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許多神獸都瑞獸之稱,鳳凰、麒麟、龍更是中國文化的重要部分,是神話故事中繞不開的。獬豸,也稱解廌或解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上古神獸,古代神判與神裁思想下產生的著名神獸,又被稱爲“法獸”。

   許多神獸都瑞獸之稱,鳳凰、麒麟、龍更是中國文化的重要部分,是神話故事中繞不開的。《山海經》是他們的起源,《西遊記》中也有他們的身影。大家都很好奇那些神獸都長什麼樣子吧,我們來看看它們的真是面貌吧。

  夔

  夔是傳說中的一條腿的怪物。《山海經·大荒東經》記載:夔牛是古時代神獸,古時生於東海流波山,形狀似牛,全身都是灰色的,沒有長角,只長了一隻腳,每次出現都會有狂風暴雨。它身上還閃耀着光芒,似日光和月光,它的吼聲和雷聲一樣震耳欲聾。後來黃帝得到這種獸,用它的皮製成鼓並用雷獸的骨做槌,敲擊鼓,鼓聲響徹五百里之外,威懾天下。

  《神魔誌異·靈獸篇》記載:上古奇獸,狀如青牛,三足無角,吼聲如雷。久居深海,三千年乃一出世,出世則風雨起,雷電作,世謂之雷神坐騎。

  “白澤”

  “白澤”是傳說中崑崙山上的神獸,渾身雪白,能說人話,通萬物之情,很少出沒,除非當時有聖人治理天下,才奉書而至,是可使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獸。

  據《雲笈七籤·軒轅本紀》記載,白澤曾向皇帝講解關於動物的種種知識。據說當時黃帝正在全國各地巡遊,瞭解自己所轄國土的真實面貌。在東海邊,他碰到了會說話的怪獸白澤。白澤博學多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過去,曉未來,對各種動物瞭如指掌,知道天下所有鬼怪的名字、形貌和驅除的方術。凡是各種採天地靈氣、集日月精華而產生的怪異物種,它都一一跟黃帝解釋清楚,前後一共談到1522個物種。黃帝命人將白澤所言一一畫圖記錄,並製成《白澤精怪圖》(又稱《白澤圖》)。書中記有各種神怪的名字、相貌和驅除的方法,並配有神怪的圖畫,人們一旦遇到怪物,就會按圖索驥加以查找。

  鳳凰

  鳳凰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和百鳥之王,和龍一樣爲漢族的民族圖騰,羽毛一般被描述爲赤紅色,亦稱爲朱鳥、丹鳥、火鳥、鵾雞等。在西方神話裏又叫火鳥、不死鳥,形象一般爲尾巴比較長的火烈鳥,並周身是火,估計是人們對火烈鳥加以神話加工、演化而來的。神話中說,鳳凰每次死後,會周身燃起大火,然後其在烈火中獲得重生,並獲得較之以前更強大的生命力,稱之爲“鳳凰涅槃”。如此週而復始,鳳凰獲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鳥”的名稱。

  鳳凰的形象跟龍的形象一樣,愈往後愈複雜。據《爾雅·釋鳥》郭璞注,鳳凰特徵是:“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崑崙,飲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風穴,見則天下安寧。”《山海經·圖贊》說有五種像字紋:“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腹文曰信,膺文曰仁。”自古以來鳳凰就成了中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麒麟

  麒麟,亦作“騏麟”,雄性稱麒,雌性稱麟,簡稱“麟”。麒麟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一種動物,與鳳、龜、龍共稱爲“四靈”,是神的坐騎。古人把麒麟當作仁獸、瑞獸,現實中常認爲長頸鹿是麒麟的原型,常用來比喻傑出的人。

  從其外部形狀上看,集龍頭、鹿角、獅眼、虎背、熊腰、蛇鱗、馬蹄、牛尾於一身,乃是吉祥之寶。據古籍的描述,它的身子像麕,也可以寫成麇,古籍中指鹿;尾巴像牛;蹄子像馬;圓的頭頂,有一對角。它被古人視爲神獸、仁獸。麒麟長壽,能活兩千年。能吐火,聲音如雷。“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爲之長。”(有毛之蟲的意思是有毛的動物)

  檮杌

  檮杌,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猛獸。傳說爲遠古“四凶”之一,是鯀死後的怨氣所化。檮杌人面獸身,虎背熊腰,力大無窮,傳說是鯀死後所化,能變化黃龍,吞吐息壤,止天下之水,舉凡水族,皆不能傷,克盡天下水族,也是窮奇剋星。

  檮杌原本只是令人害怕厭惡的惡人,根據《左傳》文公十八年記載:“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詘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囂,傲狠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檮杌。”《左傳》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堯,賓於四門,流四凶族渾敦、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魑魅。”檮杌是北方天帝顓頊的兒子,它還有名字叫做傲狠、難訓,由這幾個名字裏,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爲了。和窮奇一樣,檮杌後來也成了四凶之一。這個不可教訓的惡人死後最終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獸。

  獬豸

  獬豸,也稱解廌或解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上古神獸,古代神判與神裁思想下產生的著名神獸,又被稱爲“法獸”。根據《論衡》和《淮南子·修務篇》的說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樣貌大致類似麒麟,全身長着濃密黝黑的毛髮,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有一隻獨角,俗稱獨角獸。據傳角斷者即死,有被見到長有雙翼,但多數沒有翅膀。

  傳說獬豸擁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對不誠實不忠厚的人就會用角牴觸。它怒目圓睜,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現奸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後喫下肚子。當人們發生衝突或糾紛的時候,獨角獸能用角指向無理的一方,甚至會將罪該萬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慄。帝堯的刑官皋陶曾飼有獬豸,凡遇疑難不決之事,悉着獬豸裁決,均準確無誤。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執法公正的化身。後世常將普通羊飼養在神廟,用來代替獬豸。

  犼

  犼,俗稱爲望天吼,朝天吼,傳說是龍王的兒子,有守望習慣。據《偃曝餘談》記載,犼形如兔,兩耳尖長,僅長尺餘。獅畏之,蓋犼溺着體即腐。但人仍一般叫它“石獅”,常立於華表和房頂。華表柱頂之蹬龍(即朝天吼)對天咆哮,被視爲上傳天意,下達民情。

  據說犼是一種極有靈性的動物,它每天蹲在華表上密切關注皇帝的行蹤。兩隻面南而座的犼是專門守候皇帝出巡的,每當皇帝久出不歸,荒淫作樂時,它們就會呼喚皇帝:“國君快回來料理國事吧,我們盼望你回來,眼睛都快望穿了。”於是人們稱這兩隻犼爲“望君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