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李詩琪 每經編輯:徐斐

對國人來說,奶酪或芝士已不再是完全陌生的存在,“十斤牛奶一斤酪”、“芝士就是力量”逐漸成爲流行語。

但從奶酪行業整體而言,其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5月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妙可藍多(600882,SH)董事長柴琇。基於在奶酪行業的從業經驗,柴琇分享了對國內奶酪行業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的看法。

專訪妙可藍多董事長柴琇:奶酪市場還在初期,不希望打“價格戰”

妙可藍多董事長 柴琇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不希望奶酪行業打“價格戰”

多年前,暢銷書《誰動了我的奶酪?》橫掃各大書店,奶酪隨即被賦予與“香餑餑”類似的符號色彩;動漫《貓和老鼠》中,引發貓鼠大戰的黃色奶酪也讓不少觀衆看得“口水直流”。

奶酪製品,開始出現在人們的冰箱中。國內的奶酪市場,也逐漸成爲各大乳企的“新戰場”。幾年前,A股市場出現了第一家以奶酪爲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也就是如今的妙可藍多。

2016年下半年,廣澤乳業完成與華聯礦業的資產置換、重組上市,順利納入了華聯礦業此前收購的妙可藍多公司。此後,奶酪製品成爲前者的核心業務方向,今年3月,其股票簡稱正式變更爲妙可藍多。

柴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007年其接觸奶酪行業時,奶酪行業還處於發展初期。而2015年左右,公司全力以赴做奶酪,背後的主要原因便是看到了中國奶酪蓬勃發展的趨勢,並對其抱有信心。

“我們在研究奶酪的時候,不僅看到歐美市場,更看到了韓國和日本市場。中國每年人均奶酪消費量只有0.1公斤,韓國和日本已經是我們的二十多倍。如果飲食文化相近的其他亞洲國家能認同奶酪產業有增長,未來中國(奶酪產業)也一定會有增長的,這是一個必然趨勢。”柴琇說道。

根據國際乳製品聯合會公報(2018),2017年全球奶酪產量達2114.2萬噸,自2010年以來年增長2.2%,奶酪是全球所有主要市場中需求量唯一持續增長的乳製品。中國的奶酪市場雖然仍處於起步階段,但正在成爲全球奶酪消費增長的新動能。

對於國內其他大型乳企來說,雖然沒有像妙可藍多一樣將奶酪製品作爲主營業務,但也沒有落下發展的步伐。

記者瞭解到,蒙牛集團於2008年就建設了奶酪工廠,2019年還成立了奶酪合資公司;三元食品也在華北地區建設了奶酪生產基地,年產量達1萬噸以上;伊利集團2018年再度擴充產品品類,成立了健康飲品及奶酪產品業務羣,發力奶酪產業。此外,多個國際奶酪品牌也早早將“觸角”伸向了中國市場。

對於愈發激烈的行業競爭,柴琇坦言“感受到了一定的壓力”。但在她看來,對當前的奶酪市場而言,企業間的合作顯得更加重要,“不希望打價格戰的情況在奶酪行業發生”。

專訪妙可藍多董事長柴琇:奶酪市場還在初期,不希望打“價格戰”

奶酪麪包 圖片來源:攝圖網

行業最大痛點是消費者缺乏認知

儘管被看作是一片待開發的藍海,但在市場開拓過程中,制約奶酪行業發展的因素仍有不少。對奶酪飲食文化的培養,成爲擺在整個行業面前的難題。

柴琇表示,目前行業最大的痛點,就是消費者對於奶酪沒有認知,還不知道什麼是奶酪。“其實奶酪很好理解,就是通過發酵工藝把牛奶中的蛋白質等營養要素變得更好吸收,牛奶有的營養元素它都有。所以說,對奶酪的(消費)教育很容易,但需要企業和社會各界一起來推進。”

正是由於對奶酪的消費教育有限、市場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除一些巨頭企業外,國內涉及奶酪業務的公司屈指可數。

中國奶業協會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有奶酪生產許可證的企業約45家,其中有產量的企業僅有不到20家。原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宋昆岡也表示,2018年我國國內奶酪總消費量約15萬噸,除進口產品外,僅4萬噸爲國內加工。

柴琇補充道,這類情況其實是發展的必經過程,中國最早的乳製品也是由國外企業生產,但此後出現了很多知名的國產品牌,佔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奶酪市場也將如此,未來將奶酪做得好的一定是中國的企業。”

與此同時,柴琇也公開呼籲奶酪產業的政策扶持和行業標準的完善。例如,政府可以對科研單位的專利技術研發加以扶持;對於奶酪標準、概念、審查細則等的制定,也需要行業協會與企業共同完成。

此外,國內奶源的缺乏使得國產優質奶酪數量十分有限。柴琇表示,目前奶酪有很多品種,有的是“十斤奶一斤酪”,有的是“八斤奶一斤酪”,但整體來說,消耗鮮奶的量非常大。“在目前國內原料奶緊缺、成本高的情況下,公司只能用國產奶去做一些高附加值的產品。這也間接影響了國內奶酪行業的發展。”

視頻:國人不知奶酪味?這家企業老闆解釋了背後原因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