義。

與此同時,更加完善的交通信號燈也得到了推廣。1920年,底特律警察威廉·波茨參考鐵路三色信號燈模式,首次爲紅綠燈引入黃燈。在這一模式中,黃燈取代綠燈作爲慎行信號,綠燈則作爲暢行信號。

1935年,聯邦公路管理局對各類交通標誌和信號作了統一規範。其中將紅綠黃三色燈規定爲交通信號燈的統一標準。三色交通信號燈從此成爲全美公路標配,並且憑藉美國強大的創新輸出能力推廣至全世界。

至此,「紅燈停、綠燈行」成爲了人們普遍的常識規範。在約定俗成的顏色編碼慣例中,紅色具有了「停止」、「禁止」乃至「危險」、「緊急」的含義,綠色則作爲紅色的反義詞,表示「通暢」、「許可」、「安全」等。

在傳媒的視覺傳達設計中,把紅色元素與金融市場的下跌聯繫起來已屢見不鮮。如1987年「黑色星期一」股災,主流紙媒不約而同地選用紅色作爲封面或配圖中象徵下跌的視覺符號。

爲什麼歐美股市都是綠漲紅跌,而中國相反|大象公會

在金融業,這套顏色編碼也早有零星的應用。

紐交所交易大廳裏從1929年一直沿用至1980年的人工交易站,其頂部的手動報價板就把數值前面表示下跌的減號和整數值末尾的分數標爲紅色。不過,這種情況純屬個例,直到1990年代以前,金融業並未形成以紅示警的通行慣例。

爲什麼歐美股市都是綠漲紅跌,而中國相反|大象公會

· 現存於埃默裏大學郭思達商學院(Emory University's Goizueta Business School)的原紐交所7號交易站

除了紅綠燈規則,綠色能被選擇爲「漲」的象徵,部分也是由於西方特定的文化偏好。

18世紀歐洲的紡織業中,色彩鮮活穩固的銅綠染料必須經過蒸餾提純,成本高昂,只有富人才消費得起,綠色從而成爲上流社會競相追捧的高貴顏色。

爲什麼歐美股市都是綠漲紅跌,而中國相反|大象公會

· 身着一襲綠色華服的蓬帕杜夫人(1721-1764),她是路易十五的情人

除了時尚的遺產,一直以綠色爲主色調的美元紙幣,也爲綠色賦予了財富的含義。

爲什麼歐美股市都是綠漲紅跌,而中國相反|大象公會

· 1861年林肯政府爲籌措戰爭經費而發行的國債券「即期券」,於次年被國會承認爲法定貨幣,成爲聯邦政府發行的第一套普遍流通的美元紙幣,由於當時的照相翻版制僞技術採用擦除彩色油墨、照相翻印黑色圖案、再套印還原彩色圖案的工藝,有一種特製的綠色油墨不易擦除,也無法被照相翻印,也就被作爲印製美元的防僞油墨。美元的綠色色調沿用至今,使美元有了「greenback」的別稱

爲什麼歐美股市都是綠漲紅跌,而中國相反|大象公會

· 由於美元代表的金錢和財富的含義,綠色也在文化上受到金融業的偏愛。西方金融企業的視覺識別設計中,綠色和藍色是最受偏好的配色

綠漲紅跌的規則,最終由CQG公司的程序設計師們確定下來。

CQG爲K線圖顏色設置的「綠漲紅跌」規則,爲業界樹立了規範,後繼公司紛紛跟隨。由於這種以顏色區分漲跌數據的做法,具有直觀明瞭、不易混淆的好處,很多行情軟件在不顯示圖表、只顯示數據時,也開始遵循K線圖的分色規範。

綠漲紅跌

不過,CQG引入的這種色彩規範,在1990年代初誕生後,一時仍只爲金融專業人士所熟知。

美國金融市場的個人投資者(散戶)很少,普通人鮮有機會接觸專業工具和軟件。大衆熟悉綠漲紅跌,還得歸功於電視媒體。

1990年代以前,電視節目的字幕和跑馬燈消息中,價格漲跌的提示一般以數值前面的加減號或者指向性箭頭/三角來表示,數字和符號通常都呈白色。

爲什麼歐美股市都是綠漲紅跌,而中國相反|大象公會

· 芝加哥獨立電視臺WCIU的老牌財經節目「股市觀察者」(Stock Market Observer)是一個罕見的例外。1980年時,「股市觀察者」的市場總結環節採用了看板的實拍鏡頭,而非字幕來提供數據畫面。看板上顯示數字的是活動數字牌,其數字爲白色,但標示漲跌的加減號已經用綠/紅加以區分了

進入1990年代,綠漲紅跌和K線圖一起佔領了金融界的電腦屏幕。財經媒體同樣有大量數據需要顯示,綠漲紅跌模式自然被引入其中。

其中,有些節目只給漲跌符號套色,有的則給數值、甚至證券代碼也套色。

爲什麼歐美股市都是綠漲紅跌,而中國相反|大象公會

· 「第一商業」節目(First Business)1992年的畫面,已經把漲跌箭頭標上了顏色

爲什麼歐美股市都是綠漲紅跌,而中國相反|大象公會

· 「股市觀察者」1994年的畫面,主畫面字幕中的漲跌箭頭以及跑馬燈中的指數漲跌變動值和成交量均已用紅綠雙色進行了區分

等到主流電視網陸續跟進以後,「綠漲紅跌」的顯示模式也進一步得到廣泛傳播,逐漸像紅綠燈一樣成爲普遍常識。

爲什麼歐美股市都是綠漲紅跌,而中國相反|大象公會

· 彭博電視1996年的畫面。由於錄像帶年代久遠,再加上翻拍,圖像產生了色偏。其底部跑馬燈的紅色和綠色都已不太純正(白色代表價格不變)

爲什麼歐美股市都是綠漲紅跌,而中國相反|大象公會

· CNN旗下的「頭條新聞」(Headline News)畫面底部的跑馬燈1998年就採用了綠漲紅跌模式,而主畫面字幕仍未改過來

爲什麼歐美股市都是綠漲紅跌,而中國相反|大象公會

· 跟隨潮流稍晚的CNBC,直到1999年初10週年臺慶改換整體視覺包裝之際,其字幕和跑馬燈才順帶改爲綠漲紅跌模式

爲什麼歐美股市都是綠漲紅跌,而中國相反|大象公會

· 納斯達克交易所舉行主要儀式,如開市、收市、新股上市等使用的演播廳裏,顯示實時行情的顯示牆也是在1998年就已遵循綠漲紅跌模式

進入新千年,美國主流財經頻道中的行情數據顯示都已統一成綠漲紅跌模式。電視媒體的巨大影響力形塑了公衆的認知,終使綠漲紅跌這組金融符碼下沉爲公共知識,併成爲國際慣例。

作爲全球化模範生的東亞地區諸經濟體,自然也很難免於美國輸出的國際慣例。然而在金融市場的漲跌顯示上,不只中國大陸,幾乎整個東亞都能固守一套截然相反的慣例,原因何在?

獨樹一幟的東亞

在K線圖的故鄉日本,漲跌的二元屬性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東亞傳統的陰陽觀念,因此上漲K線被稱作「陽線」,下跌K線被稱作「陰線」。傳統上,日本以紅爲陽,以黑爲陰,故K線最初的顏色定義就是陽線紅色,陰線黑色。

當美國人改造推廣的電子K線圖反哺其發源地時,人們難免覺得美式K線圖把陰陽顛倒了,很容易在日常實操中造成誤解和麻煩。

於是,日本的行情圖表服務商順應本國的文化習慣,直接把美式K線的顏色顛倒過來使用,綠漲紅跌改爲紅漲綠跌。

韓國的情況大致相仿,韓文中上漲K線寫作「양선」(讀作yang-seon),下跌K線寫作「음선」(讀作eum-seon),僅憑發音即可知道它們就是「陽線」、「陰線」。

韓國選擇紅漲綠跌的原因,自然也和日本相似,只是由於國旗太極旗上有藍紅雙色的陰陽魚圖案,韓國人更傾向於以藍爲陰,因此紅漲藍跌在韓國更常見。

臺灣也不例外,早在1992年的電視新聞中,行情數據就已採用紅漲綠跌模式。

爲什麼歐美股市都是綠漲紅跌,而中國相反|大象公會

只有香港,作爲缺乏本土市場、以金融業爲支柱產業的國際金融中心,其金融慣例也跟隨國際主流,採取綠漲紅跌的顯示模式。與此類似的是,外匯市場由於全球貫通,無法寬容各地特色的規則慣例,因此東亞各經濟體的匯市都遵循綠漲紅跌的國際慣例。

大陸的紅漲綠跌模式,則是在1990年代,由西進大陸市場淘金的臺灣商人帶來的。

臺灣企業於1992年在大陸推出的「錢龍」軟件,系從臺灣的「錢鼠」軟件適配大陸股市開發而來,因此包含了臺灣紅漲綠跌模式的K線圖。這款填補空白的軟件迅速佔領大陸市場,使得行情顯示在電腦端一直以紅漲綠跌爲主。

爲什麼歐美股市都是綠漲紅跌,而中國相反|大象公會

· 1994年電影《股瘋》中出現的錢龍軟件的畫面

不過,在第一批入市的老股民的記憶中,國內電視節目一度也曾與美國接軌,出現綠漲紅跌。

1994年前後上海本地三檔播報股市行情的電視節目中,只有上海電視臺14頻道的是紅漲綠跌,上海電視臺8頻道和東方電視臺20頻道都是綠漲紅跌。究其原因,可能是後兩檔節目同時也播報外匯行情,直通國際市場,所以整個節目連帶股市行情都遵循了國際慣例。

爲什麼歐美股市都是綠漲紅跌,而中國相反|大象公會

· 1994年《新民晚報》對這種現象的報道

然而,歐風美雨終究敵不過用戶習慣,儘管當時的錢龍用戶通常都在大戶室,小散只能在營業大廳裏盯着單色的LED數碼管顯示屏,但大戶的行爲都是小散的風向標,包括他們的看盤習慣——用今天的話講,就是「頭部用戶」的帶頭效應。

1995年以後,隨着散戶入市越來越多,錢龍帶來的K線和紅漲綠跌模式在股民中已經具備了廣泛的羣衆基礎。電視媒體也不得不順應主要受衆的習慣,把股票行情顯示統一爲紅漲綠跌。

1990年代末以後,散戶在線炒股的交易方式越來越主流,券商營業部裏以紅綠雙色顯示的LED屏也越來越常見,經常見諸各路媒體。紅漲綠跌終於成爲中國股市標誌性的視覺特徵。

即使是遇到國內外股市行情一起顯示的情況,通常也是國際行情服從於國內行情,二者都以紅漲綠跌模式呈現。畢竟,更多的人並不熟悉國際慣例,多數人對綠漲紅跌還是難以習慣。

只有在少數能同時適應國內外滿擰的兩套規則,且仍能保持思路清爽的地方,公共顯示的股市行情才能可以兩套慣例並行不悖,比如上海。

爲什麼歐美股市都是綠漲紅跌,而中國相反|大象公會

· 位於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的華能聯合大廈,其裙樓頂部的巨型LED顯示屏上,綠漲紅跌和紅漲綠跌兩套慣例並行不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