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分析人士指出,深圳土地供應緊張,不管是居住用地還是工業用地的價格自然也相對較高,深汕特別合作區的高速發展和相對低廉的土地價格,給深圳“東進”和製造業發展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深圳土地供應緊張,深汕特別合作區的土地拍賣也自然吸引了市場的目光。

深汕合作區掀土地拍賣高潮

深圳向東,深汕特別合作區可謂抓住了許多風口。深圳土地供應緊張,深汕特別合作區的土地拍賣也自然吸引了市場的目光。

近日,深圳市土地房產交易中心公開掛牌出讓6宗地的使用權,這6宗地全部位於深汕特別合作區,其中5塊成功售出,一塊因無人競買流拍。值得一提的是,這6宗地均爲普通工業用地,土地使用年限爲30年,其中5宗地准入行業爲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價格最低僅468萬元,最高也不過1030萬元。

468萬元,或許只相當於一套深圳市區普通剛需兩房的價格,就可在深汕特別合作區鮜門鎮拿“一塊地”。與此形成對比的是,6月深圳羅湖區清水河街道也將出讓兩宗工業用地,起拍價格最低爲2.19億元。在深圳土地資源日益趨緊的當下,深汕特別合作區所展現出來的土地資源優勢格外引人注目。有分析人士指出,深圳土地供應緊張,不管是居住用地還是工業用地的價格自然也相對較高,深汕特別合作區的高速發展和相對低廉的土地價格,給深圳“東進”和製造業發展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

除了工業用地,去年5月深汕特別合作區拍賣了一宗住宅用地,要求建設70年全自持租賃住房,最終,該宗地被深汕特別合作區城市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底價2.465億元拿下,地塊需建設全年期自持租賃住房,項目建成後宗地內租賃住房部分70年出讓年期內全部自持。全年期自持租賃住房也就是“只租不售”,這種土地出讓模式在深圳早已出現。

“從資源合理配置的視角看,這種飛地模式顯然具有前瞻性和巨大發展潛力。飛地模式必然會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各個城市間的融合。”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旅遊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指出,深汕特別合作區對深圳而言,獲得了新的發展空間,有利於加快深圳產業、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資源向合作區集聚。

近段時間以來,全國多個城市的土地市場升溫。在新增土地尤其是宅地供應極度稀缺的深圳市場,公開拍地往往意味着一次企業擴儲的良機。據統計,今年5月深圳共有9宗工業用地出讓,累計出讓土地總面積超過11萬平方米,因土地緊缺且謀求產業發展後勁的意願強烈,深圳的供地正在大幅偏向商辦和工業用地。

來源:證券時報(吳家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