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球怎能少的了啤酒!2018世界盃爲我們這個夏天帶來了很多樂趣,喝酒、擼串、看球等等好生熱鬧,那麼世界盃比賽的國家都在喝什麼酒呢?

俄羅斯隊——伏特加

俄羅斯是個冬季嚴寒而且漫長的國家,同時也是個擁有諸多大河的森林之國。就是這樣一個國家誕生了酒精濃度40%至50%的蒸餾酒—“伏特加(Vodka)”。伏特加烈酒無疑了,但對俄羅斯人來說,卻是近似“水”的酒。

墨西哥隊——龍舌蘭

墨西哥的釀造酒“Pulque”龍舌蘭是分佈於墨西哥中央高原的多肉植物,根處寬 30釐米,高達2米,尖端像劍般尖銳,每隔數十年會長出10 米左右的穗,穗的前端會開花。摘去這個時期的穗,留下的窪會蓄滿酸甜的汁液。收集這些汁液,待自然發酵後即酒精度數爲5°至 6°、濃稠的“Pulque”。

最初的龍舌蘭酒是無色透明的,經過兩年在橡木桶中的熟成後會變成漂亮的琥珀色。龍舌蘭酒需要搭配檸檬飲用。嘴含檸檬待酸味蔓延口腔後,舔一口鹽,然後將杯裏的酒一飲而盡。有時,鹽裏也會添加一種紅色幼蟲的灰燼,那是附着在龍舌蘭上的蟲。1968年墨西哥奧運會時,這種特殊飲用方式開始風靡全世界。不過,龍舌蘭酒是餐前酒,一般以兩杯爲限,不宜狂飲。

德國隊——啤酒

如今我們喝到的啤酒要回溯到1516 年,南德意志巴伐利亞公國(首都慕尼黑)公爵威廉四世頒佈了“啤酒純粹令”,規定啤酒的製造僅限使用酵母、大麥、啤酒花與水。這是由於長久以來出現許多劣質的啤酒,例如爲着色而添加酶、麥芽的使用比例不足等,此法令是爲了讓啤酒的質量更均質化,希望普及優質啤酒以確保市民的健康,同時也爲避免食用小麥挪作釀造啤酒的原料,希望藉由立法解決糧食短缺的難題。

冰島——阿誇維特酒

最初居住在挪威荒涼大地的是維京海盜,靠在海上交易或搶劫生活。後來他們移居歐洲各地,足跡遍及英國、法國、伊比利亞島、意大利半島南部。與他們一起浪跡天涯的阿誇維特酒,即挪威釀酒公司所出產的“Linie”。 “linie”是線的意思,這裏指“赤道”。換言之,這是一種隨帆船穿越赤道、隨波飄蕩直到熟成的阿誇維特酒。

17世紀末期後,支配世界海洋的英國人開始參與阿誇維特酒的熟成。爲了讓進出太平洋的英國帆船可以穩定重心,船底運載了大量的阿誇維特酒酒桶往返於澳大利亞。由於去程與回程,等於是經過了兩次赤道,這些阿誇維特酒就被命名爲“赤道之酒”。經過如此漫長時間的熟成後,帶有琥珀色和木桶的芳香的阿誇維特酒,變得更加美味。這款酒也算是維京人與英國人跨時代的合作成果。

法國隊——葡萄酒

意大利、法國是葡萄酒最大消費國。單單這兩個國家就能消耗掉世界四成左右的葡萄酒。目前世界上的葡萄酒,約有半數是用波爾多地區的葡萄所釀造的。波爾多葡萄酒中,白葡萄酒需要2至4年的熟成期,紅葡萄酒則需要5至10年。因此只有資金雄厚的波爾多葡萄酒商人才有能力收購葡萄或者葡萄酒,使其商品化再出口英國販賣。

英國隊——朗姆酒

朗姆酒(Rum)橫霸加勒比海、專門打劫西班牙銀船的海盜們所喝的酒,也是來往於大西洋的船伕們喝的酒,堪稱是促進砂糖產地加勒比海諸島繁榮的酒。朗姆酒將糖分濃度50% 至 55% 的糖漿(砂糖的餘渣)稀釋到12%至10%左右,然後再添加酵母,釀造過程簡單,因而廉價。待酵母發酵後,再經過兩道蒸餾手續,即可裝入桶裏等待熟成。

日本隊——清酒

以稻米爲原料的清酒,日本列島各地,各有名稱不同卻同樣以稻米爲原料的酒。《造酒法》中定義日本酒 :“以米、米曲及水爲原料,發酵、並經過濾的產物。”1923 年研發的酒米“山田錦”,即知名的釀造米,以這種大顆粒狀的粳米添加黃麴菌、酵母所釀造的酒就是日本酒。

*文章內容取材於《酒杯裏的世界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