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銳教育成功赴美上市後,備受資本關注的K12課外輔導市場開始新的“拉鋸戰”。

北京、廣東、上海等地K12輔導機構“地頭蛇”越趨明朗化,上海有最先進入A股市場的昂立教育,以及後進入美股市場的精銳教育、四季教育等;學大教育和龍文教育則是盤踞於北京和廣東兩地。

此次財報對比選取的這四家上市公司,其教育板塊都經歷過K12一對一輔導業態。學大教育主要面向K12,以個性化一對一輔導爲主業,龍文教育也主打一對一業態,另外文中提到的兩家上海本土品牌,昂立教育和精銳教育比較傾向於精品小班和一對一模式。

在各家披露的2017年年報中,又透露了哪些新的發展方向和以往佈局?他們怎樣改變K12線下1對1困局?

1 業績情況:營收大幅度上漲;*ST紫學實現扭虧爲盈

四家K12公司年報透露了什麼?

1)*ST紫學

2017年度,*ST紫學實現營業收入28.1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5.1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438.09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4.71%,實現扭虧爲盈。

因2015年、2016年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淨利潤爲負值,公司股票於2017年4月11日被深圳證券交易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原股票簡稱爲紫光學大,實施風險警示後的股票簡稱爲*ST紫學。

2)新南洋

報告期內,新南洋實現營業收入17.24億元,同比增長24.02%;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1.23億元。其中,教育培訓主營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4.94億元,同比增長26.16%,佔公司營業收入86.67%,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9386.72萬元,同比增長13.26%,佔公司淨利潤76.24%。

2017年,新南洋已經完成了昂立教育重組及三年盈利承諾,2017年6月,又完成了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資金約5.84億元,形成了聚焦K12教育、職業教育、國際教育和幼兒教育四大教育培訓業務的主營業務模式。其中,新南洋的K12教育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2.55億元,同比增長30.76%;職業教育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37億元,同比增長5.33%。

3)勤上股份

2017年,勤上股份實現營業收入16.09億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的股東淨利潤8419.67萬元,實現扭虧爲盈。其中,教育培訓業務營收7.36億元,佔營業收入比重45.77%。

報告期內,勤上股份主營業務爲教育培訓和半導體照明。教育培訓業務主要由全資子公司龍文教育、控股子公司英倫教育實施開展。龍文教育主要從事K12個性化1對1輔導領域,英倫教育100%控股的預科國際是深圳一所老牌的美式國際學校。

4)精銳教育

2017財年精銳教育營收20.57億元,淨利潤2.43億元。營收類型包括K12學科輔導業務收入、學前教育業務收入及其他收入。精銳教育2017財年K12學科輔導業務營收18.00億元,佔總營收比例87.5%;學前教育業務營收2.12億元,佔總營收比例10.3%。其他收入中包含了特許經營費用4492萬元,佔總收入的0.6%。

2業務情況:精銳教育多元化業務佈局,勤上股份發展國際留學

學大教育主要服務對象爲國內K12有課外輔導需求的學生,服務模式以“一對一”教學輔導爲主。截至2017年12月31日,學大教育已在全國30個省開設了616個學習中心,員工人數爲15210人。

新南洋以教育培訓爲主營業務,K12教育培訓業務主要使用“昂立”品牌,職業教育、國際教育業務等主要使用“新南洋”品牌。K12教育方面,昂立教育的K12產品線,涵蓋學科輔導和素質提升(國學、藝術、STEM、體育等)。新拓校區47所,擴校10所,校區總數已達172所。報告期內,幼少兒數學思維項目“小法獅”和幼少兒美語項目“哆來咪”項目啓動;職業教育的學歷教育方面,目前新南洋已與山東深泉學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按照募資金使用要求,2017年已投入資金5012萬元。

國際教育業務方面,現階段新南洋主要開展雙語小學、初中、國際高中、大學預科及國際教育園區運營業務。目前已經託管運營了上海交大教育集團奉浦現代教育示範園區和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現代教育示範園區項目;幼兒教育業務方面,新南洋成立全資子公司上海新南洋昂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直營和託管運營幼兒園爲主營業務。2017年7月,新南洋與上海交大企業管理中心簽署了託管運營四家“世紀昂立幼兒園”的資產委託管理框架協議。

勤上股份則是通過併購龍文教育、英倫教育正式進入教育領域。龍文教育主營K12個性化1對1輔導,報告期內龍文教育開發出了“59錯題”移動在線教育平臺,利用新技術爲個性化教育提供便利。

龍文教育建立了從“總部——子公司——網點”的組織結構,立足於北京、上海、廣州等20多個城市,設有營業網點392個。此外,龍文教育還建立了基地培訓體系,通過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培訓基地,向全國各個網點提供必要的新人補充以及講師的執業持續培訓。

截至報告期末,龍文教育的教師人數共有4648人,其中專職教師2572人,兼職教師2076人,同比新增393人;學生人數34023人,同比新增11043人;2017年課時單價也有一定幅度的增長。

不只是K12,勤上股份還通過控股子公司英倫教育發展國際留學能力。據瞭解,英倫教育100%控股的深圳國際預科學院是深圳一所老牌的美式國際學校。報告期內,深圳預科國際學院成爲美國大學理事會AP代碼學校,這意味着預科學院和美國藍帶高中站在同一個水平線上,能進一步搶佔美國留學市場份額。

相比於前三者,精銳教育的業務拓展更開放。圍繞高端課外輔導、高端幼教、國際教育爲主的多元化業務佈局,將旗下業務分爲國內升學事業羣、幼小事業羣、國際教育事業羣、學歷教育羣、在線事業羣、B2B/雲計算羣等。

其中,國內升學事業羣方面,精銳將原有的1對1、1對3業務更名爲精銳教育個性化,發展精銳班課業務;幼小事業羣方面,精銳教育發展了主打幼小銜接及少兒學科思維訓練的至慧學堂;接下來會繼續推出科學、編程等課程,天才寶貝;國際教育事業羣方面,發展了旗下的精銳國際英語業務,併購了少兒英語機構小小地球,並戰略投資了低齡留學機構睿勵留學。

3 投融資與併購:新南洋有意發力職業教育,精銳教育的投資佈局更具針對性

2017年度,*ST紫學基於K12業務設立公司全資子公司的對外投資事項,共計發生1190萬元投資額。

報告期內,*ST紫學擬通過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所持廈門旭飛99%的股權,股權轉讓後公司不再持有廈門旭飛股權。截至年度報告披露日,公司已向北交所申請正式掛牌。

2018年1月,*ST紫學擬出售資產的主營業務爲與公司主營業務不相關的物業租賃業務,進一步轉型升級並提高上市公司的流動資產比例。同月發公告稱,終止出售公司所持XuedaEducationGroup及北京學大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上海瑞聚實業有限公司全部股權,終止購買的標的資產爲軟通動力信息技術(集團)有限公司全部股權。經歷幾番資產重組變動,紫光學大的轉型升級之路怎麼走?

與以往風格不同的是,此次報告期內新南洋公佈了對外投資情況,根據下圖,新南洋在K12教育板塊共出資499.5萬元,在職業教育板塊共出資2200萬元,在幼兒教育板塊共出資1510萬元,在資管投資板塊共出資5375萬元。由此看來,新南洋有意發力職業教育。

四家K12公司年報透露了什麼?

2017年12月,新南洋收到中金集團、中金資本、恆石投資《關於持有上海新南洋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比例達到5%以上的告知函》。這三家公司均系周傳有先生實際控制的公司,爲一致行動人,截止2017年12月11日,合計持有新南洋無限售流通股1432.75萬股,佔新南洋總股本的5%。

自2015年收購龍文教育起,勤上股份一路高調跨界轉型,瘋狂收購教育標的也吸引了不少關注,尤其是高溢價收購。例如勤上曾提出擬20億元收購龍文教育、8.7億元收購小紅帽教育不低於80%股權、20億元收購愛迪國際教育。

2017年1月勤上股份分別與與凹凸教育、思齊教育的股東簽署了《增資/收購備忘錄》,對股權收購/增資事項達成初步意向。據年報披露,由於勤上股份與凹凸教育、思齊教育協議約定的排他期已過,且公司期間未與交易對方簽署其他協議,鑑於目前尚無任何進展的現狀,勤上股份將計劃終止上述項目。

2017年11月,勤上股份發公告稱,其子公司英倫教育擬1.40億元收購拉薩深國持有的華頓文體51%股權,進而實際控制深圳市南山區道爾頓新華公學。而此次勤上選擇了低調的價格控制民辦教育資產,跨步略小。

與其他三家相比,精銳教育的投資佈局對K12領域更爲專注,層次也更多。在K12教育方面,精銳教育投資了私塾家、家學天地、蘑菇培優、菲常記憶;在線教育方面則投資了溢米輔導、家有學霸·小余老師說、貝貝幫,與其自有的線上業務品牌-精銳佳播,形成將精銳教育在線業務版塊;素質教育方面,精銳也在不斷多方踩點,如投資校外寶、童程教育、漢翔書法教育、愛尚跆拳道等。

4 機遇與挑戰共存:謀求在線化改革和拓展業務線

對於未來展望,*ST紫學並未提到相關關於教育經營方面的內容,而是提到公司面臨的多種風險與政策變動,其中包括在線教育的興起帶來的業務開展的風險、管理團隊和師資隊伍流失的風險等等。

*ST紫學方面認爲,資本方面也對在線教育機構日漸看好並加大投資,使得在線教育機構的業務開展越來越順利,這些都對專注在線下開展個性化“一對一”輔導業務的學大教育構成一定的風險,對市場份額的衝擊、招生分流帶來的學員數量減少、加大教學教研投入帶來的成本增加,都會一定程度的降低學大教育的盈利。

同時,*ST紫學方面也認爲,民促法客觀上對培訓機構的經營範圍、經營方式等有所影響,加大了管理和運營成本,同時也會在一段時間內對現有業務增長預期產生影響。

而新南洋對於未來的發展表示會以教育培訓爲主營業務,以內生增長和外延併購雙輪驅動策略,重點發展K12教育、職業教育、國際教育、幼兒教育。2018年,新南洋預計實現營業收入21億元,發生成本費用支出20.3億元。

K12教育方面,昂立教育將重點聚焦K12領域,形成全方位的K12產品線,涵蓋學科輔導和素質提升,倡導“全人教育”。繼續在上海地區完善校區佈局,重點拓展長三角地區。佈局在線教育,利用昂立教育的線下全國網絡,實現全國範圍的擴張。職業教育方面,重點打造“新南洋教育”品牌。採用輕資產擴張方式,創建可複製的以整體託管職業技術院校及與職業技術院校合作設立院中院的合作辦學模式,並積極開展非學歷職業技能培訓。

國際教育方面,專注於提供國際教育示範園區一站式解決方案。通過“園區+項目”整合教育資源,打造區域教育產業集羣。幼兒教育方面,打造“世紀昂立”品牌,通過直營、託管、併購重組等方式,發展幼教業務。

比起新南洋以內生增長和外延併購雙輪驅動的策略,勤上股份同樣也不甘示弱。勤上股份方面表示,除了堅持發展龍文教育和英倫教育之外,2018年度將繼續與相關方積極推進國際教育機構愛迪教育的收購工作,並繼續推進半導體照明相關產業的剝離工作,將公司打造成專注於教育產業爲主營的A股上市公司。

精銳教育在招股書中也曾提到與學大同樣的擔憂。如果無法持續發展和加強自身的在線教育計劃,並適應技術需求和學生需求的快速變化,可能無法獲得並可能失去市場份額,業務可能會受到不利影響。積極謀求在線化改革纔是出路。

精銳上市曾獲得了將近2億美金的融資,借力上市契機,精銳教育計劃投資新的技術與教育,併購整合區域性的K12品牌,大力投資新技術/師資/教研,大力對外投資打造教育生態鏈,例如人工智能+互聯網教育、素質教育以及海外教育資產。

民促法或在線化改革,對於老牌輔導機構而言,都是機遇與挑戰共存。

5 鯨觀察

此次財報對比選取的這四家上市公司,其教育板塊公司都經歷過K12一對一輔導業態。學大教育主要面向K12,以個性化一對一輔導爲主業,龍文教育也主打一對一業態,另外文中提到的兩家上海本土品牌,昂立教育和精銳教育比較傾向於精品小班和一對一模式。

線下一對一模式帶有“VIP”特徵,通常被看作是成本最高的教育培訓模式。最早的一對一模式源自於在線家教平臺,在發展過程中暴露了不少矛盾,對教師教學效果的把控不統一、對老師團隊的管理不當、營銷管理成本高等等。

一對一模式的天花板效應在遇到在線教育的衝擊時就“變了樣”。各個K12輔導機構在保持現有能力時,也長出了其他的能力。學大、昂立、精銳教育等輔導機構開始通過內部孵化或者投資的方式推出線上平臺,例如學大投資孵化了個性化智能輔導平臺陽光兔,建立線上輔導平臺和相對應的線下輔導體系;昂立投資了主打1對1線上直播的“昂立嗨課堂”;精銳投資了在線1對1輔導平臺溢米輔導。

不可忽略的是,在線1對1平臺或許會對線下1對1機構造成一定的壓力。自2017年以來,在K12在線1對1領域裏,掌門1對1、三好網、海風教育、猿輔導、學霸君、理優1對1、一米輔導等紛紛獲得融資;無論是從線上主打1對1、線下孵化;還是由題庫、家教領域轉型涉足1對1均有投資方助推。線上探索也倒逼着線下傳統K12機構思考線上線下O2O混合教學的模式,不少K12輔導機構“地頭蛇”也都在堅守線下面授的同時,增加線上內容。

以卓越教育、高思教育爲代表的機構也開始向行業輸送教研和管理能力等,而市值最高的新東方和好未來也通過雙師課堂加快跑馬圈地,在AI方面各家也有探索,但發聲不及純在線教育機構。

當然,拓展業務線也是異曲同工。此次文章着重對比的四家都不約而同關注到國際教育業務線。學大曾在2016上半年財報中披露擬設立四家子公司,進一步佈局國際學校教育服務。勤上股份通過控股子公司英倫教育發展國際留學能力;新南洋在國際教育方面,專注於提供國際教育示範園區一站式解決方案;精銳教育在國際教育事業羣方面,則是發展了旗下的精銳國際英語業務,併購了少兒英語機構小小地球,並戰略投資了低齡留學機構睿勵留學。

各家殊途同歸,誰能抓住消費升級和技術革新的浪潮,深耕教育本質走得更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