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直到八十三年之後,倫敦還由於太污穢、太不衛生,爆發了恐怖的大瘟疫。在萬曆初年,北京、南京、揚州、杭州這些就像萬曆彩瓷那樣華美的大城市,在外國人心目中真像是天堂一樣。”

衆所周知,金庸先生對明朝沒有好感,

但在一部痛貶明王朝的小說結尾處卻狠狠誇讚 。

有人懷疑這是武俠宗師腦洞大開的想象!

但明朝來訪中國的歐洲人,以鮮活的記錄證明,

這不是謊言!!!

北京、上海等地推行垃圾強制分類,還沒古人處理垃圾的手段高?

生活太不衛生的歐洲人羨慕中國的整潔生活!

明朝這無比考究的整潔生活,

是無法否認的歷史事實。

然而能造就這“極其整潔”的高品質生活,

就是中國幾千年裏遙遙領先世界的強大能力,

“城市垃圾處理”。

北京、上海等地推行垃圾強制分類,還沒古人處理垃圾的手段高?

唐商周時代的零容忍

中國人的城市衛生意識有多早?

其實在商周時代就有明確法律,

包括隨地亂扔垃圾,都是不能觸犯的大事。

以《韓非子》裏的說法叫“棄灰於道者斷其手”。

且這是“殷之法”也就是從商朝開始,

凡是在城市裏亂丟垃圾者,逮着就要剁手!

北京、上海等地推行垃圾強制分類,還沒古人處理垃圾的手段高?

後來戰國商鞅變法,出臺著名的《秦律》,

對這零容忍也照單全收——棄灰於道者刑。

所以,倘若今天有朋友意外穿越到了戰國年間,

恐怕甩手之間,就有生命危險。

北京、上海等地推行垃圾強制分類,還沒古人處理垃圾的手段高?

不止如此,從商朝起就有了最早的廁所。

在發展到春秋戰國年間,

對廁所的修造佈局得到了高度重視。

以《墨子》的說法,連防衛城池安全的城牆上,

也要每隔五十步設置一個廁所。

對於廁所的建造還有嚴格的標準!

公共廁所要修在道路之外,

民用廁所的圍牆更必須要有兩米七以上高,

廁所的排糞池挖得極深,方便回收施肥。

而對比下古代歐洲的歷史,

中國人的高生活品質就更加顯現了。

放在貴族一年才洗兩三次澡的歐洲中世紀時代,

也就是與中國宋元年間同期時。

且不說亂丟垃圾的景象隨處可見,

隨地大小便更是尋常事。

老百姓在家排泄完後就直接從窗戶往下傾倒出去

.....

試想下,我們走在中世紀歐洲城市的街道上,

突然“禍從天降”

.....

北京、上海等地推行垃圾強制分類,還沒古人處理垃圾的手段高?

這個從羅馬時代就有的生活習慣,

更是流傳歐洲各地至上千年。

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時,

美國政治家富蘭克林來到法國求援,

剛進浪漫的巴黎就被滿城臭氣活活燻暈,

險些就這麼“出師未捷身先死”。

回到今天,那些看上去無比整潔考究,

吸引無數中國遊客觀光的歐洲古城

往前倒退幾百年,其實都是糞便垃圾遍地。

北京、上海等地推行垃圾強制分類,還沒古人處理垃圾的手段高?

唐宋環衛處理更規範

比起號稱“千年不洗澡”的歐洲中世紀來,

與之同時代的中國唐宋王朝,

其實在城市衛生問題上,

絕對壓力更大。

北京、上海等地推行垃圾強制分類,還沒古人處理垃圾的手段高?

歐洲中世紀的城市人口大約四五千人,

能有幾萬人的都是超大的城市。

然而這麼點人口都鬧得污臭遍地!

對於上百萬人口的中國唐宋年間,

這是更大的挑戰,所以也更加規範。

相對比商周時亂丟垃圾就要剁手的規矩,

唐朝雖沒有那麼兇殘,卻也管的非常嚴格。

《唐律疏議》的明文規定,

隨地亂扔垃圾或窗外亂倒污水,

抓住最輕爲六十大板,

而且不止罰肇事者,

連帶主管部門官吏也要受罰。

所以如果唐朝年間歐洲人移民中國,

想必他的壞習慣會害的自己被打的皮開肉綻。

北京、上海等地推行垃圾強制分類,還沒古人處理垃圾的手段高?

如果你認爲靠打就能解決問題,那就錯了!

唐朝的更大進步,就是強大的經濟手段。

拜唐朝發達的農業生產所賜,

對排泄物等垃圾的回收,也漸成火熱產業。

唐朝的各大城市,都有這樣的“創業精英”。

典型河東人裴明禮,在《太平廣記》記載,

此人一輩子精心從事排泄物等垃圾的回收轉賣,

積累了百萬資產,一舉跨入唐代富人階層。

這個在唐代越發火熱的產業,

也維持了唐代城市的整潔生活。

北京、上海等地推行垃圾強制分類,還沒古人處理垃圾的手段高?

發展到宋代後,這件事就更進了一步。

不單是民營企業在做,

宋朝還有了專門負責清理城市市容的“街道司”,

下轄環衛工人達上百人。

諸如汴京臨安這樣的超級城市,

負責清理城市衛生的工人,有五百人之多,

每天早晨都會有環衛工人,

集中打掃各大街道並按天領取工錢。

所以,唐宋年間造訪中國的商人無不驚歎,

中國城市的街道非常整潔。

而比起中世紀歐洲人不衛生的行爲。

宋代的中國城市平民們,卻是格外規矩。

每天都有專門的“糞夫”上門服務,

清理並帶走各種家用垃圾。

這樣的周到清潔,沿用到明清兩代。

北京、上海等地推行垃圾強制分類,還沒古人處理垃圾的手段高?

羨煞歐洲人的明朝城市

明代的城市衛生管理基本沿襲了宋代時的制度,

但技術水平顯然更強。就以城市污水排泄來說,

明朝時北京城就已經有了四通八達的排水管道。

20世紀五十年代,

蘇聯專家幫助新中國修建北京排水系統時,

就曾親自鑽到明代留下的暗溝裏考察,

他被深深的震撼到!

“明朝時修建的暗溝,再用幾十年也沒問題。”

北京、上海等地推行垃圾強制分類,還沒古人處理垃圾的手段高?

而在十六世紀,

那些從污水橫流的歐洲城市裏走出來,

飄洋過海來到明朝的歐洲傳教士們,

不但收穫了深深的震撼,

更見識了無比寶貴的古代垃圾回收經驗。

以傳教士曾德昭的親眼見識

明朝的城市和鄉村間已經形成了完備的產業鏈,

不但耕作所需要的糞便都有專人回收,

運到鄉村出售。

甚至各種城市生活垃圾,也都有專人回收。

哪怕扔到街上的破布,都會被迅速回收。

如此運轉成熟的產業鏈,也造就了他們眼中,

那整潔到不可思議的城市環境。

北京、上海等地推行垃圾強制分類,還沒古人處理垃圾的手段高?

何爲門多薩所說的“極其清潔”?

利瑪竇蘇州時,

就曾大段筆墨描繪過蘇州城清澈的河水。

“這裏的水是淡水,清澈透明,

不像威尼斯的水那樣又鹹又澀。”

而曾在杭州居住了十年的傳教士曾德昭,

除了見識了杭州迅速回收清理的衛生水平,

更大段描繪了西湖整潔美麗的風光。

“優良的宮廷”,“水之清澈令人樂於觀賞”。

身在這個南中國手工業高度發達的城市裏,

科魯茲詳細記載了廣州手工業的各種奇特工藝,

更見識了那些整潔得讓他驚訝的中國工匠們。

所有的手工業大集市上,

都沒有常在歐洲聞到的那種惡臭,

相反每一個工匠都是衣着整潔,

每一樣物品也都清潔得叫人愛不釋手。

如此高品質的生活環境,

也就成了利瑪竇書信裏對明代中國人至高的評價。

“中國人的智識與能力,卓越異常,太高太大了。”

“高大”得在當時輕鬆碾壓歐洲人的,

就是中國古代城市恪守了數千年的衛生傳統,

還有古代史上無比強大的垃圾清理能力。

北京、上海等地推行垃圾強制分類,還沒古人處理垃圾的手段高?

其實,古人要比我們現在人幸運得多,

他們的垃圾都是能夠被充分降解的,

而且在古代的時候,不管是在哪裏,

植被覆蓋率都很高。

所以,古時候的空氣質量非常好。

即使古人們焚燒一些垃圾,

也不會對空氣造成太大的負擔。

而且,古代人焚燒垃圾也都是非常講究的,

每個村子都會有專門焚燒的地點,

他們會在一個地方挖一個大坑,

然後,整個村子的垃圾都會投進那個大坑中,

等積攢到一定量之後便集中焚燒。

北京、上海等地推行垃圾強制分類,還沒古人處理垃圾的手段高?

所以,對於古代人來說,

雖然他們沒有非常先進的垃圾分類技術,

但是對於他們來說,產生的垃圾非常單一,

集中焚燒就已經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了。

當然,這種方法在現代是不可行的。

所以,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垃圾處理方法,

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

做好垃圾分類纔是最重要的。

如果我們每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講究一點,

小溪匯成江河大海,

我們終會將祖國變成綠水青山環境優美的家園。

領先世界的古代中國,

就是這個道理最好的見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