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重庆就是,走路爬坡上坎,吃喝无辣不欢?才不是勒。

层层高楼之下,江湖深巷子内,开在小面和火锅之间的「恒明鲜肚子鸡汤银丝面」,是只有老重庆才知道的「温柔乡」,也是这座山城最清淡的所在。

老山城的「一股清流」

流的都是老母鸡汤

饭点时分,比馋货们的胃更早灼热起来的,是掌柜周姐面锅里的水。

当食客们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涌进门店时,周姐早已从预备状态切换成作战状态:

银丝面整装待发,母鸡汤蠢蠢欲动,鲜肚子被处理得干干净净切成了条,银丝面入锅后一分半钟迅速捞起,浸入高汤,盖上鸡块肚丝,撒上葱花,简简单单,清清爽爽。

伴随着鸡汤面上桌的,是此起彼伏的嗦面声,哧溜哧溜……舌尖被熟悉的滋味所笼罩,老城记忆便穿过崭新高楼回来了。

在这座不愿将就鸳鸯火锅的城市,周姐的银丝面作为老重庆们少有的清汤回忆,俨然成了这片红油之地的一股清流,但鲜有人知的是,它当年其实是被夜猫子们以一己之力吃火的。

夜猫子们,你还记得

解放碑深巷里的银丝面吗?

巷子里的老店,红色招牌上有几排大字:

“你还记得二十几年前,解放碑深巷子阁楼里,那碗鲜肚子鸡汤银丝面不?”

对于那些年喜欢在得意世界嗨的耍娃们,这无疑是一击绝命回忆杀。

当年的重庆,还没有那么多耍事的时候,得意世界就是夜猫子根据地。

唱歌、喝酒、蹦迪……夜猫子们嗨完耍完后,哪怕已经醉得丧失行为能力,也会偏偏倒倒地走到周姐的面馆,因为他们知道,无论多晚,只要周姐在,就能喝到一碗称心如意的热鸡汤。

夜猫子的前半夜要么大鱼大肉,要么大麻大辣,要么饮酒过度,要有这碗鸡汤银丝面的温柔抚慰,吃完嘴巴和胃才能舒服,才可以回家舒舒服服的睡觉。

后来「恒明鲜肚子鸡汤银丝面」几经搬迁后离开了深巷,新店已经宽敞了不少,但老客们首次到店,都迟迟不肯坐下,要先在门口张望张望,确认掌柜是周姐了,才会安心入座。

周姐接受电视台采访

没办法,嘴已经被周姐养刁了,不愿将就别人的店。

一碗银丝面下胃

老重庆的江湖才闯得

厨房几乎没歇过,这头煮着面,那头又熬上汤了。

一面之鲜在于汤,银丝面的鲜全依赖于此。这么多年过去,周姐依旧坚持不用味精,高汤原料就鸡、肚子、姜三样,其他没了。

乡里来的老母鸡十余只,新鲜洗净的猪肚数十个,再加本地老姜吊上一夜,才能熬出半锅。

放盐是件大事,过早投入盐粒,会破坏肉质的口感,滚烫的蛋白质遇见食盐,世界都会因此凝固,得在最恰当的时间,让盐粒穿过翻滚的汤心,融向那一锅美好之中。

这锅美好,当然不能被普通水面的碱破坏掉,周姐用的银丝面,面中加了蛋清,又比普通的面条多轧两道,刀切下来才能“白如雪、细如发”,也才能保住底汤的鲜。

热腾腾的鸡汤银丝面一上桌,清香气息就会扑面而来,引诱着吃货们赶紧动筷子,但先喝一口汤再吃面才是潜规则,细火慢煨的汤汁十分清澈,不会有丁点油腻感。

鸡汤的芬芳融入面里,让银丝面也跟着鲜爽起来,入口非常柔软细腻。

盖在面上鸡肉瘦而不柴,猪肚则是白嫩如玉,随意挑起一根起来都是耙糯又有嚼头,就着店里的秘制萝卜干一起吃,最为顺口。

鸡丝面

鸡汤抄手

卤耳丝

老重庆们被隔壁的火锅辣得嘴皮子跳的时候,被烦心事堵得小心脏乱跳的时候,就得嗦一碗周姐的银丝面,咔滋咔滋嚼几块萝卜干,才舒坦。

那时,嘴头舒服了,心头也顺畅了,麻辣江湖就又能闯得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