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是人還是神?這是一個歷史上就還懸而未決的問題,在基督教合法化後,君士坦丁大帝召開了一次尼西亞神學會議,主要討論的就是耶穌是人還是神的問題,而到了最後的結果,耶穌是人還是神呢?

  公元4世紀,基督教雖然取得合法地位,但教內並不太平。君士坦丁大帝的米蘭敕令宣佈基督教合法化以後,出現的問題是基督教中教派林立,對教義的解釋因人而異,爭論不休。

  於是君士坦丁大帝決定召開一次神學辯論會來統一認識,這就是早期基督教史上著名的尼西亞神學會議。

  尼西亞會議辯論的最重要主題之一,就是關於耶穌的神性問題——耶穌是人還是神?

  這個問題至關重要。因爲猶太教認爲宇宙間只有唯一神——上帝存在。而羅馬的密特拉教認爲,除了上帝宇宙中還有許多神存在。

  基督教是耶穌傳佈的宗教。那麼耶穌是人還是神?以及聖母瑪利亞是人還是神?如果耶穌只是凡身,那麼他是否真正的救世主?基督教本身的神性何在呢?

耶穌在受刑

  第一次尼西亞會議由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召開,按羅馬元老院的形式組織大會的進行。君士坦丁一世身穿耀眼的金邊紫袍進場,恭敬地坐在主教們後,作爲會議的觀察者。教會歷史家優西比烏在會議開始時宣讀會議祝辭。亞歷山大宗主教亞歷山大一世與西班牙的奧塞思主教先後主持了會議的討論。羅馬教會亦委派兩位教士出席會議。

  會議主要是解決亞歷山大教會中,耶穌與天父關係理解上的分歧:耶穌是否與天父同爲神靈?

  亞歷山大教會內一方的主教認爲耶穌與天父同質,另一方(阿里烏教派)則認爲耶穌是人類。

  君士坦丁宣佈基督教爲合法信仰後,卻仍然繼續支持和扶植已傳遍帝國全境的羅馬密特拉(太陽神)教。

  爲平息圍繞信仰問題發生的紛爭,親自召開約有300名主教參加的會議,解決長期陷於紛爭的神學和教會體制問題;以使基督教教義世俗化,並有助於鞏固帝國統一。

  會議由皇帝的宗教事務顧問西班牙柯都伐主教何西烏主持。議題中心是密特拉(太陽)神和基督教合二爲一。圍繞三位一體中的神父與神子的關係。會上發生兩派,對耶穌是人還是神進行了辯解。,以主張“父先於子,子爲被造而次於父”的阿里烏爲一方,以堅持“父子同質,子爲道成肉身”的亞大納西爲另一方,展開復雜激烈的論爭。

  這場爭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當時新羅馬帝國內部各民族以及各地方勢力間的矛盾。君士坦丁一世對神學問題並無興趣,因而想以妥協辦法來平息爭論一切利於帝國的統治。最後,根據何西烏的建議,以該撒利亞主教、教會史家猶西比烏所提出的信經爲基礎,添上父子“同質”一詞,由皇帝施加壓力強行通過一個決議——《尼西亞決議》,作爲正統基督教教義的標準。

耶穌在佈道

  這個信經後經第一次君士坦丁堡聖公會議修改,成爲後世大多數教會所公認並接受的《尼西亞信經》。此外,會議還制訂了肯定主教制,按帝國行省劃分教區,加強帝國政權對教會的控制等條規,廢除了當年耶穌在死前立下的逾越節,並確定以每年春分後第一次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天爲復活節。

  君士坦丁一世多次出席會議。最後,何西烏建議以該撒利亞主教、教會歷史家優西比烏所提出的《尼西亞信經》爲基礎,形成了決議,對耶穌是人還是神進行最後解釋,決議認爲:“聖子(耶穌)與聖父(上帝)同質(都是神)”。

  耶穌的故事:

  公元前一世紀,巴勒斯坦地區的人民在羅馬帝國的黑暗統治下,過着悲慘的生活。他們多次舉行暴動、起義,但都被殘酷地鎮壓了。他們覺得悲觀、失望、苦悶,前途渺茫。這時他們希望有個救世主能夠來到人間,把他們拯救出苦海。原來,巴勒斯坦地區的人民有自己的宗教——猶太教。他們有自己信奉的上帝耶和華。

  他們相信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上帝在七天之內創造出來的:第一天創造天、地,分開白天和黑夜;第二天創造了空氣和水;第三天創造樹木、水果等植物;第四天創造了日月星辰;第五天創造了天上飛的,水裏遊的,地上走的各種動物;第六天上帝照自己的模樣創造了人;第七天上帝休息了。上帝看到他創造的人類苦難太多,準備派他的兒子——救世主耶穌到人間,把人類從苦海中救出,引導他們到幸福快樂的天堂。基督教正是在吸收了猶太教的某些教義後而逐漸形成的。

  耶穌是基督教的創始人,也是基督教徒所信奉的救世主。關於他的出生,有這樣的傳說:

  耶穌的母親瑪麗亞年輕時和一個叫約瑟的年輕人訂了婚,但還沒結婚,她就懷孕了。這給約瑟帶來了極大的苦惱,他想解除這個婚約。一天晚上,他在夢中見一位天神從天上飄然而下,對他說;“約瑟,你放心娶瑪麗亞吧,是聖神授給她懷孕的。她懷的是上帝的兒子,叫耶穌。他會把人類從罪惡的痛苦中解脫出來,讓他來拯救世界。”

  約瑟醒來後,遵照天神的囑咐,娶了瑪麗亞。

  在公元元年的一天,約瑟和瑪麗亞到耶路撒冷城。當時夜又黑又冷,他們找不到合適的住宿地,只好借住在一個馬棚裏。瑪麗亞這天夜裏就在馬棚的馬槽裏生下一個男孩。約瑟給他取名耶穌。耶穌出生的那天,天上有顆明亮的星星落到耶路撒冷,有幾個東方博士看到後,高興地叫道:“救世主基督降生到人間來了。”

  傳說耶穌12歲時,曾隨他的母親到神殿去。他進了神殿後就不願離開,連回家都忘了。他母親來找,他反問道:“爲什麼找我?你們不知道我應在我父親的家裏嗎?”年輕的耶穌已經意識到自己是上帝的兒子,在人間負有重大使命了。耶穌長大後,走遍了中東各地,在約旦河邊,接受了一個名叫約翰教士的洗禮。據說受了洗禮就是接受了上帝的聖靈。

  耶穌30歲時,開始出外任教,講天國的道理。據說,他是一個無所不能,無所不會的人,他的頭上出現了一輪巨大的光圈,使人民能在黑暗中清楚地看見他。耶穌不斷地爲人民做好事,免費爲百姓治病,慢慢地越來越多的人崇拜他、信仰他。他從信仰者中招了12位門徒,經常給他們講天國的道理,他教導他們說;

  “窮人在精神上是有福的,因爲他們的精神屬於天國。悲痛的人是有福的,因爲他們將得到安慰。

  懦弱者是有福的,因爲他們將得到土地。

  渴求正義的人是有福的,因爲他們將得到滿足。

  仁慈的人是有福的,因爲他們將獲得仁慈。

  心地純潔的人是有福的,因爲他們將見到上帝。

  建立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爲他們將被稱爲上帝的兒子。爲正義受到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爲他們屬於天國。

  爲了我,你們受到辱罵、迫害,以及各種誹謗中傷,那你們是有福的,你們在天國裏將會得到極大的幸福和歡樂。……”

  耶穌還告訴他的門徒“要愛敵人”、“恨你們的,你們要待他好!詛咒你們的,你們要爲他祝福!”“有人打你的右臉,你把左臉送給他打。”

  耶穌還說:“要忍受世間的一切苦難,爭取死後進入天堂。而那些達官、貴人、富人是不許進入天堂的,他們要進天堂比駱駝穿針還難”等等。

  一天,耶穌和他的門徒來到一個城裏,城裏的人害病,捱餓。耶穌給他們看病後,讓門徒把東西分給他們喫。但門徒手裏只有“五個餅、兩條魚”,而要喫飯的人有“五千人”。耶穌把餅和魚掰開分給衆人,他不停地掰,五千人都喫飽了,剩下的餅和魚還裝了12個大藍子。

  一次,耶穌和門徒渡海。忽然起了風暴,眼看就要沉沒了,這時耶穌起身,向大風大喝一聲,轉向大海說道:“快平靜吧,安靜點!”大海隨即風平浪靜,大家平平安安。

  耶穌傳教時總勸導人們信仰上帝。一次,一個瞎子在路旁要飯。耶穌問他:“你要我幫助你什麼呢?”瞎子說:“主啊,我想見到東西!”耶穌於是摸了一下他的眼睛,說;“好了,你的信仰使你得救了。你可以看見東西了。”瞎子的眼睛果然亮了。他感激不盡,從此跟着耶穌宣揚耶穌的功德。

  可是,耶穌的救苦救難善行,卻遭到了官吏和祭司們的嫉恨,他們串通一氣,用30塊銀幣買通了耶穌的門徒——加略人猶大。耶穌被捕時,他的門徒伯多祿拔劍削掉一個打手的耳朵,耶穌責怪說:“收刀入鞘吧,凡動刀的人必死於刀下!”這門徒只好放下刀來,耶穌終於被抓走了。

  耶穌被捕後,被定以“謀叛羅馬”、“自稱猶太王”的罪名。他受盡了打罵和侮辱後,被處以死刑,釘在十字架上,慢慢受苦而死。他死時,山搖地動、岩石崩裂,衆人大爲驚異,驚呼:“這真是神的兒子。”

  據說,耶穌死後第三天覆活了,他顯靈在門徒的面前;第四十天,耶穌升入天堂。耶穌復活的那天,是過春分月圓的第一個星期日,後被基督教定爲“復活節”。基督教又把耶穌的生日(12月25日)定爲“聖誕節”。“復活節”和“聖誕節”現在都是西方國家的重要節日。

  耶穌死後,他的信徒們前仆後繼,飽經風霜,以不怕死的精神去傳播基督教,使得基督教的影響越來越大。公元4世紀時,羅馬統治者認爲基督教愛護仇敵,反對同邪惡做鬥爭的說法與他們的統治有利,就把基督教定爲國教。從此,基督教以更快的速度傳遍全世界,成爲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

 

  耶穌雖是傳說中的人物,但他出生的那一年卻被作爲計算歷史年代的第一年,叫基督紀元,也即“公元”,是現在世界各國通行的公元紀年法。如公元1995年即指耶穌誕生後的第一千九百九十五年,而公元前221年,則指耶穌誕生前的第二百二十一年。

 

微信掃碼關注

每日推送新鮮資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