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實蘋果公司作爲智能手機的引領者,其對於手機行業發展做出的貢獻毋庸置疑,包括指紋解鎖、全面屏等技術或者概念都是蘋果率先提出,在這之後其它手機纔開始模仿,甚至不少國產品牌手機可以明顯地看出蘋果的影子。首先要明白一點,和蘋果與高通之間的專利糾紛不同,國產手機所做的只是模仿,並沒有直接引用蘋果的專利,所以並沒有涉及侵權。

科技的發展,帶來一系列便捷的同時,也引發了諸多問題。其中侵權便是其中一項,在之前很長的一段時間裏,企業對於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夠重視,引發許多山寨事件。隨着企業越來越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及時爲自己的創新科技申請專利就成爲了一項必不可少的程序。

在手機行業就有過許多專利糾紛的案例,最爲大家熟知的就是蘋果和高通長達十幾年的糾紛。衆所周知,蘋果手機是目前世界上知名度的最高的手機品牌之一,擁有着無數的粉絲,即便是這樣,在高通的專利權威面前,蘋果依然慘敗,股價下跌、手機停售,可以說造成難以預計的損失。

儘管最終蘋果和高通達成了和解,但想必背後還是做出了巨大讓步,畢竟在法律面前衆生平等,哪怕是蘋果也無法凌駕於法律之上。

其實蘋果公司作爲智能手機的引領者,其對於手機行業發展做出的貢獻毋庸置疑,包括指紋解鎖、全面屏等技術或者概念都是蘋果率先提出,在這之後其它手機纔開始模仿,甚至不少國產品牌手機可以明顯地看出蘋果的影子。

那爲何蘋果公司沒有控告這些企業侵權呢?首先要明白一點,和蘋果與高通之間的專利糾紛不同,國產手機所做的只是模仿,並沒有直接引用蘋果的專利,所以並沒有涉及侵權。另外一點,當時國產手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蘋果公司恐怕也沒有經歷投入到這勝算不大的侵權查究之中。

這一點也說明了,專利和專利之間還是有差距的,高通的專利也許沒有蘋果多,但是含金量明顯不在一個層級上。別的企業要想生產智能手機,就必須使用高通的芯片,沒有辦法找到替代品,這也是爲什麼高通底氣這麼足的原因。

產品價值是影響企業最終所能達到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你的產品是別人可以複製的,那麼在無數個質量不比你差的複製品面前,你的優勢就會逐漸消失。

而在當前企業普遍在科研上投入大量的精力前提下,想要真正意義上做出不可複製的產品是不太可能的。如何在同質化嚴重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尋找自身產品另一個價值提升點就成爲了所有企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手機業是這樣,其它任何行業亦是如此。國內通信業在經歷多年的發展之後,三大運營商鼎足而立的格局已經形成,套餐產品很難做出進一步突破後,各家也已經開始了把目光放在了產品內容之外。

包括中國電信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平臺“翼支付”在內,運營商做出了不少嘗試,但筆者以爲,不管改變的表現形式如何,最終都離不開用戶這一關鍵點。提升用戶體驗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如何付諸實踐還需要從原有模式中跳脫出來才能找到新的突破口。

只要在不涉及侵權這樣觸及法律的前提下,借鑑別人成功的思路來爲自己的產品服務,給用戶帶來好的體驗,這也未嘗不是一種方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