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最高級的旅行,能夠每到一個地方,去感受那邊特有的氣場,結識不一樣的人,碰撞出不一樣的故事。對於這樣一類人來說,去旅行,根本也不是對於那些地方有情懷,有嚮往,更多的時候只不過是因爲那裏名氣大,而自己剛好又有時間,既然如此,那就去看看吧。

最近,各種辣眼睛的新聞實在是太多了。

先是超模奚夢瑤的丈夫在澳門旅行時在老建築上用馬克筆塗鴉。

再是一個來自波蘭的網紅爲了博眼球,大笑着敲掉了一個有200年曆史的雕像鼻子。

接着是杭州的一位遊客,爲了博自己的女兒開心,跑去抓鴛鴦,由於用力太猛,直接導致鴛鴦死亡。

本應該是充滿着歡聲笑語的旅行目的地,不但沒有想象的安寧,如今更是變成了很多不文明現象的背景牆:

有些人爲了滿足自己“來此一遊”的虛榮心,爲了拍出更“有料”的私照發朋友圈發抖音,爲了能夠在離開景點之後,依然可以有所“懷念”,不惜以破壞它爲代價......

那些所謂的“旅行”,不但毀掉了精美建築、鮮活的小生命,還危及到了許多需要幾千萬年,甚至是幾億年才能夠形成的自然景觀。

出來玩,弄壞這個,弄髒那個,自己是開心了,卻完全不管下一個來到的遊客做何感想。

像這樣不負責任的旅行。恕我直言,只不過是:僞旅行

“僞旅行”背後隱藏着的,是缺乏敬畏的盲目跟風。

前幾天我在公交車上聽到有一對年輕人在聊天:

“咱們十一去重慶嗎?”

“好啊,先去喫個夠本回來,再去那個索道,我在抖音上看它建得那麼高,應該還挺刺激的。”

“嗯,不過你知道它爲什麼要做得那麼高嗎?”

“這誰知道啊,管他呢,好玩不就行了?”

對於這一類人來說,去旅行無非就是都去打卡,哪裏最火就去哪。

根據一則調查結果顯示,近兩年年輕人們愛去的地方,多是以網紅景點爲多:

對於這樣一類人來說,去旅行,根本也不是對於那些地方有情懷,有嚮往,更多的時候只不過是因爲那裏名氣大,而自己剛好又有時間,既然如此,那就去看看吧。

順便打個卡,發個朋友圈,齊活收工回家!

關於某些地方背後的故事根本不關心,正是出於這樣的心理,這樣的人對於景色的敬畏之心也就直線下降。

缺乏敬畏,行動上也就不會加以剋制。

就拿2018年國慶在熱搜上掛了整整2天的“丹霞地貌刻劃事件”來說。

涉世家長不但不阻止孩子的不文明行爲,還給他們提供木棍。

當他爲自己的可笑行爲沾沾自喜,卻不知道這一筆下去,踐踏的是白堊紀時代的古化石,要想修復,少說也要幾千年。

還有之前刷屏的“粉黛海”。

一對老夫妻花費3年精力,花高價從澳洲運來的珍貴品種,心心念念把這一片花田養好,天熱了要除蟲,天冷了要防凍,就是兩人的精神寄託和心頭寶。

但這樣的美景,3天就被糟蹋光了。

“你種的又怎麼了,我要拍你還能攔得住我?”

“別拉我誒,你去拉她呀,你種的?那也沒人說不能拍啊。”

....

像這樣的聲音,在那混亂的三天中不知道出現了幾次,衆人推搡、叫罵,就是沒有人願意停下來聽一聽這片美景背後,辛勤勞作的2位老人的故事。

這片美景對於某些無良遊客來說,只不過是憑空冒出來的東西,不值得在意。

他們唯一在意的,就是拿到照片,好讓別人羨慕羨慕。

來的人興高采烈拿着照片走了,殊不知身後一對老夫妻哭得心都碎了。

寫到這裏,我不禁想起前段時間讀余光中的《何以解憂》,其中有一句話非常好:

“旅行的意義不止是告訴別人:我來過。

而是對於人的一種改變,旅行能夠改變一個人的氣質,讓人看到更長遠的未來,在旅途中,我們會看到各種各樣的人。”

深以爲然。

如果只把旅行當做是跟風、隨大流之後的行爲,那就決定了它不可能再給人們帶來更多或者是更深層次的體驗。

同時,盲目跟風帶來的最直接後果就是旅客扎堆,人擠人手碰手,這樣又會導致遊玩體驗的下降,無形中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最後的結果就是:明明是爲了放鬆纔去旅行,但旅行卻又讓人更加緊繃。

所有的一切都得不到好轉,情況甚至還變得更加糟糕。

最次等級的旅行,是毫無準備跑去景點,懵懵懂懂開始排隊,一擁而上開始拍照,一鬨而散上車睡覺。

而最高級的旅行,能夠每到一個地方,去感受那邊特有的氣場,結識不一樣的人,碰撞出不一樣的故事。

這兩者的差別,就是“僞旅行”和真旅行的區別。

一句話:要想真旅行,就別亂跟風。

另一方面,僞旅行帶來的壞處,除了表面的虛榮,還有環境的毀壞。

前段時間被關掉的澳洲網紅島 就是“僞旅行”的受害者之一。

這個網紅島的名字叫做“pink lake”,直譯過來就是:粉紅色的湖泊。

但當它在抖音出名之後,吸引來了一大批“打卡旅遊者”,垃圾遍地亂扔。

同時還引來了一大批開發商,把它改道用來開採鹽礦。

沒多久,它因爲湖中垃圾堆積,酸鹼度發生了變化,後來變成了這樣:

失去了顏色之後,它就變成了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地方。

要想再恢復到曾經的可愛模樣,估計要花費百年,甚至更久。

再比如被垃圾淹沒了的珠峯。

在很多人,包括我的認知裏,珠峯應該是下面這個樣子的。

它應該乾淨得纖塵不染,應該配得上這世界上所有美好的形容詞。

但這近十年之間,它其實並沒有那麼美、那麼好看。

相反地,它骯髒,甚至還有些面目猙獰。

原本白白淨淨的道路兩旁,現在已經被各類鮮豔的垃圾所代替。

犄角旮旯裏,更是有成堆的安全套,衛生巾和排泄物。

要不是珠峯常年積雪,低溫抑制了微生物的繁殖,估計這座大自然的傑作早就已經被變成了充斥着綠頭蒼蠅、臭氣熏天的垃圾山。

像這樣被毀掉的聖地還有很多,玉龍雪山,珠峯,扎爾湖.....都慢慢變成了“人造”垃圾場。

最美的風景,慢慢開始只存在於朋友圈,抖音......

而最可怕的場景,卻存在於那些原本應該絕美的地方。

這一切髒得讓人心驚。

髒的從來不僅僅是河水、山川、草木,更是黑漆漆的人心。

一切正如作家錢鍾書所說:

“旅行,最實驗的出一個人的品行。”

那些說着愛美景的人,一面說一面丟垃圾,殺動物,毀壞環境,這樣的人就像是一羣蝗蟲,去到哪裏,就耗盡哪裏,進而毀掉那裏。

只講究形式,目的卻不純,這就是僞旅行最可怕的地方。

最後:

“僞旅行”帶來表面的虛榮,可它風光背後的低素質,卻在榨乾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

有人以爲旅行就是沒完沒了的“打卡、花錢、拍照、睡覺,丟垃圾”;

有人以爲旅行就是逃避的靈藥,歸來之後,一切煩惱都會好。

可其實並不是這樣。

雖然我們生在地球上,被譽爲是最高級的靈長類生物,佔據着世界上最美好的風景,建立了最雄偉的地標,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就是環境的主人,就可以不用保護那些珍貴的美景。

生命總要延續,我們不能在隨意破壞之後,只給孩子留下一片荒蕪。

假如未來的某一天,你的孩子問起:媽媽,爲什麼書上的那些美景通通都消失了?

我們又應該如何回答?

還記得電影《一代宗師》裏有一句話:

“人這一生,要見衆生,見天地,見自己。”

旅行的意義,也許不是見那麼多景色,而應該是給我們帶來新的思考,新的定位,學會對於自然抱有敬畏之心。

旅行見人品,點個[在看]或是分享,希望我們都能成爲一個真正合格的旅行者。

End

編輯:慕鯉

插圖:網絡

留言聊一聊

#你怎樣看待旅行中遇到的不文明行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