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城繼續往北,積雪越來越厚,道路越走越陡,村舍也越來越零落。大約走了5公里,路旁突然出現了一座現代化的養雞場——大通金悅生態養殖場。白色整潔的雞舍很是顯眼,這就是省總工會爲幫扶樺林鄉鄂博溝村、峽口村、阿家溝村這三個貧困村脫貧建的,位於鄂博溝村。

小山村裏孵出金蛋蛋

“4萬隻雞每天產蛋2噸,預計每年產雞蛋720多噸,收入120餘萬元以上。”省總工會派駐鄂博溝村駐村扶貧第一書記桑峻嶺掰着手指頭,仔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這一枚枚雞蛋可是鄉親們脫貧的希望啊。養雞場不僅能解決一部分貧困戶的就業,貧困村還能分紅,從2017年9月到2018年11月,每個村分到了4.2萬元。”

小山村裏孵出金蛋蛋

來之不易的“金點子”

“建養雞場”這個點子可是來之不易。峽口村、鄂博溝村和阿家溝村地處腦山地區,交通不便,集體經濟薄弱,全部都是貧困村,且脫貧難度很大。自2016年開始定點幫扶這三個貧困村,省總工會先後前往西寧市湟中縣、甘肅省正大雞場深入調研取經,於2017年投入800萬建成規模化養雞場1處,當年9月正式投產運營,2018年又投入300萬完成雞場擴建,現有雞舍3座,有機肥加工車間1座。養雞場利潤的60%用於3個貧困村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10%用於貧困戶持續穩定脫貧;30%用於公司正常生產經營和擴大再生產。

小山村裏孵出金蛋蛋

32歲的馬春花在養雞場幹撿拾雞蛋的工作已有一年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她無法外出打工,全家靠着丈夫一年2、3萬的打工收入過活,“在這工作不僅能照顧上學的孩子和生病的老人,還能把地種上。”一天工作2小時,每個月有900元的收入,既能補貼家用,又能照顧家裏,對她來說這無疑是份理想的工作。

小雞蛋成爲“金蛋蛋”

一枚枚的小雞蛋從大通金悅生態養殖場的雞舍中孕育,自動化的運輸帶將帶着母雞體溫的蛋傳送到分裝倉庫,峽口村、鄂博溝村和阿家溝村貧困戶分揀員將它們分撿,來自西寧市、大通縣的運輸車早已排隊等候,在市場上,因爲新鮮它們總是很受市民的歡迎。每一枚寄託大山深處脫貧心願的雞蛋,最終會成爲脫貧的金蛋,爲村民帶去回報。

自2016年以來,省總工會調整扶貧資金投向,改“漫灌”爲“滴灌”,變“輸血”爲“造血”,積極探索的以蛋雞養殖產業爲龍頭、以中藏藥材和經濟農作物種植產業爲支撐、以播種收割服務和飼料加工產業爲輔助的“三級產業”扶貧模式成效顯著,持續投入1905.84萬元,扶貧效果明顯,三個貧困村推動已先後持續穩定脫貧。

小山村裏孵出金蛋蛋

如今走進鄂博溝村貧困戶馬基彪家中,乾淨整潔的院落、寬敞明亮的新居、衛生的封閉牛舍,已全然看不出貧困的跡象。2018年,他的家庭可支配收入達到了5萬餘元,這裏就包括他外出打工的收入、妻子馬志霞在金悅生態養殖場打工的收入。“今年我貸了5萬的免息貸款,打算再種些當歸。”脫了貧,馬基彪幹勁更足了,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青海羚網記者:鍾自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