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孫悟空在花果山有幾個結拜兄弟,分別是:平天大聖牛魔王、覆海大聖蛟魔王、混天大聖鵬魔王、移山大聖獅駝王(原文是犭它,這個字打不出,只能寫成駝,大家注意)、通風大聖獼猴王、驅神大聖禺狨王。》的朋友,都已經知道:今天的《西遊記》裏,前面的齊天大聖和後面的孫行者,是兩套故事系統裏的,是兩撥作者寫的,本來不是一個猴(新朋友可翻到本頁下方,看第五講和號外篇),是硬擰到一起的。

  今天貧道要講話題是:孫悟空在花果山的六個結拜兄弟,爲什麼忽然都不見了?

  孫悟空在花果山有幾個結拜兄弟,分別是:平天大聖牛魔王、覆海大聖蛟魔王、混天大聖鵬魔王、移山大聖獅駝王(原文是犭它,這個字打不出,只能寫成駝,大家注意)、通風大聖獼猴王、驅神大聖禺狨王。孫悟空自立爲齊天大聖之後,這六位兄弟也紛紛自稱大聖。可不知爲什麼,這幾個兄弟後來全都跑光了。花果山大決戰,你們不助拳,行;天宮斬妖臺,你們不來劫法場,也行;鎮壓五行山,你們不來救我,把那個六字真言揭下來總不費什麼力氣吧?

  最可氣的是,取經路上,居然一個個都不見了……老孫又不是和你們借錢。所以清代的黃周星在《西遊證道書》上氣得批了一句:“禽獸之性,始爲兄弟,終爲仇敵。舉一牛可以例其餘。”

  滿街都是大聖

  講這個問題,先要揭一揭這七兄弟的老底。我們注意到,這七位兄弟,都自稱“大聖”,爲什麼會有這麼多大聖呢?

  其實何止這些,貧道所見到的大聖,就有下面許許多多:通天大聖、彌天大聖、雪山大聖、雄威大聖、象鼻大聖、豬頭大聖(千真萬確,就是這個名字)、丹霞大聖、翻江大聖、攪海大聖、驅雷大聖、撒雲大聖……好了好了,不八了。

  福建丹霞大聖廟福建丹霞大聖廟

  這些大聖都是從哪裏來的呢?這和宋代以後,流傳在福建一帶的一種信仰有關,這種信仰叫瑜伽教。這個教裏的神仙,特別喜歡用“大聖”命名。東南沿海一帶,只要出一個神仙,老百姓就喜歡叫他“某某大聖”。時間一長,自然滿街都是大聖了。

  福建一帶的山裏,猴子又特別多。久而久之,就產生了許多猴精的傳說。這一點我們第五回也講過了(頁面末尾有往期文章鏈接)。像齊天大聖、通天大聖就是這樣的,他們都是當地的猴精。

  齊天大聖也不是一個猴

  今天是情人節,但大家或許忘了,《西遊記》裏,孫悟空也是個單身狗(猴)一枚。

  但在明代以前的故事裏,齊天大聖有兄弟,有姐妹,甚至有老婆,還有女兒!這是一大家子:齊天大聖、彌天大聖、通天大聖、耍耍三郎(以上公猴)、鐵色獼猴、巫支祇聖母、龜山水母、泗州聖母(以上母猴,有的是一人多名)。這8位都是平輩的兄弟姐妹。

  看過《鬧得天宮卻拿不下妖,爲什麼孫悟空戰鬥力前後差那麼大?》的朋友,都已經知道:今天的《西遊記》裏,前面的齊天大聖和後面的孫行者,是兩套故事系統裏的,是兩撥作者寫的,本來不是一個猴(新朋友可翻到本頁下方,看第五講和號外篇),是硬擰到一起的。今天貧道更要再爆料:就算是大家都熟悉的“齊天大聖”,在早期猴精故事裏,也不是一個猴!這個猴的各種早期故事,比如偷仙丹、御酒,是齊天大聖乾的;保唐僧取經,是通天大聖乾的;名叫孫行者的,是耍耍三郎;被壓在龜山(五行山)底下的,是巫支祇聖母(這裏就是個母猴,我們要單獨講);今天的《西遊記》,集中火力,都給編到一個猴子身上去了,名字也固定下來了,就是今天的“齊天大聖”。

  孫悟空的祖宗孫悟空的祖宗

  昨天貧道沒講,是因爲這個梗太毀三觀了。有了昨天第五講的基礎,今天再進一層,接受連“齊天大聖”都不是一個猴的概念,就輕鬆加愉快了。

  可怕的吸星大法

  當人們開始喜歡一個文學形象的時候,這個形象就開始吸取各路英雄好漢的相似故事。就像煉成了吸星大法一樣!像解縉、紀曉嵐、阿凡提、諸葛亮、包公、魯班,都是這種人物,人們喜歡把相關的有趣的事往這些人身上編,原來的主角反倒淹沒了。對於人類,我們能理解;但是換成猴,我們就往往意識不到這一點了。

  吸乾各路文學形象的吸星大法吸乾各路文學形象的吸星大法

  今天齊天大聖,正是練就了這種可怕的吸星大法!他可不止吸收猴精的內力,古今通喫!內力深厚的如慧能、東方朔,也被吸去了一點。而內力淺薄的各種“大聖”,被吸乾了內力後就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無人知曉了。

  這裏有幾位大聖,雖說被吸取了“內力”,卻得以在西遊記中露個臉,作爲孫悟空的把兄弟,它們是:

  禺狨(yú rón)王,禺,是一種長尾猿。這在《山海經》裏就有,長得像獼猴,個兒比較大,紅眼睛,長尾巴。狨就是金絲猴,又稱金線狨。

  獼猴王,也很簡單,就是獼猴成精。

  古代稱爲狨的金絲猴古代稱爲狨的金絲猴

  驅神大聖禺狨王、通風大聖獼猴王,當然是兩個猴精,是齊天大聖的老親戚,是鐵色獼猴或獼猴精的變種。他們屬於被齊天大聖吸過內力的,在這裏算是武功盡失的廢人做陪場——不知怎麼,貧道想起了武當派的可憐的俞岱巖。

  獅犭它王,這個詞是硬編的,實際沒有叫“獅犭它”的動物。並不能說獅犭它就是獅子。爲什麼會這樣?說來話長,貧道在獅駝嶺那一回會詳細地講。這裏大家只要知道,這裏既不是一種動物,也不是獅子和駱駝就行了。這個獅犭它王,是作者誤會了早期西遊故事裏的“師陀國”編出來的,今天不討論它。無量天尊,貧道不打誑語。

  所以,今天的《西遊記》,把兄弟只有名字而沒有故事,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只是幾具吸乾了內力的乾癟軀殼。這就是小說中殘酷的叢林法則,只能允許最強的高手活下來!這就叫“一將功成萬骨枯”!其實,我們看這所謂的齊天大聖,這劇中的猴,隨意被作者捧紅踢開;在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又何嘗不是被更高級的規則擺佈呢……

  草臺班演員,咔嚓掉算了

  我們如果把《西遊記》故事看成一臺春晚——它比春晚還厲害啊,不僅全國人民都看,還要流傳後世——所以各種神妖鬼怪都想上場。晚會的導演組,正是《西遊記》的各種作者,就像春晚帶着政治宣傳任務一樣,他們也有宣傳任務,有的要宣揚佛法,有的要宣揚道教內丹術,有的要諷刺現實。www.donglishi.com

  晚會的大腕分兩大派,齊天大聖故事中的人物和取經故事中的人物,兩邊有點不兼容,需要添進人物,刪掉許多人物。導演組說:這樣吧,你們兩邊,都犧牲一點吧。於是,像獼猴王、禺狨王他們,就被咔嚓掉了。

  別以爲齊天大聖系統這邊裁了許多,不公平。取經系統那邊裁得更狠!貧道說幾個:瞿波羅龍、野狐精、魔女國、長爪大仙,這些人物諸位都聽說過嗎?這都是明代以前取經故事裏的,在西天路上做妖怪,因爲不適合新故事,也被導演組咔擦掉了。獼猴王、禺狨王還在原著裏保留了幾個名字,算是登個字幕鳴謝一下。像瞿波羅龍、長爪大仙,連字幕都沒上,就直接捲鋪蓋回家了。

  牛魔王是反派男一號

  爲何牛魔王在後來有那麼重的戲份呢?牛魔王是個特例。一來,他本來就是大明星,二來,他又是總導演的人。沒!錯!他是在《西遊記》成書之前的老取經故事裏就有戲份,雖說沒紅,但是,他有資本。

  原來,牛魔王在元代雜居《二郎神醉射鎖魔鏡》裏是大反派,被鎖魔鏡鎮壓過,和孫悟空被五行山鎮壓很相似,還與二郎神交過手。憑着深入人心的形象,他,傍上了喜歡內丹術的總導演。他現在已經不屬於齊天大聖系統或取經系統的任何一方了。總導演一句話:必須出演,不但要演,還要重頭戲!

  爲什麼?總導演——當然是意圖宣講內丹理論的那位作者,要借牛魔王來說事,要借牛魔王來大講他的內丹理論。所以封他爲與“齊天大聖”同義的“平天大聖”,要注意這個名字,貧道從沒在別的故事中看到過。還把火焰山直接從鐵扇公主那裏硬搶,搶不過就安排聯姻。紅孩兒都是硬搶來的兒子(所以他並不長角,網上傳紅孩兒是誰的私生子,可以當娛樂說下),還有如意真仙等一圈親戚。諸位看看原著,有哪一場大仗打得比降服牛魔王驚人?四面八方普天神聖同時到場!連如來降服大鵬都無法相比!諸位,如果您以爲牛魔王被虐的很慘,那就大錯而特錯了!試問哪個電視劇敢爲這樣的反派人物安排這樣大的場面,好逆天啊,把主角的戲都搶了?這不是導演的意志是什麼?這就是資源的傾斜,這就是導演的偏愛,這就是潛規則!

  孩子,你就不是你媽生的!

  剩下的,就是鵬魔王和蛟魔王兩個了。這兩位資料太少,沒有什麼確切的證據。但是可以肯定,他們都是牛魔王的小弟。是牛魔王從魔王故事裏帶過來的——這是一個小弟套小弟的關係。我們看,牛、蛟、鵬,他們三個的名字是一樣的,都叫魔王。在以牛魔王爲大反派的元雜劇《二郎神醉射鎖魔鏡》裏,諸位可以看到,裏面的反派全都叫魔王、魔君、魔女。此外,鵬魔王和後來的大鵬精,應該是有些關係,貧道到時候再講。大概是這兩位先天有些不足,作者在這裏雖然想用他們,但劇情所限,沒有實現,所以只在這裏留下了兩個名字。我們看,《水滸傳》裏有位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教了史進武藝之後,也是這樣忽然消失了。

  孫悟空這六個兄弟,我們看出,心也不是一般齊的。他們的忽然消失,情況也是非常複雜的。艾瑪,敲字累死貧道了。

  牛魔王爲什麼也沒助拳

  那麼,爲什麼二郎神打上門的時候,牛魔王也沒有出來助拳呢?畢竟他們還有元雜劇中結下的前仇舊恨呢……答案是,避免狗血劇情!

  在元代的二郎神故事裏,二郎神和牛魔王狠打過一仗,那一仗的激烈程度,不亞於擒齊天大聖。這類故事的代表作就是《二郎神醉射鎖魔鏡》。牛魔王的本領,在觀衆心中是有一定地位的。您想想,單對付一個孫悟空,二郎神自己根本沒有勝算的。他得加上6個小弟、加上一條哈士奇、加上太上老君放暗器才能搞定。假如這裏牛魔王還出場的話,等於二郎神的對手增加了一倍。那該把二郎神寫成多厲害,或增加多少兵力才能對付孫、牛兩個大神,觀衆才能信服?難道要12個小弟、兩條哈士奇、觀音菩薩再扔一個淨瓶下來嗎?這不是狗血劇是什麼!

  我們要認清兩個前提,第一,孫悟空是主角。第二,主角這裏必須敗。好,西遊主角是孫悟空,不是二郎神。安排牛魔王或其他人助拳,勢必犧牲孫悟空的形象,因爲這裏必須讓孫悟空衆寡不敵,雖敗猶榮。同時,也會影響二郎神在民衆中的印象。而且在寫作技術上,會把故事搞得很複雜。所以如果牛魔王助戰,二郎神只能敗走。

  孫悟空必敗的一場戲,只許二郎神開掛,不許孫悟空開掛

  還有一個次要原因,牛魔王是導演的人,導演留着他是有大用場的,他內定只能演一號,怎麼可能安排他這裏助拳?

  假如這個故事反過來,是以二郎神爲主角的,那就無所謂了。別說牛魔王,孫悟空六個把兄全上都沒有關係。這就像三英戰呂布,把呂布打跑了。呂布確實厲害,劉關張三個人,任何一個單挑呂布,都可以寫成贏不了。但哥仨一塊上的話,呂布的結局就是必須敗,三大高手羣毆下全身而退,還能怎樣?如果還寫成呂布完勝,這故事就太狗血了。因爲三國的主角是劉關張不是呂布,哥仨都打不過一個呂布,你讓他們以後還怎麼見人.

 

  免責聲明:本文由奇聞吧(www.qiwen8.com)網站編輯整理發佈,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