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欠


問題:怎麼才能每天都收到這種文章呢?

答案:只需要點擊右上角“關注”即可。

疲倦欲睡或乍醒時,張口舒氣,稱爲呵欠

[概念]

疲倦欲睡或乍醒時,張口舒氣,稱爲呵欠,一般屬正常生理現象。若不拘時間,又不在睏倦之時,頻頻呵欠,則屬病理表現。

呵欠在古代醫籍名"欠"。《靈樞.九針》謂"腎主欠"。《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並治》雲:"中寒家喜欠"。後人亦稱"呼欠"或"欠(去加欠)(音去)

[鑑別]

常見證候

肝鬱氣滯呵欠:時時欠伸,抑鬱少歡,精神不振,表情淡漠,胸悶脅痛,噯氣腹脹,或咽中梗塞,如有炙臠,或精神恍惚,善悲喜哭,脈弦細。

氣滯血瘀呵欠:頻頻呵欠,胸部憋悶,或心前區刺痛,心悸氣短,頭暈耳鳴,記憶力減退,性情急躁,舌質紅或紫暗,脈多沉澀,或見結代。

脾腎陽虛呵欠:精神疲憊,連連呵欠,伴見形寒肢冷,面色(白加光)白,食少腹脹,大便溏泄,夜尿增多,或小便清長,舌淡脣青,脈沉細。

鑑別分析

肝鬱氣滯呵欠與氣滯血瘀呵欠:兩者都有氣機鬱滯症狀,一是氣鬱於肝,一是氣鬱及血。肝鬱氣滯呵欠,多因情懷抑鬱,思慮不解,憂愁煩悶、肝失疏泄,氣機失調而致時時欠伸。治宜疏肝理氣,解鬱散結,方選柴胡疏肝散加川楝子、鬱金。若久鬱傷神,精神恍惚,悲憂善哭,睡眠不安者,可用甘麥大棗湯加合歡皮、棗仁、茯神、龍齒。氣滯血瘀呵欠,多因病久及血,脈絡瘀滯,陽氣被阻,不能宣發所致。症見呵欠乍作,伴胸部憋悶,或隱痛,心悸氣短,口脣隱青等症狀,與肝鬱氣滯者不同,治當活血化瘀,理氣破滯,方選血府逐瘀湯加減。

脾腎陽虛呵欠:多因先天稟賦不足,或久病體虛,脾腎陽衰,中焦虛寒,陽虛陰盛,陰陽相引所致。症見神倦欠伸,形寒怯冷,脈沉細無力。治宜健脾溫陽,補腎益火,方用右歸丸加味。

氣爲血帥,血爲氣母,氣滯則血瘀。氣滯日久,每致血瘀,而血瘀亦可加重氣滯。氣滯屬實者居多,血瘀則虛中挾實者常見,而脾腎陽虛則純屬虛證。

[文獻別錄]

《靈樞.口間》篇:"黃帝曰:人之欠者,何氣使然?岐伯答曰:衛氣晝日行於陽,夜半則行於陰。陰者主夜,夜者臥。陽者主上,陰者主下……陰陽相引,故數欠"。

《張氏醫通.欠嚏》:"經雲:"腎爲欠爲嚏。氣鬱於胃,則欠生焉。胃足陽明之脈,是動,則病振寒,善伸數欠。二陽一陰發病,主驚骸,背痛,善噫善欠。'胃爲二陽,腎爲一陰,以胃虛氣鬱於中則爲噫,腎虛經鬱於下則爲欠。內經。內經以欠隸屬諸胃,然必由少陰經氣下鬱,不能上走陽明,胃氣因之不舒而頻呼數欠,以泄其氣舒其經。若少陰氣不下應,胃氣雖虛,鬱上泄,則但呼而不欠也"。


如果你想聯繫馬氏中醫。聯繫方式如下:

第一步:點擊〖關注〗

第二步:點擊〖頭像〗

第三步:點擊〖私信〗

第四步:填寫〖你好〗

第五步:點擊〖發送〗

系統會自己回覆你的問題。


每晚八點:歡迎準時收聽馬氏中醫直播的健康知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