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既然苗族的一部分融合於華族,成爲漢族的初步基礎,以後又不斷有一部分苗族融合於漢族之中,那麼,九 黎也應當是漢族的先民,九黎之君蚩尤亦應當是漢族的先祖,而不應把他排斥在黃帝、炎帝之外。事實上,蚩尤不僅是一個古史傳說中的歷史人物,同時也是一個有怪異神力的神話形 象,據《龍魚河圖》記載: 黃帝攝政前,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造立兵杖馬戟大弩,威振天下。

   由於原始社會階段,沒有文字記載,所以自春秋戰國以來以致如今,中國的歷史典籍,都只是根據歷史傳說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父系氏族公社 階段的黃帝時期。然而,在黃帝時,中華民族就有三個著名的偉大始祖,即黃帝、炎帝、蚩尤。但是,在我國曆來的官方正統史中,一直把黃帝作爲中華民族的始 祖,始君,後來炎帝也逐漸被確認。所以,這裏我們着重談談蚩尤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始祖之一的問題。

  首先,應當指出,蚩尤是中國苗族的先祖。因爲如今的中國苗族的族屬淵源,和遠古時代的“九黎”、“三苗”、“南蠻”有着密切的一脈相承的關係。在原始社 會末期,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和黃河下游一帶,遠古的時候就生活着很多原始人類;他們經過世世代代的生息繁衍,通過艱苦的勞動,在距今五千多年前,逐漸形成了 部落聯盟。這個部落聯盟叫做“九黎”,以蚩尤爲乎領。《國語·夢語》注中說:“九黎,蚩尤之徒也”。《書呂刑釋文》、《呂氏春秋·蕩兵》、《戰國策·秦》 高誘注,都說蚩尤是九黎之君。他們藉助優越的地理條件,不斷地辛勤開拓,使生產力不斷提高,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一躍而成爲雄踞東方的強大部落,並且最早進 入中原。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同志寫道:傳說中的中國遠古居民,“居住在南方的人統被稱爲‘蠻族’。其中九黎族最早進入中部地區。九黎當是九個部落的聯盟, 每個部落又包含九個兄弟氏族,共八十一個兄弟氏族。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領,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個氏族酋長。……是以猛獸爲圖騰,勇悍善斗的強大部落。” 在九黎部落進入中原之後,炎帝族也自西方牧進入中部地區,與九黎族發生長期的部落間的衝突。九黎族驅逐炎帝族,直至涿鹿。後業,炎帝族聯合黃帝族與九黎族 在涿鹿展開了原始社會末期規模空前的部落大戰——涿鹿大戰。在戰爭初期,黃帝由於兵力不足,又對地形氣候不瞭解和不習慣,因而“黃帝與蚩尤九戰九不勝”; 後來黃帝族創制了指南車以識別方向;並大大增添實力,才轉敗爲勝。最後雙方決戰於涿鹿,九黎被打敗,其首領蚩尤也被擒殺。

  九黎戰敗以後,其勢大衰,但他們還據有黃河下游和長江中下游一帶的廣闊地區。到堯、舜、禹時期,他們又形成了新的部落聯盟。這就是史書上說的“三苗”, 又稱爲“有苗”或“苗民”三苗這種部落羣體的發展,最後形成了部落酋長國。范文瀾寫道:“苗族被禹戰敗後,退出黃河流域,據戰國時人說,三苗曾在長江中下 遊建立起一上大國。這個大國當是一個大的部落聯盟,是許多部落的集合體,其中較大的是荊楚。”所以,到商、周時期,“三苗”又被稱爲“荊楚”,有時也被稱 爲“南蠻”後來,荊楚的社會經濟日益發展,其中較先進的楚人,又被稱爲“荊蠻”。其後,荊蠻日漸強盛,發展成爲春秋戰國的“五霸”、“七雄”之一的楚國的 主體居民和主體民族。

  可見,九黎、三苗、南蠻、荊蠻、苗族之間有着一脈相承的淵源關係,而且都包括苗族先民,後者是前者的苗裔。《周書·呂刑》的“蚩尤對苗民制以刑”,《國 語·鄭注》的“有苗復九黎之德”,三苗,九黎之後也”,等記載,就已經顯出“九黎”和“三苗”的親緣關係。《禮記·衣疏·引甫刑·鄭注》說,“有苗、九黎 之後……居於西裔者三苗”等語,也直接指出“三苗”是九黎的後裔。“南蠻”則是被驅逐到長江以南地區的部分“三苗”的別稱,而“荊蠻”則是商、周時期對兩 湖地區這部分“南蠻”的稱謂。許多隻書都認爲,苗族和三苗有親緣關係,例如:“苗人,古三苗之裔也”;“苗者,三苗之裔”;“考紅苗蟠據楚、蜀、黔三省之 界,即古三苗遺種也”。這就使我們清楚看到了苗族族源的線索,九黎——三苗——南蠻(荊蠻)——苗族。就是說苗的先民是九黎,而蚩尤是九黎的首領,所以, 苗族人民普遍地將蚩尤視爲自己的先祖。

  其次,蚩尤也是中國南方許多少數民族的祖先。五千年前, 與黃帝同時代的九黎部落聯盟,據史書記載,其成員中除了苗族以外,還有黎族、瑤族、畲族等少數民族。如果按照過去史書的稱謂,把遠古時代居住在南方的人統 稱爲“蠻族”,或稱“南蠻”、“荊蠻”,那麼就把我國在南方許多少數民族都包括在內了。這就是說九黎、三苗、南蠻,不僅是苗族的先民,而且也是黎族、瑤 族、畲族和南方其他一些少數民族的先民。而蚩尤是九黎之君,所以,蚩尤也就不僅是苗族的先祖,同時也是黎族、瑤族、畲族和其他一些少數民族的先民。同時我 們還應當看到,苗族在古代多次遷徙過程中,包括南遷和西遷的過程中,逐漸演化爲若干民族,只有一部分仍保持着苗族的稱謂。由此可見,這些演化出來的民族自 然也是九黎的後裔,蚩尤亦當是他們的先祖。

  再次,蚩尤也是我國羌族的先祖。《後漢書·西羌傳》說:“西羌之本出自三苗,羌姓之別也。其國近南嶽。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關之西羌地是也。”這就 是說,羌族是出自三苗,是三苗的後裔是姜姓的別支。據史料記載,姜姓就是西北一帶原來的姜族,後來稱爲羌,以後逐漸南遷和西遷。所以,北至現在的青海,西 至現在的西藏,南至現在的四川、貴州、雲南,都有羌族人民居住。羌族西遷到西藏的人自稱爲“烏斯藏”,烏斯就是烏氏,藏就是羌,烏斯藏就是烏氏羌的統稱。 他們又稱爲“西藏”,實際上西藏就是西羌。這就可以證明,現在的藏族,也是羌族和烏族相互融合而成的。其中也有苗族。羌族向南遷的,到四川的與當地的表族 融合叫青羌,一部分羌族向南遷的,到四川的與當地的青族融合後叫青羌,一部分再由四川遷到貴州、雲南。現在貴州西部的羌族,他們的公開族號爲羌,而族人間 仍自稱爲苗。雲南的羌族,其來源與貴州西部的羌族大致相同,公開的族號爲羌,族人間仍自稱爲苗。由此可見,羌族也是九黎、三苗的後裔,作爲九黎之君的蚩尤 亦當是羌族的先祖。

  又再次,蚩尤也是漢族的先祖。范文瀾同志寫道:“遠古時代,在中國領域內, 居住着許多不同祖先的氏族和部落。它們彼此間經長時期的相互影響和相互鬥爭,有些逐漸融合了,有些發展起來”。“黃帝族與炎帝族,又與夷族、黎族、苗族的 一部分逐漸融合,形成了春秋時期稱爲華族、漢以後稱爲漢族的初步基礎。”“舜命契教化百姓,命皋陶用刑法制苗民,命棄播百穀以養黎民,實際是用刑法強迫苗 民黎民耕種來養活受教化的百姓。”又如:陸次雲《峒溪纖志》說:或者人捕獲馮人妝奴隸,給他着上木靴再加木鎖,一輩子也不得逃走。這就是說,把俘獲對方民 族的人當奴隸,以後便逐漸地融合在本民族中了。而且到春秋戰國時期,“華族與居住在中國內部和四方的諸族因文化不同經常發生鬥爭,鬥爭的結果,華夏文化擴 大了,中國也擴大了,到東周末年,凡接受華夏文化的各族,大體上融合成一個華族 。”顯而易見,這次民族融合自然也包括着一部分苗族。既然苗族的一部分融合於華族,成爲漢族的初步基礎,以後又不斷有一部分苗族融合於漢族之中,那麼,九 黎也應當是漢族的先民,九黎之君蚩尤亦應當是漢族的先祖,而不應把他排斥在黃帝、炎帝之外。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蚩尤不僅是苗族黎民族和中國南方少數民族的祖先,而且也是漢族等其它民族的祖先,因而是中華民族的祖先。在黃帝時 期,黃帝、炎帝、蚩尤是同時代的三個偉大人物,是原始社會階段部落聯盟解體前黃帝時期的古代中國三大部落聯盟的三個首領(即大酋長)和傑出代表,是中華民 族的三大始祖。

  蚩尤

  蚩尤是中國古史神話中的重要人物,因與軒轅黃帝進行歷史 性的大戰而赫赫有名。 但是,在古代文獻的記載中,蚩尤的形象是非常複雜紊亂的,其中有諸多矛盾之處,使人產生不少疑問。諸如:蚩尤究竟是一個古代的歷史人物,還是一個神話人 物?他是一個英武的戰神還是一個偉大的民族英雄,或是一個“好兵而喜怒”的“貪慾者”、“亂賊”?蚩尤和炎帝是否同一個人?他和黃帝之間是否只是敵對關 系?蚩尤和苗族歷史和中國古代的民族融合究竟有什麼關係?他對苗族民俗有何影響?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問題。

  本文想根據文獻資料和調查材 料,對此類問題作一初步的考索。 一、蚩尤與黃帝 蚩尤與黃帝的“涿鹿大戰”是中國遠古歷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正是由於這次大戰中,黃帝戰勝了蚩尤,才奠定了華夏國家的根基,使他成爲五帝之首。在有關的文 獻記載中,蚩尤的形象是暴君和亂賊,是相當醜惡的。《廣雅釋詁》:“蚩,亂也。”《方言》:“蚩,悖也”(卷十二)一說尤,同由尤,腹中之蟲,很不雅觀。 《尚書·呂刑》的記載更加詳細,可爲此類觀點的代表:刵 蚩尤惟始作亂,延及於平民,罔不寇賊,鴟義奸宄,奪攘矯虔。苗民弗用靈(令)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殺戳無辜,爰始淫爲劓刵椓黥。越茲麗刑並制,罔差 有辭。

  這是周穆王敘述刑法的源流時首先提到的“古訓”,說蚩尤作亂,以酷刑、殺戳統治苗民。把蚩尤、苗民都說得很壞。蚩尤原爲“九黎這君”是九黎部落聯盟的首 領,他與軒轅黃帝發生了矛盾,被史家看成是“作亂”。司馬遷《史記2五帝本紀》: 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微師諸候,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候鹹尊軒轅爲天子,代神農氏(炎帝)是爲黃帝。這些都是正統史書中的記 載,已經把神話人物歷史化了,並且還以正統觀點使蚩尤成了暴虐無道的亂賊。事實上,蚩尤不僅是一個古史傳說中的歷史人物,同時也是一個有怪異神力的神話形 象,據《龍魚河圖》記載: 黃帝攝政前,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造立兵杖馬戟大弩,威振天下。誅殺無道,不仁不慈。萬民欲令黃帝行天子事。黃帝仁義, 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敵,乃仰天而嘆。天譴玄女授黃帝兵信神符,制服蚩尤,以制四方……

  《漢學堂叢書》中的《龍魚河圖》略有不同,說:“黃帝之初,有蚩尤兄弟七十二人,銅頭鐵額,食沙石,制五兵之器,變化雲霧。”雖“七十二人”與“八十一 人”有異,但皆爲“多”之約數,九的位數,其內含是一致的,說明蚩尤是一個相當大的集體的代表,是一個具有很大神性的怪異人物。古書上這類記載很多,如: 《歸藏》: “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啓筮) 《述異記》: “有蚩尤神,俗雲:人自牛蹄,四目六手。今冀州人提掘地得髑髏如銅鐵者,即蚩尤之骨也。今有蚩尤齒,長二寸,堅不可碎。秦漢間說蚩尤氏耳鬢如劍戟,頭有 角,與軒轅鬥,以角觝人,人不能向……”顯然,這種“銅頭鐵額”、“八肱八趾”、“人身牛蹄,四目六手”、“食沙石子”等形象是非常怪異的,而《龍魚河 圖》又說蚩尤“制五兵之器,變化雲霧”則又非常厲害,以致黃帝也打不過他,只好去祈求上天神靈的幫助。

  《山海經·大荒北經》: 蚩尤作兵伐黃帝,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日魃,雨止,遂殺蚩尤。《龍魚河圖》還說在此大戰中因黃帝仁 義,“遂不敵”蚩尤,“乃仰天而嘆,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這才制服蚩尤。又《黃帝玄女戰法》雲: 黃帝與蚩尤九戰九不勝。黃帝歸於太山,三日三夜,霧冥。有一婦人,人首鳥形,黃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婦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問?’黃帝曰:‘小子欲萬 戰勝’遂得戰法焉。 又《玄女兵法》亦云:“黃帝攻蚩尤,三年城不下……”“九戰九不勝”、“三年城不下”,可見蚩尤是很強大的對手,其力量與黃帝不相上下,黃帝只有求女神幫 助纔得到了勝利。

  從此次戰爭的記載可以看到蚩尤的神話形象,他不僅“獸身人語,銅頭鐵額”、“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而且可以“靖風伯 雨師大風雨”,還可以“作大霧,彌三日”,使黃帝令風后作指南車才戰勝了他。不僅蚩尤有神性,黃帝也有神力,可給風后等神下命令。 由此可見,蚩尤不僅是古史傳說中的歷史人物,而且也是一個神話人物。“蚩尤神”不僅在後世一直受人供奉,而且就在當時,也是被看成“不死”之神,威鎮天下 的。上引《龍魚河圖》記載黃帝得玄女兵信神符而擒殺蚩尤之後:(蚩尤沒後),天下復擾亂不寧,黃帝遂畫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威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 皆爲珍服。

  於此可見“蚩尤神”威力之大,不只在九黎部落之內,而且“天下”“八方萬邦”,都對他非常崇敬,使黃帝要畫出他的神象來,才能服天下。後來蚩尤神更可管 下雨、農耕與疾病了。《春秋繁露·求雨》:“夏求雨……其神蚩尤。” 梁代任昉《述異記》列記錄了南北朝時代華北漢族人民祭“蚩尤神”的情況: 今冀州有樂名“蚩尤戲”,其民兩兩三三,頭戴牛角而相抵。漢造角觝,蓋其遺制也。太原村落間,祭蚩尤神,不用牛頭。今冀州有蚩尤川,即涿鹿之野。漢武時, 太原有蚩尤神晝見,黽足蛇首;主疫,其俗遂立爲祠。 此書還說“涿鹿今在冀州,有蚩尤神,俗雲人身牛蹄,四目六手。”更說明在大戰的涿鹿,冀州人長久地祭祀蚩尤神,其他地方如太原、朝鮮也祭蚩尤神,其爲神話 人物當無疑問。軒轅的形象亦復如此,不只是歷史人物,而且也是古史神話形象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