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觀察那隻蝙蝠,鉤簾下已有數百個人的頭髻。”於是使人取蟲置酒中,須臾糜散。

  蜮射,《玄中記》:“蜮以氣射人,去人三十步,即射中其影。中人,死十六七。”《紀年》雲:“晉獻公二年春,周惠王居於鄭,鄭人入王府取玉馬,玉化爲蜮,以射人也。”(出《感應經》) 據《玄中記》記載,蜮可以氣息射人,距離人三十步遠,就能射中人的影子。凡被射中的人,十有六七會死去。又據《紀年》上說,晉獻公二年春,周惠王住在鄭國,鄭國的一個人進王府去取玉馬,玉馬已變爲蜮,開始用氣射人。

  揖怒蛙,越王勾踐既爲吳辱,常盡禮接士,思以平吳。一日出遊,見蛙怒,勾踐揖之,左右曰: “王揖怒蛙何也?”答曰:“蛙如是怒,何敢不揖?”於是勇士聞之,皆歸越,而平吳。越王勾踐被吳國侮辱後,經常是以最大的禮節接待士人,一心想以這些人消滅吳國。有一天出去遊玩,看見一隻蛤蟆在發怒,勾踐便向它作揖。左右問道:“大王爲何向一隻發怒的蛤蟆作揖?”勾踐回答道:“這隻蛤蟆對我如此發怒,我哪裏敢不作揖。

  怪哉,漢武帝幸甘泉,馳道中有蟲,赤色,頭、牙、齒、耳、鼻盡具,觀者莫識。帝乃使東方朔視之,還對曰:“此蟲名怪哉,昔時拘繫無辜,衆庶愁怨,鹹仰首嘆曰:怪哉怪哉。蓋感動上天,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獄處。”即按地圖,信如其言。上又曰:“何以去蟲?”朔曰:“凡憂者,得酒而解,以酒灌之當消。”於是使人取蟲置酒中,須臾糜散。

  千歲蝙蝠,千歲蝙蝠,色如白雪,集則倒懸,腦重故也。此物得而陰乾,末服之,令人壽四萬歲。千歲蝙蝠,顏色如白雪。落腳停留時則倒懸身子,這是因爲頭太重的緣故。如能捉到此物而把它陰乾,研成粉末喝下去就能叫人長壽四萬年。

  朱誕,宋初,淮南郡有物取人頭髻。太守朱誕曰:“吾知之矣。”多買黐以塗壁。夕有一蝙蝠大如雞,集其上,不得去,殺之乃絕。觀之,鉤簾下已有數百人頭髻。 南朝劉宋初期,淮南郡有個東西專門取人的髮髻。太守朱誕說:“我知道它是什麼了,我知道它是什麼了。”他買了很多木膠把它塗在牆壁上,夜間有一隻蝙蝠像雞那麼大,落在牆上,便不能離去。把它殺死之後,就再也沒有這種事發生了。觀察那隻蝙蝠,鉤簾下已有數百個人的頭髻。

 

微信掃碼關注

每日推送新鮮資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