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就是以色列建國70週年紀念日,而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新館也將耶路撒冷開館,特朗普曾經表示,可能會出席開館儀式,用這一行動爲以色列建國70週年獻禮。以色列自己用立法手段確認耶路撒冷爲以色利首都是在1980年,美國國會通過“耶路撒冷大使館法案”是在1995年,也就是說根據這項法案,美國早已從法律角度承認耶路撒冷爲以色列首都,只是礙於巴以之間的緊張關係和安全形勢附加條款並未執行。

(耶路撒冷)

克林頓、小布什、奧巴馬3位總統,在參選前的宣傳拉票階段都聲稱耶路撒冷爲以色列首都,都要在任內遷館,然而選就食言,一直在以安全局勢爲藉口故意拖延。這其中克林頓、奧巴馬的情況是巴以安全局勢穩定怕引火燒身,而布什是想遷館而安全局勢真不穩(2000-2006年阿克薩大起義,巴以衝突期間)。現在美國的總統特朗普卻執意要遷,而且不怕引火燒身,用特朗普自己的話講:“我幹了前幾任想幹而不敢幹的事。”

(特朗普在哭牆禱告)

爲什麼特朗普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以往的說法,總會將美國支持以色利歸咎於所謂的“猶太財團”勢力的遊說。這點沒有錯,但是並不是主要原因。特朗普敢於承認耶路撒冷爲以色列首都,並且着手遷館,一方面是其個人的背景有關係。另外一方面,還是在於美國國內的原因。

特朗普是一個上了歲數的極端保守的共和黨總統,本身共和黨政治立場就決定了,其對於以色利的好感。在美國,共和黨對於以色利的支持要遠高於民主黨,共和黨的支持者大多是擁有有經濟實力的中產以上階層,軍事、金融等大企業財團比較青睞於共和黨。這企業財團的背後往往會有美國猶太裔身影,就比如特朗普的親信現任美國財長怒欽(猶太裔),就是華爾街金融翹楚之輩。特朗普的女婿地產傳媒界的嬌子庫什納也是猶太裔,伊萬卡也皈依了猶太教。受此影響,特朗普對於穆斯林國家以及穆斯林羣體的態度十分不友好,還簽署了爭議特別大的“禁穆令”。

(努欽、特朗普、庫什納)

美國是一個信教的國家,有明確宗教信仰的人能佔到總人口的60%以上,主要是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猶太教等,其中主流的是基督教。基督教內有很多教會,包括聖公會、循道公會、長老會、信義會、浸禮會等。教會也是有宗派的,一半的新教宗派都是“福音派”,而美國明確信仰的新教教徒大概有將近1億人,也就是說有大概五千萬人屬於福音派。這個羣體不但巨大,而且熱衷於公共事務和政治,一個人能否當選美國總統,完全是福音派決定的。福音派對於以色列的支持源於福音派的宗教立場,其恪守傳統教義,重視《聖經》權威和學術研究,而不予人視爲固執無知。《聖經》關於迦南(大體是以色利範圍)這塊土地的歸屬是有記載的,這是上帝賜予猶太人的應許之地,作爲上帝最虔誠的信衆當然要予以遵循。

(特朗普參加福音派羣體活動)

結語

巴以問題持續至今也已經快70週年,至今仍然沒有解決,其也沒有妥善的辦法去解決。因爲涉及到了宗教的原因,宗教對於人類社會的意義非同凡響。對於宗教的態度也必須十分的謹慎。特朗普關於耶路撒冷遷館的決定,使得巴以問題再次激化,而且衝突仍然在加沙邊界以及約旦河西岸持續。如果他真的到訪以色列的話,那麼迎接他的可能不僅僅是掌聲,還有謾罵和石塊。

(特朗普與耶路撒冷)

本文圖片來自谷歌圖片,感謝提供,歡迎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贊!

本文爲一點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