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經過五個月的觀察保護,世界上最小的嬰兒於近日出院。

“世界最小存活嬰兒”出院,曾被告知活不過1小時!“最小”記錄可不止她

這名世界上最小的嬰兒出生在美國加州聖地亞哥的一家醫院。醫院的醫生稱,2018年12月,嬰兒賽比(Saybie)出生時體重僅爲8.6盎司(約245克),重量相當於一個大蘋果,成爲世界上最小的存活嬰兒。

報道稱,她本月早些時候從醫院出院,體重增加到了5.6磅(約5.08斤)。醫院方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解釋說:“在經歷了嚴重的妊娠併發症後,賽比的母親在懷孕23周零3天的時候通過緊急剖腹產分娩。”醫生們說,當發現嬰兒沒有繼續增重,且母親的生命處於危險中時,早產是必要的。

塞比被愛荷華大學的最小嬰兒登記處認定爲世界上活下來的最小的新生兒。據醫院稱,她比2015年出生在德國的前一個最小的嬰兒輕7克。

“世界最小存活嬰兒”出院,曾被告知活不過1小時!“最小”記錄可不止她

資料圖片

說起“最小新生兒”的記錄,你知道中國寶寶的“最小出生記錄”是多重嗎?

據《揚子晚報》報道,2018年1月15日,懷孕僅22周+2天的鄒女士早產下了男寶寶點點。點點出生時僅550克,整個人僅成人巴掌大小。經過醫護人員和患兒親人長達三個多月的共同努力,順利出院,出院時體重已達2150克。小傢伙的出院,刷新了國內報道的最小胎齡超早產兒成功救治的記錄。

該院醫務人員介紹,點點剛出生時胎齡爲22周+2天,體重550克,身長25釐米,屬於“超早產兒”、“超低出生體重兒”,整個人僅成人巴掌大小,皮膚幾乎是透明的。最令人揪心的是,點點出生時無呼吸、無反應,只有微弱心跳。

“世界最小存活嬰兒”出院,曾被告知活不過1小時!“最小”記錄可不止她

南京市婦幼保健院NICU的醫護團隊與產房的醫務人員就展開了緊急的產房復甦,保暖、塑料膜包裹全身、呼吸支持等產房復甦穩定,並立即轉入新生兒科NICU病房,入高級“BMW bed”保溫箱保暖,呼吸支持,臍動靜脈置管,監測血壓、血氧、血氣等生命體徵和內環境。

“世界最小存活嬰兒”出院,曾被告知活不過1小時!“最小”記錄可不止她

資料圖片

創造“最小出生記錄”,總是離不開醫務人員的精緻醫術,更離不開父母的精心照顧。

那麼,家有早產寶寶該如何照顧呢?

早產兒,是指出生時胎齡小於37周的新生兒。由於提前出生了,組織器官還沒來得及發育成熟,之後出現營養不良、身材矮小、智力障礙、感染性疾病等等風險較大。尤其胎齡小於32周,出生體重小於1500克的極低出生體重兒。

“世界最小存活嬰兒”出院,曾被告知活不過1小時!“最小”記錄可不止她

早產兒的健康管理是個系統工程,有許多的事情需要做,出院後早產兒的營養管理是其中一部分。

爲了滿足早產兒的營養需求,醫學界建立了早產兒的營養管理程序,這個程序分爲三個階段,其中的第一和第二個階段是在住院期間,由醫生和護士來完成;程序的第三個階段叫做出院後時期,是指從出生—1歲這個年齡區間,要有醫生和家長來共同完成。

營養管理的第一件事:寶寶喫什麼?

出院後早產兒的奶製品一共有四種,母乳、母乳強化劑,早產兒出院後配方奶、嬰兒配方奶。

那怎麼選擇呢?

母乳餵養,對於出生體重大於兩千克,沒有營養不良高危因素的寶寶,母乳是出院後的首選。

對於那些極低出生體重兒和出院前的營養狀況評價不太好的寶寶,即使母乳豐盛,也不可以純母乳餵養的,需要加入強化劑來提升母乳的營養價值。使用母乳強化劑要注意儘量用剛剛擠出的母乳,加入強化劑後搖勻,立即給寶寶喫,一般不主張存放。剛開始用母乳強化劑的時候,建議半量強化,觀察1-2天,看看寶寶的耐受情況,如果耐受良好,就可以足量強化了。

如果沒有母乳或是媽媽因某種原因不能哺乳,選用早產兒出院後配方奶。可能大多數家庭是混合餵養的,也就是說媽媽奶水不夠,補充一些早產兒出院後配方奶。這種情況要不要強化母乳呢?如果是以母乳餵養爲主的,就全量強化。如果母乳量小於總量的50%,可以不強化。嬰兒配方奶,只適合出生體重大於兩千克,沒有營養不良高危因素,而且出院後體重增長良好的早產兒。

“世界最小存活嬰兒”出院,曾被告知活不過1小時!“最小”記錄可不止她

資料圖片

強化營養要持續多久?

早產兒出院後配方奶或母乳強化劑,一般可以用到矯正年齡3-12個月。具體時間由臨牀醫生根據寶寶營養監測的數據來確定。

過早停止強化可能出現營養不良的現狀。強化時間長了,增加成年期代謝性疾病的風險。請家長跟專科醫生配合,不要自作主張或是道聽途說。

在嬰兒期,奶製品喫到一定年齡都要添加輔食,又叫過渡期食物引入。早產兒添加輔食的原則跟足月兒是一樣的,不同的是添加輔食的開始時間,早產兒以糾正年齡爲準,也就是從預產期開始計算年齡,一般不早於四個月,也不晚於六個月。

輔食添加過早容易出現嘔吐、腹瀉等胃腸道功能紊亂的現象。添加晚會影響多種營養素的獲取和造成餵養困難。在1歲以內,奶製品是主食,奶量一般不要小於600毫升,輔食的量不要過多,但種類要多,才能獲得充足而均衡的營養物質,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體檢的頻率,一般生後頭六個月,每個月一次;6-12個月,可以每兩個月一次。檢測的項目包括物理指標與生化指標,有體重、身高、頭圍、體重等生長測評,血紅蛋白、尿素、氮、鈣、磷、維生素D等血液檢測。

早產兒的預防節奏在社區做比較方便;生長發育水平的監測,去看兒童保健專科醫生更好。理想的狀態是在專業人員、寶寶、家長三者之間形成評估指導發展評估的一種個性化的循環、互動的跟蹤式的優化發展模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