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毅中將:“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毅)”

萬毅

萬毅,原名萬允和,字頃波。1907年8月8日生於遼寧省金縣四十里堡。1930年起在東北軍任職。1938年1月任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七軍一一二師三三四旅六六七團團長。同年3月11日,祕密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8月,同常恩多、郭維城率原東北軍新第一一一師在山東濱海起義,加入八路軍。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和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7年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

1938年11月至1939年2月,萬毅率部在宿遷境內與日軍作戰。由於作戰勇敢,當時在日僞軍中流傳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毅)”。

中共特別黨員

萬毅將軍出身於張學良的東北軍,以文武兼備、軍容嚴謹、愛國進步著稱。1930年,萬毅以第一名的優秀成績從東北陸軍講武堂第九期畢業,張學良偕夫人于鳳至到校獎授他指揮刀和手錶,隨後得到張學良賞識。1935年9月,萬毅結識了在東北軍做地下工作的中共黨員劉瀾波,初步瞭解了共產黨和紅軍,明白了許多革命道理。1936年1月,他任東北軍新組建的第一O九師六二七團團長,請劉瀾波推薦了一批以共產黨員、民先隊員爲骨幹的文化青年入伍,部隊中成立了黨的祕密小組,這是五十七軍中建立的第一個黨組織,五十七軍的建黨工作從此開始。同年12月西安事變發生,他堅決支持張、楊聯共抗日主張,因此於1937年2月被東北軍中的反共分子投入監獄。直到“七七”事變後的10月才被釋放,任東北軍第一一二師三三六旅六七二團團長。此後,奉命率部在江陰與日軍血戰五晝夜,後又參加南京保衛戰。1938年元旦之後,被任命爲第五十七軍一一二師三三四旅六六七團團長,奉命移駐新浦,保衛連雲港,阻止日軍從海上入侵。

萬毅的政治態度爲我黨所掌握。也就是在1938年元旦之後,周恩來在武漢接見了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谷牧,委派他和祖籍東北的張文海到東北軍工作,第一項任務就是考察研究發展萬毅入黨問題。周恩來交待他們說,如果萬毅符合條件,就吸收他入黨,然後依託他這個團,在五十七軍開展工作。

谷牧與張文海在元宵節的鞭炮聲中到達新浦,在一家叫隴海公寓的旅社與萬毅見了面。見面時,萬毅不認識他們,谷牧說他們是從劉瀾波那兒來的,並表明身份,告訴他是“周恩來同志讓我們來看看你”,這纔打消了萬毅的猶豫。交談中,谷牧問:“你對參加共產黨有什麼考慮?”萬毅想了一下說:“抗日救國,我義無反顧,打日本鬼子絕無二心,我這個團請共產黨放心。但我的理論不行,看過幾本書,學得很不夠。再說共產黨講鐵的紀律,我在紀律上覺得還不夠條件。”谷牧看他思想上有些猶豫,就說你先想想,改日我們再談。理論修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入了黨還可以繼續學習,同時還給他詳細解釋了黨的紀律。

回來後,萬毅一夜沒睡着覺,思前想後得出了結論:要打敗日本鬼子,靠國民黨沒希望,得靠共產黨,下決心參加共產黨。第二天,他主動來找谷牧、張文海,鄭重表示:“我想通了,如果組織上認爲我還夠格,我願加入共產黨。”谷牧和張文海當即表示願意介紹萬毅加入中國共產黨,還共同研究了在他的部隊開展工作的事。

1938年3月11日,在隴海公寓,經組織批准,由第一一二師中共工作委員會書記伍志鋼主持,萬毅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爲一名中共特別黨員。

萬毅中將:“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毅)”

1997年3月10日,萬毅(前右)在谷牧(前左)家中。

率部苦戰在宿遷

一戰宿城鎮

1938年11月下旬,日本侵略軍佔領宿遷縣城。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七軍奉命回援蘇北。剛到淮安,萬毅團長即因病住進醫院。病剛好,萬毅就趕回駐在宿遷縣城附近的六六七團指揮作戰。12月2日晚,第六六七團配合第六六八團夜襲宿遷縣城。日軍居高臨下,火力很猛,利用城牆拼命頑抗,戰鬥十分激烈。攻城部隊缺乏重武器,僅有一些威力不大的山炮。萬毅指揮第六六七團部隊利用薄霧和夜暗,在炮兵掩護下爬城,於拂曉時分,終於登上了城牆,但日軍利用房屋封鎖,部隊無法下城。此時,第六六八團從城門攻入,將日軍汽車停車場54輛汽車燒燬。第六六七團便乘勢強行下城與日軍展開巷戰。戰至下午,由於部隊缺乏巷戰經驗,最後被迫撤出。此戰斃日軍160餘人,第六六七、六六八團傷亡也比較大,第六六七團三營營長楊景仕在巷戰中英勇捐軀。但該營第九連連長賈某貪生怕死,因被炮彈崩了塊皮就擅自脫離戰場。戰鬥結束後,有人主張槍斃他。萬毅說:“算了,我們提倡自覺的紀律,他自己也會覺得不好意思。”他將賈撤職,提升作戰勇敢的一排長張文忠任連長。

二戰歸仁集

宿遷戰鬥結束後,萬毅率第六六七團撤到羅圩子一帶。該地及附近村落原駐有土匪二三百人,匪首劉某外號“九指手”,勾結日軍作惡一方,姦淫擄掠,無所不爲。當地羣衆恨之入骨,強烈要求清除此匪,第一一二師師部將剿匪任務交給了萬毅的六六七團。根據土匪慣於流竄的特點,萬毅命令第一營夜襲歸仁集,他帶領二、三營伺機搜剿附近各村。第一營剛將這股土匪包圍,突然發現有日軍開來,離他們尚有一段距離。第一營營長一面派人速報團部,一面令該營迅速搶佔歸仁集前有利地形先敵展開火力,頑強阻擊日軍。萬毅指揮第二、三營全力圍殲土匪。但由於這幫傢伙多是慣匪,狡猾兇悍,又着便衣,難以辨認,花費了很長時間纔將土匪徹底消滅,並抓獲匪首“九指手”。消滅了土匪後,萬毅率部迅速去增援第一營。激戰至傍晚,萬毅指揮部隊撤出,日軍不敢追趕,戰鬥取得了勝利。

三戰羅圩子

1939年2月23日,青陽鎮日軍突然逼近羅圩子以南。第一一二師師長霍守義令萬毅率六六七團奇襲這股日軍。當萬毅率部趕到時,狡猾的日軍已經撤退。萬毅便留下第二營守羅圩子,其餘奔襲日軍,但追了一夜沒追上。當東方晨曦初露時,萬毅下令部隊撤退。這時接到第一營報告說,從宿遷城出來的日軍一部正進攻羅圩子。萬毅率部隊不顧疲勞,立刻跑步往回趕。待趕到羅子時已是中午。敵人已攻入羅圩子,在飛機、重炮掩護下對第二營猖狂進攻。第二營官兵不畏強敵,沉着應戰,予敵以重大殺傷,並堅守着部分陣地。萬毅即令第一營迅速展開作戰。這時第六八八團一營營長劉傑奉師命令率領全營也從右翼趕來,側擊敵人。兩營官兵密切配合,堵住日軍退路,以密集的火力殺得日軍屍橫遍野,大部被殲,殘敵狼狽逃回宿遷城。此戰斬日寇首級數麻袋,並生俘日軍一名。第六六七團二營在日軍立體交叉火網下也蒙受了不少損失,第六連連長陳兆祥犧牲,任柏林等班、排幹部大部傷亡,全連僅剩下18人。中共地下黨組織派駐該連的共產黨員夏錫銘、卜善武和王孔山等三位同志也英勇犧牲。

四守洋河大橋

1939年春節之後,第五十七軍在蘇北的部隊(包括軍部、第一一一師一個團、第一一二師全部等)奉命撤離蘇北,往魯南轉移。可是軍長繆澂流思想搖擺,不大樂意離開蘇北這塊生活較安逸的地方。要撤離了,部署卻很草率,造成部隊思想混亂。萬毅率第六六七團奉令負責後衛,掩護全軍撤退,規定在軍部和所有部隊撤過位於洋河鎮的洋河大橋之前,就要死守這個洋河大橋。部隊的北線是隴海路,南邊是尾追他們的日軍部隊。但在這時,蘇北友軍韓德勤的部隊卻躲起來了,一點配合都沒有。第六六七團三營在大橋上阻擊敵人。敵人攻得很猛,戰鬥打得很殘酷。九連在敵人火力交叉網下,傷亡很大,全連最後只剩下13個人。但是,任憑日軍瘋狂進攻,第六六七團官兵始終堅守着洋河大橋陣地,直到部隊全部撤完,才最後撤離大橋。

編寫《六七七團團歌》

萬毅任第六六七團團長後,爲開展部隊宣傳教育活動,鼓舞官兵士氣,以法國《馬賽曲》的曲譜填寫了一首《六六七團團歌》,歌詞爲:

神聖的自衛戰爭是民族最後生路,

大家向前!

倭奴逞強權奪我東北,

又無厭踏進長城關。

寇已深,國將亡,家已破,

我們要誓死收復舊山河。

遵守團體鐵紀律,

組織成救亡鐵陣線,

統一意志,集中一切力量,

爲爭生存而戰,爲復失土而戰,

勇敢前進,到東北去,

青年的六六七團!

(趙連軍 編)

萬毅中將:“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毅)”萬毅中將:“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