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市值康得新危机的背后,真假150亿?

湖南人左宗棠在江西婺源,发现当地很多穿绸裤的富人手握金珠饿死,令人匪夷所思。

上市公司康得新,2018年三季度账上有150亿现金,1月15日有一笔10亿的到期短融券,但是康得新无法按期兑付。除了账面现金,康得新账面上还有42亿多的可出售金融资产,高额的现金存款为啥还不起欠款呢?实在不行就卖点资产,可现实就是那样的令人啼笑皆非,有钱人康得新现在10亿的债券兑付不了。

康得新危机的背后,账上150亿现金到底是真还是假?迷雾笼罩下的究竟是怎样的秘密?

01

货币资金是整个资产负债表左栏第一个科目,如果从第一个科目就开始造假,那后面很多科目更是惨不忍睹。

金融市场很多交易行为,依赖于企业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财务信息,如今这些要求真的成了奢求,或者说一直是市场的奢求。

就这样的资本市场,如何培育出伟大的企业。

今早就康得新的货币资金问题,咨询了一位前四大的老司机。老司机的意思是,时点上的货币资金大概率是真的,但有没有存在受限,以及是否为了在时点充数不太好判断。

现在银行流水造假难度提升,尽职的审计师打印流水和对账单即可知道真假,除非银行配合企业提供虚假的存款证明,这种概率比较小。

至于说货币资金是否存在使用受到限制的情况,一般会计师在审计时会向银行询证。使用受到限制,但没有披露可能存在两种情况:

一种是企业和银行签有抽屉协议,不对外公布,这种情况下,银行配合企业,审计师无法审计到;另一种是没有签订抽屉协议,但双方相互默认,或者企业要使用需要银行特殊操作,这种也难以审计到。

对于临时进账冲时点数的行为,一般通过其他应收款或者应收账款科目进行,这种操作按理会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留下痕迹。

但老司机说合并报表的现金流量表科目是倒推出来的,有时候会用一些净额来反映,所以无法准确一一对应。康得新的报表看不出应收和应付科目充数痕迹。

如果说货币资金受限情况,因为企业和银行存在抽屉协议,会计师无法审计到位,那么时点数的异常大额进入和进出,可以作为一个审计切入点。这个也许就是可以追溯到的审计师责任。

02

康得新债券违约前一天传出一封盖有张家港某平台和康得新子公司公章的公告,公告提到为实现企业经营风险和金融风险隔离,子公司的账款的收付通过平台公司来实现。

也就是说完全隔离了该子公司的生产经营与康得新自身的债务危机。

在很多人眼里,这简直就是帮企业逃废债,可如果看一下子公司对当地的就业和税收贡献,就能明白为何地方政府直接插手公司经营了。

然而这种粗暴的做法,对于市场规则的破坏显而易见。

昨日康得新的违约,直接引爆了今日康美债券的大幅低价甩卖。同样作为曾经的千亿市值白马、高股权质押股票和大存大贷得类似财务特征,相比于AA+的康得新,AAA的康美有不少风险偏好比较低的公募基金的持有。

拥有150亿货币资金却无法兑付10亿债券,而拥有超过370亿货币资金的康美却有存续高达220亿的债券,如果货币资金都是假的,而且老板偿债意愿减弱,那后果可能难以想象。

A股曾经有被机构投资者誉为“绝代双雄”的两只白马股,那就是南方康美药业,北方康得新。二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典型的存款和贷款双高,账面现金多,负债也多,他们的业绩都是扶摇直上,机构们是趋之若鹜,股价自然也是高高在上,简直犹如一骑绝尘的白马,令无数资金竞折腰。

二康的问题,相比对于债市对民企风险偏好的打击应该比较大。谨慎的公募基金已经开始不计代价的抛售,今日剩余期限不到3月的CP已经被砸到33元附近。

当然也有人貌似在捣乱,15元净价200万的成交看起来就是在烘托气氛。

03

大家都说他们造假,有些明显的、不合逻辑的财务数据市场也都能看出来,但要说企业一无是处,我觉得也倒不至于,要不然过去的千亿市值也不是那么容易吹出来的。

期待监管赶紧能够给一个明确的结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已经到如此恶劣地步,这两个企业过去也一直有市场在怀疑,也在市场存在了这么多年,还做到了千亿的规模,如今这么不明不白的一个违约,一个债券跌成熊样。

这些公司名义上属于公众企业,然而却成了大股东肆意妄为的提款机,公司治理简直就成了笑话,独立董事们吃香的喝辣的,屁都不放。各种中介更是沆瀣一气。

今天二毛说,他们风控已经开会,所有民企要尽快卖出,一个都不留。我跟他说,市场还是有一些优秀的、踏实做实业的民企的,不要一刀切,一刀切太low了。

二毛说,你连上市公司的报表都无法确定真实性,老板说逃废债就逃废债,偿债意愿大幅下滑,还搞个屁的民企。

不知道怎么回复他,毕竟当初我也曾建议他们在70元附近搞点康美。

这轮去杠杆暴露出,我们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财务质量是多么的低劣和不堪一击,是时候杀几只鸡祭天了。

一边是积极纾困拯救民企,一边是消极偿债继续爆雷,2019是冰与火之年。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